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电梯系统及其故障救援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3209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联电梯系统,多组双联电梯依次设置在井道内,并在各组双联电梯的轿厢特定侧壁开设逃生门,相邻组双联电梯的轿厢可以通过逃生门进行对接,互为救援电梯,能实现相邻组双联电梯对应轿厢之间的对接救援,土建布置简单,系统维护方便;由于相邻组双联电梯的两侧四台轿厢同时对接,救援效率大大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种双联电梯系统的故障救援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联电梯系统及其故障救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双联电梯系统及其故障救援方法。
技术介绍
双联电梯,是指由通过曳引绳等连接到彼此,同时运动且运行方向相反的两个轿厢所组成的电梯系统。目前,关于双联电梯的专利主要集中在轿厢平层调整、电梯布置等方面。由于轿厢负载不同引起悬挂绳伸长量差异,需进行调整,实现两个联动轿厢的精确平层。在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628066A的“电梯装置”中,提出多种调整方式,如轿厢上部悬挂绳作用部分长度调整、轿厢和轿架相对位置调整等,通过这些方式,可实现两个轿厢的精确平层。双联电梯两个轿厢互为对重,受限于轿厢尺寸,无法按传统电梯布置。在中国专利CN201210252625.8“一种电梯装置”,提出双联轿厢在单个井道并排排布或在两个井道对角排布的布置方式。上述专利虽然考虑了双联轿厢调整或布置时的一些问题,但未关注这种电梯的实际使用场合。与传统电梯相比,双联电梯在停层少、轿厢负载率大的场合较有优势,如高层观景台、游乐场等。在这种场合下,相邻层站的距离极有可能超过11m,而按照《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1-201X)条款5.2.3.1的相关要求,当相邻两层门地坎之间的距离大于11m时,需配置层站侧安全门或轿壁逃生门。而由于使用场合本身的限制,层站侧安全门不方便布置,所以在设计双联电梯时,需要配置侧壁逃生门。由于双联电梯对土建有特殊要求,若以两台传统单梯作为双联电梯两个轿厢的救援梯,布置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实现相邻组双联电梯对应轿厢之间的对接救援,土建布置简单,系统维护方便,救援效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联电梯系统,每组双联电梯包括彼此连接同时运动且运行方向相反的两个轿厢;井道内设置有N组双联电梯,N为大于1的整数;当同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左右设置时:所述N组双联电梯依次前后邻接设置在井道内;最前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前侧壁设轿厢门,后侧壁设逃生门;最后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后侧壁设轿厢门,前侧壁设逃生门;中间各组双联电梯的左方轿厢的左侧壁设轿厢门,前侧壁及后侧壁均设逃生门;中间各组双联电梯的右方轿厢的右侧壁设轿厢门,前侧壁及后侧壁均设逃生门;各组双联电梯的左方轿厢逃生门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一致,右方轿厢逃生门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一致;当同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前后设置时:所述N组双联电梯依次左右邻接设置在井道内;各组双联电梯的前方轿厢的前侧壁设轿厢门,后方轿厢的后侧壁设轿厢门;最左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右侧壁设逃生门;最右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左侧壁设逃生门;中间各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左侧壁及右侧壁均设逃生门;各组双联电梯的前方轿厢逃生门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一致,后方轿厢逃生门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一致。较佳的,所述逃生门位于所在侧壁的端部位置或中间位置。较佳的,N为2、3或4。较佳的,至少有一组双联电梯为1:1悬挂比的双联电梯,悬挂绳绕过导向滑轮顶端,两端分别接该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顶端。较佳的,至少有一组双联电梯为2:1悬挂比的双联电梯,该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顶端均分别固定有一返绳轮,井道顶部设置有两绳头端接装置,悬挂绳绕过导向滑轮顶端及两个返绳轮底端,悬挂绳两端分别接两绳头端接装置。所述的双联电梯系统的故障救援方法:如果一组双联电梯发生故障,该组故障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停止,则将该组故障双联电梯的相邻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分别与该组故障双联电梯相应方的轿厢调整到相同高度,并打开相应轿厢的逃生门,铺设渡板,该组故障双联电梯的轿厢中被困人员经渡板转移至相邻一组双联电梯的轿厢。本专利技术的双联电梯系统及故障救援方法,多组双联电梯依次设置在井道内,并在各组双联电梯的轿厢特定侧壁开设逃生门,相邻组双联电梯的轿厢可以通过逃生门进行对接,互为救援电梯,能实现相邻组双联电梯对应轿厢之间的对接救援,土建布置简单,系统维护方便;由于相邻组双联电梯的两方四台轿厢同时对接,救援效率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同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左右设置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双联电梯系统采用轿厢左右设置双联电梯实现方式示意;图3为同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前后设置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双联电梯系统采用轿厢前后设置双联电梯实现方式示意;图5为1:1悬挂比的双联电梯示意;图6为2:1悬挂比的双联电梯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双联电梯系统,每组双联电梯包括彼此连接同时运动且运行方向相反的两个轿厢;井道内设置有N组双联电梯,N为大于1的整数;如图1所示,当同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10左右设置时:如图2所示,所述N组双联电梯依次前后邻接设置在井道1内;最前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10的前侧壁设轿厢门11,后侧壁设逃生门12;最后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10的后侧壁设轿厢门11,前侧壁设逃生门12;中间各组双联电梯的左方轿厢10的左侧壁设轿厢门11,前侧壁及后侧壁均设逃生门12;中间各组双联电梯的右方轿厢10的右侧壁设轿厢门11,前侧壁及后侧壁均设逃生门12;各组双联电梯的左方轿厢10逃生门12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一致,右方轿厢10逃生门12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一致;如图3所示,当同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10前后设置时:如图4所示,所述N组双联电梯依次左右邻接设置在井道1内;各组双联电梯的前方轿厢10的前侧壁设轿厢门11,后方轿厢10的后侧壁设轿厢门;11最左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10的右侧壁设逃生门12;最右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10的左侧壁设逃生门12;中间各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10的左侧壁及右侧壁均设逃生门12;各组双联电梯的前方轿厢10逃生门12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一致,后方轿厢10逃生门12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一致。所述逃生门12可以位于所在侧壁的端部位置,也可以位于所在侧壁的中间位置。较佳的,N为2、3或4。图2所示是当同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10左右设置时,三组以上双联电梯依次左右邻接设置在井道1内示意图。图2所示是当同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10前后设置时,两组双联电梯依次左右邻接设置在井道1内示意图。实施例一的双联电梯系统,多组双联电梯依次设置在井道内,并在各组双联电梯的轿厢特定侧壁开设逃生门,相邻组双联电梯的轿厢可以通过逃生门进行对接,互为救援电梯,能实现相邻组双联电梯对应轿厢之间的对接救援,土建布置简单,系统维护方便;由于相邻组双联电梯的两方四台轿厢同时对接,救援效率大大提高。实施例二基于实施例一的双联电梯系统,如图5所示,至少有一组双联电梯布置为1:1悬挂比的双联电梯,悬挂绳3绕过导向滑轮5顶端,悬挂绳3两端分别接该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10顶端。1:1悬挂比的双联电梯,包括安装在井道中同时运行且方向相反的两个轿厢10,两个轿厢10互为对重,通过悬挂绳3连接,轿厢10在竖直方向上通过悬挂绳3由电梯主机4牵引运行,导向滑轮5用于调整两轿厢10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实施例三基于实施例一的双联电梯系统,如图6所示,至少有一组双联电梯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联电梯系统及其故障救援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联电梯系统,每组双联电梯包括彼此连接同时运动且运行方向相反的两个轿厢;其特征在于,井道内设置有N组双联电梯,N为大于1的整数;当同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左右设置时:所述N组双联电梯依次前后邻接设置在井道内;最前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前侧壁设轿厢门,后侧壁设逃生门;最后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后侧壁设轿厢门,前侧壁设逃生门;中间各组双联电梯的左方轿厢的左侧壁设轿厢门,前侧壁及后侧壁均设逃生门;中间各组双联电梯的右方轿厢的右侧壁设轿厢门,前侧壁及后侧壁均设逃生门;各组双联电梯的左方轿厢逃生门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一致,右方轿厢逃生门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一致;当同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前后设置时:所述N组双联电梯依次左右邻接设置在井道内;各组双联电梯的前方轿厢的前侧壁设轿厢门,后方轿厢的后侧壁设轿厢门;最左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右侧壁设逃生门;最右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左侧壁设逃生门;中间各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左侧壁及右侧壁均设逃生门;各组双联电梯的前方轿厢逃生门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一致,后方轿厢逃生门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联电梯系统,每组双联电梯包括彼此连接同时运动且运行方向相反的两个轿厢;其特征在于,井道内设置有N组双联电梯,N为大于1的整数;当同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左右设置时:所述N组双联电梯依次前后邻接设置在井道内;最前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前侧壁设轿厢门,后侧壁设逃生门;最后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后侧壁设轿厢门,前侧壁设逃生门;中间各组双联电梯的左方轿厢的左侧壁设轿厢门,前侧壁及后侧壁均设逃生门;中间各组双联电梯的右方轿厢的右侧壁设轿厢门,前侧壁及后侧壁均设逃生门;各组双联电梯的左方轿厢逃生门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一致,右方轿厢逃生门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一致;当同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前后设置时:所述N组双联电梯依次左右邻接设置在井道内;各组双联电梯的前方轿厢的前侧壁设轿厢门,后方轿厢的后侧壁设轿厢门;最左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右侧壁设逃生门;最右方的一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左侧壁设逃生门;中间各组双联电梯的两个轿厢的左侧壁及右侧壁均设逃生门;各组双联电梯的前方轿厢逃生门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一致,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顺潘鹏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