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金钊专利>正文

二级边沟的沉砂及排水构件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30384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级边沟的沉砂及排水构件和结构,所述二级边沟的沉砂及排水构件包括上沉砂段和下沉砂段,上沉砂段安装在下沉砂段上方并与下沉砂段连接,上沉砂段包括通水池和与通水池侧部连通的上沉砂池,上沉砂池与通水池之间设有溢水挡板,下沉砂段包括下沉砂池,下沉砂池与通水池底部连通。所述二级边沟的沉砂及排水结构包括上级边沟、下级边沟以及上述的二级边沟的沉砂及排水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全可靠,能有效解决护坡土壤松散流失问题,防止出现护坡塌方及上、下级边沟堵塞和排水压力大的情况,能有效增加道路实际使用宽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及提高护坡的结构稳定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级边沟的沉砂及排水构件和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辅件,其特别是一种二级边沟的沉砂及排水构件和结构。
技术介绍
傍山公路依山而建,公路一侧紧邻山体,另一侧通常是悬崖或陡坎(也可能紧邻山体)。如图6所示,现有的傍山公路包括路面层8,路基6和山体护坡7,路面层8铺设于路基6上,路基6靠山一侧的山体设有山体护坡7,路面层8靠山一侧的侧边至山体护坡7之间依次设有路肩81和排水沟80。路肩81留有足够的安全宽度,以保证路面的稳定性,排水沟80呈上大下小的V型,其占用的宽度较大。但其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排水沟80呈上大下小的V型,其占用的宽度较大,极大制约了傍山公路的实际有效使用宽度。2、傍山公路的路面在靠山一侧至排水沟80无任何防护结构,行车时可能出现车轮陷入排水沟80内,或者行人跌进排水沟80的情形,存在安全隐患。3、由于排水沟80呈“敞开式”的结构,经过长时间的风雨侵蚀,山体护坡7的土壤会流失至排水沟80,且排水沟80内没有沉砂结构,从而堵塞排水沟80,形成安全隐患。4、路面排水与山坡流水都流入排水沟80中,排水沟80的排水压力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二级边沟的沉砂及排水构件和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级边沟的沉砂及排水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沉砂段(4)和下沉砂段(5),上沉砂段(4)安装在下沉砂段(5)上方并与下沉砂段(5)连接,上沉砂段(4)包括通水池(45)和与通水池(45)侧部连通的上沉砂池(41),上沉砂池(41)与通水池(45)之间设有溢水挡板(47),下沉砂段(5)包括下沉砂池(51),下沉砂池(51)与通水池(45)底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级边沟的沉砂及排水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沉砂段(4)和下沉砂段(5),上沉砂段(4)安装在下沉砂段(5)上方并与下沉砂段(5)连接,上沉砂段(4)包括通水池(45)和与通水池(45)侧部连通的上沉砂池(41),上沉砂池(41)与通水池(45)之间设有溢水挡板(47),下沉砂段(5)包括下沉砂池(51),下沉砂池(51)与通水池(45)底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边沟的沉砂及排水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沉砂段(4)包括第一上边板(42)、第二上边板(43)以及连接于第一上边板(42)底端和第二上边板(43)底端之间的上过渡板(44),第一上边板(42)、上过渡板(44)和第二上边板(43)合围而形成上流水通道;上过渡板(44)上开设有用于连通下沉砂段(5)的上通孔,溢水挡板(47)设于上通孔两侧并将上流水通道分割成上沉砂池(41)和通水池(4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边沟的沉砂及排水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砂段(5)包括连接第一下边板(52)、第二下边板(53)以及连接于第一下边板(52)底端和第二下边板(53)底端之间的下过渡板(54),第一下边板(52)、下过渡板(54)和第二下边板(53)合围而形成下流水通道(55),下过渡板(54)上开设有用于连通下沉砂池(51)的下通孔,下沉砂段(5)还包括位于下过渡板(54)下方的盒体(56),盒体(56)的内部中空而形成下沉砂池(51),盒体(56)上方对应下通孔的位置设有与下通孔连通的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级边沟的沉砂及排水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过渡板(44)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一下边板(52)上端和第二下边板(53)上端,以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钊
申请(专利权)人:谢金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