一种双闭环直流电机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5547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2 0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闭环直流电机控制电路,属于电机控制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不可控整流电路、转速给定及比例积分电路、电流环比例积分电路、电机H桥控制电路、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PWM发生电路;所述转速给定及比例积分电路、电流环比例积分电路、PWM发生电路、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电机H桥控制电路依次连接,不可控整流电路与电机H桥控制电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电机的转速和电流的采样反馈,利用转速环和电流环双闭环控制电路对直流电机进行控制,大幅度减小了控制芯片的控制难度,双闭环控制降低了能耗的同时提高了控制精度,所以对芯片的运算速度要求也降低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闭环直流电机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闭环直流电机控制电路,属于电机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直流电机应用广泛,直流电机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换为动能的装置,电机本身可以正转和反转运行,但是需要有控制电路的支持,即具有让电流反向的能力。直流电机在正常工作时,控制芯片需要控制启动速度,即电机达到稳态的时间,控制电机的运行速度,即电机的转速,控制电机的正转与反转,同时还要对电机的运动进行规划。一般情况是采用单闭环控制,单闭环控制能耗大,控制精度不高,对芯片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直流电机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闭环直流电机控制电路,用于大幅度减小控制芯片的控制难度,降低对控制芯片运算速度的需求;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可控整流电路给直流电机提供直流电压,单刀双掷开关控制直流电机正反转,电位器1、2分别调节直流电机正、反转转速,转速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分别采集直流电机转速和电流,再通过比例积分电路运算,得到反馈值控制PWM发生电路6输出的PWM占空比输出,通过FA5650N高边/低边驱动芯片导通IGBT管,使直流电压给直流电机M供电,进而控制直流电机正反转;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闭环直流电机控制电路,包括不可控整流电路1、转速给定及比例积分电路2、电流环比例积分电路3、电机H桥控制电路4、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5、PWM发生电路6;所述转速给定及比例积分电路2、电流环比例积分电路3、PWM发生电路6、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5、电机H桥控制电路4依次连接,不可控整流电路1与电机H桥控制电路4连接;所述不可控整流电路1包括接线端子L1、L2、L3、单刀三掷开关Q、二极管VD1、VD2、VD3、VD4、VD5、VD6、电容C1;所述接线端子L1、L2、L3通过单刀三掷开关分别与二极管VD3、VD2、VD1的阳极连接,同时,二极管VD3、VD2、VD1的阳极分别还与二极管VD6、VD5、VD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VD3、VD2、VD1的阴极和电容C1的正极连接后,通过按键K与电机H桥控制电路4的IGBT管V1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VD6、VD5、VD4的阳极和电容C1的负极连接后,同时与电机H桥控制电路4的IGBT管V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转速给定及比例积分电路2包括电位器1、2、3、4、电阻R14、R15、R16、R17、R18、R19、电容C8、C9、C10、运算放大器A1、转速传感器TG;所述电位器1的一端与电源+15V连接,另一端与电位器2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电位器2的另一端与电源-15V连接,电阻R14的一端通过单刀双掷开关Q2分别与电位器1、2的滑动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8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转速传感器TG的一端通过电阻R16与电位器4的一端连接,电位器4的另一端与转速传感器TG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位器4的滑动端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阻R18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10接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1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19接地;运算放大器A1的反向输入端同时连接着电位器3的一端,电位器3的另一端与滑动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9与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同时连接着电流环比例积分电路3中的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电流环比例积分电路3包括电阻R20、R21、R22、R23、R24、R25、电位器5、6、电容C11、C12、C13、电流传感器TA、运算放大器A2;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电阻R21连接后通过电容C11接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流传感器TA的一端通过电阻R22与电位器6的一端连接,电位器6的另一端与电流传感器TA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位器6的滑动端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13接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2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25接地;运算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同时连接着电位器5的一端,电位器5的另一端与滑动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12与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同时连接着PWM发生电路6中的TL494固定频率脉宽调制芯片的FB端;所述电机H桥控制电路4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稳压管DZ1、DZ2、DZ3、DZ4、IGBT管V1、V2、V3、V4、二极管VD7、VD8、VD9、VD10、电容C2、C3、C4、C5、按键K、电机M;所述电阻R1与按键K并联后一端与不可控整流电路1的输出正端连接,另一端与IGBT管V1的集电极连接,IGBT管V1的栅极同时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稳压管DZ1的阴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5的FA5650N高边/低边驱动芯片Ⅰ的HO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稳压管DZ1的阳极同时与IGBT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与电容C2的正极串联后并联在IGBT管V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同时IGBT管V1的集电极还与IGBT管V2的集电极连接,IGBT管V1的发射极还与IGBT管V3的集电极、电机M的一端、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5的FA5650N高边/低边驱动芯片Ⅰ的VS端连接;IGBT管V3的栅极同时与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稳压管DZ3的阴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5的FA5650N高边/低边驱动芯片Ⅰ的LO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稳压管DZ3的阳极同时与IGBT管V3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0与电容C4的正极串联后并联在IGBT管V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同时IGBT管V3的发射极还与IGBT管V4的发射极连接;IGBT管V2的栅极同时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稳压管DZ2的阴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5的FA5650N高边/低边驱动芯片Ⅱ的HO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稳压管DZ2的阳极同时与IGBT管V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5与电容C3的正极串联后并联在IGBT管V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同时IGBT管V2的发射极还与IGBT管V4的集电极、电机M的另一端、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5的FA5650N高边/低边驱动芯片Ⅱ的VS端连接;IGBT管V4的栅极同时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稳压管DZ4的阴极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5的FA5650N高边/低边驱动芯片Ⅱ的LO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稳压管DZ4的阳极同时与IGBT管V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1与电容C5的正极串联后并联在IGBT管V4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二极管VD7、VD8、VD9、VD10的阴极分别与IGBT管V1、V2、V3、V4的集电极连接,阳极分别与IGBT管V1、V2、V3、V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5包括FA5650N高边/低边驱动芯片Ⅰ、FA5650N高边/低边驱动芯片Ⅱ、二极管VD11、VD12、电容C6、C7;所述FA5650N高边/低边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闭环直流电机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闭环直流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不可控整流电路(1)、转速给定及比例积分电路(2)、电流环比例积分电路(3)、电机H桥控制电路(4)、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5)、PWM发生电路(6);所述转速给定及比例积分电路(2)、电流环比例积分电路(3)、PWM发生电路(6)、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5)、电机H桥控制电路(4)依次连接,不可控整流电路(1)与电机H桥控制电路(4)连接;所述不可控整流电路(1)包括接线端子L1、L2、L3、单刀三掷开关Q、二极管VD1、VD2、VD3、VD4、VD5、VD6、电容C1;所述接线端子L1、L2、L3通过单刀三掷开关分别与二极管VD3、VD2、VD1的阳极连接,同时,二极管VD3、VD2、VD1的阳极分别还与二极管VD6、VD5、VD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VD3、VD2、VD1的阴极和电容C1的正极连接后,通过按键K与电机H桥控制电路(4)的IGBT管V1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VD6、VD5、VD4的阳极和电容C1的负极连接后,同时与电机H桥控制电路(4)的IGBT管V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转速给定及比例积分电路(2)包括电位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闭环直流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不可控整流电路(1)、转速给定及比例积分电路(2)、电流环比例积分电路(3)、电机H桥控制电路(4)、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5)、PWM发生电路(6);所述转速给定及比例积分电路(2)、电流环比例积分电路(3)、PWM发生电路(6)、大功率可控硅驱动电路(5)、电机H桥控制电路(4)依次连接,不可控整流电路(1)与电机H桥控制电路(4)连接;所述不可控整流电路(1)包括接线端子L1、L2、L3、单刀三掷开关Q、二极管VD1、VD2、VD3、VD4、VD5、VD6、电容C1;所述接线端子L1、L2、L3通过单刀三掷开关分别与二极管VD3、VD2、VD1的阳极连接,同时,二极管VD3、VD2、VD1的阳极分别还与二极管VD6、VD5、VD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VD3、VD2、VD1的阴极和电容C1的正极连接后,通过按键K与电机H桥控制电路(4)的IGBT管V1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VD6、VD5、VD4的阳极和电容C1的负极连接后,同时与电机H桥控制电路(4)的IGBT管V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转速给定及比例积分电路(2)包括电位器1、2、3、4、电阻R14、R15、R16、R17、R18、R19、电容C8、C9、C10、运算放大器A1、转速传感器TG;所述电位器1的一端与电源+15V连接,另一端与电位器2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电位器2的另一端与电源-15V连接,电阻R14的一端通过单刀双掷开关Q2分别与电位器1、2的滑动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8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转速传感器TG的一端通过电阻R16与电位器4的一端连接,电位器4的另一端与转速传感器TG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位器4的滑动端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阻R18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10接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1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19接地;运算放大器A1的反向输入端同时连接着电位器3的一端,电位器3的另一端与滑动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9与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同时连接着电流环比例积分电路(3)中的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电流环比例积分电路(3)包括电阻R20、R21、R22、R23、R24、R25、电位器5、6、电容C11、C12、C13、电流传感器TA、运算放大器A2;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电阻R21连接后通过电容C11接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流传感器TA的一端通过电阻R22与电位器6的一端连接,电位器6的另一端与电流传感器TA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位器6的滑动端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13接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2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25接地;运算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同时连接着电位器5的一端,电位器5的另一端与滑动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12与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同时连接着PWM发生电路(6)中的TL494固定频率脉宽调制芯片的FB端;所述电机H桥控制电路(4)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稳压管DZ1、DZ2、DZ3、DZ4、IGBT管V1、V2、V3、V4、二极管VD7、VD8、VD9、VD10、电容C2、C3、C4、C5、按键K、电机M;所述电阻R1与按键K并联后一端与不可控整流电路(1)的输出正端连接,另一端与IGBT管V1的集电极连接,IGBT管V1的栅极同时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恒谭洁张国银赵磊刘昌昊陈宝明母德浪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