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索吊机系统及起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322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缆索吊机系统及起吊方法,涉及缆索吊机领域,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塔架和第二塔架;第一卷扬机,其设置在第二塔架的一侧;起重索,其一端锚固,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塔架和第二塔架的顶端并与第一卷扬机相连;行车,其位于第一塔架和第二塔架之间,行车两端均设有行车滑轮,且起重索穿过行车滑轮;以及收索装置,其包括传动滑轮、传动索和第二卷扬机,传动滑轮固定在行车上,并与行车一端的行车滑轮相连,第二卷扬机固定在第二塔架上,第二卷扬机通过传动索带动传动滑轮转动,传动滑轮用于驱动与其相连的行车滑轮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缆索吊机系统施工简单,且可以在不需要降低缆索吊机吊重能力的前提下,使吊钩正常下降到起吊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缆索吊机系统及起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缆索吊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缆索吊机系统及起吊方法。
技术介绍
缆索吊机的起吊能力是通过起重索实现的,起重索通过起重卷扬机的作用实现吊点的下放。当缆索吊机因起吊需要空载走行到边跨时,参见图1所示,由于跨度较大,起重索在自重的作用下发生下垂,使起重索张力与吊点重力相同。此时,参见图2所示,即使起重卷扬机继续放起重索,但是放出的起重索也只会囤积在吊点一侧,并不会使吊点下放。从而导致与起重索连接的吊钩不能正常下降到起吊点进行吊装,影响吊装作业。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有的常用方法有两种。(1)在缆索吊机主索上均匀设置支索器,将起重索约束在一定范围内,使吊钩能正常下降进行吊装作业,避免因自重下垂;(2)在缆索吊机的行车处增加配重,使起重索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吊钩能正常下降进行吊装作业,避免因自重下垂。但是以上两种方式施工繁琐,且降低了缆索吊机的吊重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简单,且可以在不需要降低了缆索吊机的吊重能力的前提下,使吊钩正常下降到起吊点的缆索吊机系统。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缆索吊机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塔架和第二塔架;第一卷扬机,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塔架的一侧;起重索,其一端锚固,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塔架和第二塔架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卷扬机相连;行车,其位于所述第一塔架和第二塔架之间,所述行车两端均设有行车滑轮,且所述起重索穿过所述行车滑轮;以及收索装置,其包括传动滑轮、传动索和第二卷扬机,所述传动滑轮固定在所述行车上,并与所述行车一端的行车滑轮相连,所述第二卷扬机固定在所述第二塔架上,所述第二卷扬机通过所述传动索带动所述传动滑轮转动,所述传动滑轮用于驱动与其相连的所述行车滑轮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卷扬机为力矩电动卷扬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缆索吊机系统还包括起吊机构,所述起吊机构位于所述行车的下方,且所述起重索穿过所述起吊机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起吊机构包括吊钩。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传动索套设在所述传动滑轮和第一卷扬机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缆索吊机系统还包括主索,所述主索一端锚固,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塔架的顶端、行车和第二塔架的顶端后并锚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缆索吊机系统还包括牵引索,所述牵引索与所述第一卷扬机相连,所述牵引索用于拉动所述行车沿所述主索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简单,且可以在不需要降低了缆索吊机的吊重能力的前提下,使吊钩正常下降到起吊点的起吊方法。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上述缆索吊机系统的起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动行车,使行车位于吊物上方;第一卷扬机动作,放出起重索,同时第二卷扬机动作,通过传动索带动传动滑轮逆时针转动,驱使起重索下放至吊物处后提升吊物。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卷扬机为力矩电动卷扬机,所述起吊方法还包括力矩电动卷扬机设置传动力矩的步骤。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缆索吊机系统还包括主索,所述主索一端锚固,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塔架的顶端、行车和第二塔架的顶端后并锚固;所述缆索吊机系统还包括牵引索,所述牵引索与所述第一卷扬机相连,牵引索拉动所述行车在主索上移动,使行车位于吊物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缆索吊机系统包括收索装置,在设置了收索装置可以将位于行车右边的起重索逐渐挪移到行车的下方,从而能够将吊钩正常下放。和传统的方式相比,不需要设置支索器,简化了施工步骤。也不需要在行车处增加配重,避免了降低缆索吊机吊重能力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起重索在自重作用下与吊点平衡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起重索与吊点平衡后继续放索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缆索吊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塔架,2’-第二塔架,3’-第一卷扬机,4’-起重索,5’-行车,7’-吊钩,8’-主索。1-第一塔架,2-第二塔架,3-第一卷扬机,4-起重索,5-行车,51-行车滑轮,6-收索装置,61-传动滑轮,62-传动索,63-第二卷扬机,7-吊钩,8-主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缆索吊机系统,其包括第一塔架1、第二塔架2、第一卷扬机3、起重索4、行车5和收索装置6。其中,第一塔架1和第二塔架2间隔设置,第一卷扬机3设置在第二塔架2的一侧。起重索4一端锚固,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塔架1和第二塔架2的顶端并与第一卷扬机3相连。起重索4用于控制吊物的升降,即实现吊物的垂直运输。行车5位于第一塔架1和第二塔架2之间,行车5两端均设有行车滑轮51,且起重索4穿过行车滑轮51。缆索吊机系统还包括起吊机构,起吊机构包括吊钩7,起吊机构位于行车5的下方,且起重索4还穿过起吊机构。缆索吊机系统还包括主索8,主索8一端锚固,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塔架1的顶端、行车5和第二塔架2的顶端后并锚固。收索装置6包括传动滑轮61、传动索62和第二卷扬机63,传动滑轮61固定在行车5上,并与行车5一端的行车滑轮51相连,本专利技术中的传动滑轮61与行车滑轮51同轴相连。第二卷扬机63固定在第二塔架2上,第二卷扬机63通过传动索62带动传动滑轮61转动,传动滑轮61用于驱动与其相连的行车滑轮51转动。其中,第二卷扬机63为力矩电动卷扬机。在主索8上走行时,为了避免因吊点的移动造成传动索62因长度过长影响吊装作业,力矩电机卷扬机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传动力矩,使在此种情况下,能将多余的传动索62存至索盘。在设置了收索装置6后,在起重索4由于自重发生下垂,导致吊钩7不能正常下降到起吊点时,只需要开启第二卷扬机63,第二卷扬机63通过传动索62带动传动滑轮61转动后,传动滑轮61将会带动行车滑轮51转动。由于行车滑轮51和起重索4之间的摩擦力,行车滑轮51会将行车5右边的起重索4一点一点的往行车5下方挪移,从而能够将吊钩7正常下降到起吊点进行吊装。综上,本专利技术在设置了收索装置6后,可以将位于行车5右边的起重索4逐渐挪移到行车5的下方,从而能够将吊钩7正常下放。和传统的方式相比,不需要设置支索器,简化了施工步骤。也不需要在行车处增加配重,避免了降低缆索吊机吊重能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缆索吊机系统的起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移动行车5,使行车5位于吊物上方;具体的,本专利技术中的缆索吊机系统还包括主索8,主索8一端锚固,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塔架1的顶端、行车5和第二塔架2的顶端后并锚固;缆索吊机系统还包括牵引索,牵引索与第一卷扬机3相连,牵引索拉动行车5在主索8上移动,使行车5位于吊物上方。S2.第一卷扬机3动作,放出起重索4,同时第二卷扬机63动作,通过传动索62带动传动滑轮61逆时针转动,驱使起重索4下放至吊物处后提升吊物。其中,第二卷扬机63为力矩电动卷扬机,起吊方法还包括力矩电动卷扬机设置传动力矩的步骤。在设置了传动力矩后,只要在吊点移动的过程中,由于传动索62长度过长导致超过了所设置的传动力矩,力矩电动卷扬机将会自转将多余的传动索62存至索盘。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缆索吊机系统及起吊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缆索吊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塔架(1)和第二塔架(2);第一卷扬机(3),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塔架(2)的一侧;起重索(4),其一端锚固,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塔架(1)和第二塔架(2)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卷扬机(3)相连;行车(5),其位于所述第一塔架(1)和第二塔架(2)之间,所述行车(5)两端均设有行车滑轮(51),且所述起重索(4)穿过所述行车滑轮(51);以及收索装置(6),其包括传动滑轮(61)、传动索(62)和第二卷扬机(63),所述传动滑轮(61)固定在所述行车(5)上,并与所述行车(5)一端的行车滑轮(51)相连,所述第二卷扬机(63)固定在所述第二塔架(2)上,所述第二卷扬机(63)通过所述传动索(62)带动所述传动滑轮(61)转动,所述传动滑轮(61)用于驱动与其相连的所述行车滑轮(51)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缆索吊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塔架(1)和第二塔架(2);第一卷扬机(3),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塔架(2)的一侧;起重索(4),其一端锚固,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塔架(1)和第二塔架(2)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卷扬机(3)相连;行车(5),其位于所述第一塔架(1)和第二塔架(2)之间,所述行车(5)两端均设有行车滑轮(51),且所述起重索(4)穿过所述行车滑轮(51);以及收索装置(6),其包括传动滑轮(61)、传动索(62)和第二卷扬机(63),所述传动滑轮(61)固定在所述行车(5)上,并与所述行车(5)一端的行车滑轮(51)相连,所述第二卷扬机(63)固定在所述第二塔架(2)上,所述第二卷扬机(63)通过所述传动索(62)带动所述传动滑轮(61)转动,所述传动滑轮(61)用于驱动与其相连的所述行车滑轮(51)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吊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扬机(63)为力矩电动卷扬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吊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索吊机系统还包括起吊机构,所述起吊机构位于所述行车(5)的下方,且所述起重索(4)穿过所述起吊机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缆索吊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机构包括吊钩(7)。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吊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索(62)套设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坤程琳刚万慧刘敏周龙杨大瑜李明欢林境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