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及电池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4847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及电池检测装置。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在荷电状态次下电池进行第一次分容,计算得到电池容量C;S2:将电池静止放置T1时间后,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1,再次将电池静止放置T2时间后,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2,得出电池的自放电率K,其中K=(OCV1‑OCV2)/T2‑12h;S3:根据K值将电池分为A、B、C和D档,将在D档内的不良电池入库,B和C档内的电池进行第二次分容,充入容量低于总容量的第一预值的电池放置T3时间,将充入容量高于第一预值的电池搁置T4时间后进行第三次分容,将不良品入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电池测试时间过长、对手电池损耗较大和工艺繁琐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及电池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及电池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新型的二次无污染能源逐步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及企业的重视。太阳能和风能等无污染的再生能源的应用逐步成为能源焦点之一,电动汽车更是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广以缓解能源和环境污染的压力。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的检测一直是个难点,因为静态情况下几乎没有设备可以准确的检测出电池的能量,由于电池电压与自身能量并不是线性关系,导致测试时间较长动辄半个多月,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低电量长期储存,这样对电池电性能有很大损伤;而且工艺繁琐,分容后还要继续荷电不适合自动化生产。因此如何解决电池测试时间过长、对手电池损耗较大和工艺繁琐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测试时间过长、对手电池损耗较大和工艺繁琐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在荷电状态次下电池进行第一次分容,计算得到电池容量C;S2:将电池静止放置T1时间后,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1,再次将电池静止放置T2时间后,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2,得出电池的自放电率K,其中K=(OCV1-OCV2)/T2-12h;S3:根据K值将电池分为A、B、C和D档,将在D档内的不良电池入库,B和C档内的电池进行第二次分容,充入容量低于总容量的第一预值的电池放置T3时间,将充入容量高于第一预值的电池搁置T4时间后进行第三次分容,将连续三次充入容量高于第一预值作为不良品入库。进一步地,第一次分容包括以下步骤:S10:第一次恒流充电、第二次恒流充电和第一次恒压充电,以使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二预值;S11:第一次恒流放电、第三次恒流充电和第二次恒压充电,以使电池电压达到第三预值;S12:第二次恒流放电、第四次恒流充电和第三次恒压充电,以使电池电压达到再次到第三预值;S13:第三次恒流放电、第五次恒流充电和第四次恒压充电,以使电池电压达到再次到第三预值。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容量C的得出方式为:第三次恒流放电时需使电池的电压到达第四预值,且第三次恒流放电达到第四预值的时间为T5,第三次恒流放电时电流恒定I;其中C=I×T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次分容中还设置有截止容量,以用于保护电池。进一步地,K值在A内的所述电池进行配组,将B档和C档进行第二次分容和第三次分容后符合规格的电池进行配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检测装置,所述电池检测装置包括:计算模块,用于对在荷电状态次下电池进行第一次分容,并计算得到电池容量C;测试模块,用于测试静止放置T1时间后的电池,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1,再次将电池静止放置T2时间后,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2,得出电池的自放电率K,其中K=(OCV1-OCV2)/T2-12h;分档模块,用于将电池根据K值分为A、B、C和D档,将在D档内的不良电池入库,B和C档内的电池进行第二次分容,充入容量低于总容量的第一预值的电池放置T3时间,将充入容量高于第一预值的电池搁置T4时间后进行第三次分容,将连续三次充入容量高于第一预值作为不良品入库。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第一次恒流充电、第二次恒流充电和第一次恒压充电,以使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二预值;第一次恒流放电、第三次恒流充电和第二次恒压充电,以使电池电压达到第三预值;第二次恒流放电、第四次恒流充电和第三次恒压充电,以使电池电压达到再次到第三预值;第三次恒流放电、第五次恒流充电和第四次恒压充电,以使电池电压达到再次到第三预值。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容量C的得出方式为:第三次恒流放电时需使电池的电压到达第四预值,且第三次恒流放电达到第四预值的时间为T5,第三次恒流放电时电流恒定I;其中C=I×T5。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中还设置有截止容量,以用于保护电池。进一步地,所述分档模块用于将K值在A内的所述电池进行配组,将B档和C档进行第二次分容和第三次分容后符合规格的电池进行配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在荷电状态次下电池进行第一次分容,计算得到电池容量C;S2:将电池静止放置T1时间后,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1,再次将电池静止放置T2时间后,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2,得出电池的自放电率K,其中K=(OCV1-OCV2)/T2-12h;S3:根据K值将电池分为A、B、C和D档,将在D档内的不良电池入库,B和C档内的电池进行第二次分容,充入容量低于总容量的第一预值的电池放置T3时间,将充入容量高于第一预值的电池搁置T4时间后进行第三次分容,将连续三次充入容量高于第一预值作为不良品入库。采用上述的方案,对电池在荷电状态下进行分容,并得到电池容量C,再根据电池的开路电压OCV1和OCV2得出电池的自放电率K,根据K对电池进行分档,在A档内的电池可直接进行配组,B档和C档内的电池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容,将在B档和C档内的电池符合规格的进行配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电池测试时间过长、对手电池损耗较大和工艺繁琐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检测装置,所述电池检测装置包括:计算模块,用于对在荷电状态次下电池进行第一次分容,并计算得到电池容量C;测试模块,用于测试静止放置T1时间后的电池,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1,再次将电池静止放置T2时间后,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2,得出电池的自放电率K,其中K=(OCV1-OCV2)/T2-12h;分档模块,用于将电池根据K值分为A、B、C和D档,将在D档内的不良电池入库,B和C档内的电池进行第二次分容,充入容量低于总容量的第一预值的电池放置T3时间,将充入容量高于第一预值的电池搁置T4时间后进行第三次分容,将连续三次充入容量高于第一预值作为不良品入库。产生的有益效果和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检测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及电池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在荷电状态次下电池进行第一次分容,计算得到电池容量C;S2:将电池静止放置T1时间后,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1,再次将电池静止放置T2时间后,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2,得出电池的自放电率K,其中K=(OCV1‑OCV2)/T2‑12h;S3:根据K值将电池分为A、B、C和D档,将在D档内的不良电池入库,B和C档内的电池进行第二次分容,充入容量低于总容量的第一预值的电池放置T3时间,将充入容量高于第一预值的电池搁置T4时间后进行第三次分容,将连续三次充入容量高于第一预值作为不良品入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在荷电状态次下电池进行第一次分容,计算得到电池容量C;S2:将电池静止放置T1时间后,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1,再次将电池静止放置T2时间后,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2,得出电池的自放电率K,其中K=(OCV1-OCV2)/T2-12h;S3:根据K值将电池分为A、B、C和D档,将在D档内的不良电池入库,B和C档内的电池进行第二次分容,充入容量低于总容量的第一预值的电池放置T3时间,将充入容量高于第一预值的电池搁置T4时间后进行第三次分容,将连续三次充入容量高于第一预值作为不良品入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分容包括以下步骤:S10:第一次恒流充电、第二次恒流充电和第一次恒压充电,以使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二预值;S11:第一次恒流放电、第三次恒流充电和第二次恒压充电,以使电池电压达到第三预值;S12:第二次恒流放电、第四次恒流充电和第三次恒压充电,以使电池电压达到再次到第三预值;S13:第三次恒流放电、第五次恒流充电和第四次恒压充电,以使电池电压达到再次到第三预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容量C的得出方式为:第三次恒流放电时需使电池的电压到达第四预值,且第三次恒流放电达到第四预值的时间为T5,第三次恒流放电时电流恒定I;其中C=I×T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分容中还设置有截止容量,以用于保护电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荷电后自放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K值在A内的所述电池进行配组,将B档和C档进行第二次分容和第三次分容后符合规格的电池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良赵盼盼田英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国能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