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2579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光装置,包括:抛光盘,包括第一子抛光盘及至少一个第二子抛光盘,每一所述第二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之间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子抛光盘转动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连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连接,且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抛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连接与分离,调节抛光盘的重量和抛光面面积,适用于不同强度的面板的抛光。

Polish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olishing device, including: a discs discs, including a first sub discs and at least one second sub discs, each of which has a first state and a second state between the second sub discs and the first sub discs; a rotat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first sub discs rotation, and the first sub toss. The control mechanism is used to control the first sub discs and the second sub discs to switch between the first state and the second state. In the first state, the first sub disc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ub discs, and the first sub discs and the second sub discs are polished. The surface is in the same plane; in the second state, the first sub disc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second sub disc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weight of the discs and the area of the polishing surface are adjusted by the conne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he first sub discs and the second sub discs, and it is suitable for polishing the panels of different str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产品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面板的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由于其具有视角面积大、体积均匀小巧、低压微功耗、平板型结构、被动显示器、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无电磁辐射以及长寿命的优点,液晶显示面板的涉及领域也在逐步拓展。随着工艺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显示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随着市场轻薄化的发展趋势,显示面板在进行Cell工序(将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经过一系列工序后、形成合格的液晶屏的工艺过程)后也需要进行薄化处理,目前面板减薄是通过HF鼓泡(湿法脱硫鼓泡)的方式进行整体的薄化,这一方式有一个极大的弊端,会将原本面板上的划伤凹点等缺陷放大,从而极大的影响到外观品质。故需要在减薄工序之后增加抛光工序,将面板表面的缺陷进行一定程度的消除。当前的减薄工艺存在诸多问题,由于要基本消除面板上的凹点划伤等外观不良,故抛光的压力和时间等关键参数都有较高要求,但是目前,抛光盘重量、尺寸单一,针对于强度较弱的面板来说很容易产生PolishZara(抛光亮线)和封框胶脱离等不良,针对于强度较强的面板,抛光效果不佳,极大的影响了产品良率,这对于产品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来说设置了较大的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抛光装置,改善由于抛光盘型号单一,适用范围窄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抛光装置,包括:抛光盘,包括第一子抛光盘及至少一个第二子抛光盘,每一所述第二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之间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子抛光盘转动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连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连接,且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抛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分离。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套设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周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抛光盘的四周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子抛光盘为环形结构,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相邻的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内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卡接的第二卡槽,所述抛光盘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子抛光盘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在所述第一状态时能够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外周,且相邻的两个第二子抛光盘中,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子抛光盘的一侧的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外侧边缘设置有第三卡槽,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子抛光盘的一侧的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内侧边缘设置有第四卡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上与其抛光面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抛光面上,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一所述第二子抛光盘连接时,所述第一卡槽的外侧壁插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槽的外侧壁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三卡槽设置于相应的所述第二子抛光盘上与其抛光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四卡槽设置于相应的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抛光面上,两个所述第二子抛光盘连接时,所述第三卡槽的外侧壁插接于所述第四卡槽内,所述第四卡槽的外侧壁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三卡槽内。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固定连接的传动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抛光盘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运动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传动轴外部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传动轴之间具有间隙;联动器,沿所述第一管道的轴向方向、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侧壁上;联动臂,所述联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臂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联动器连接或分离,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一侧的联动臂固定结构,所述联动臂的所述另一端可移动的连接于所述联动臂固定结构上,所述联动臂与所述联动器连接时,所述联动臂带动相应的所述第二子抛光盘随着所述联动器在所述第一管道的轴向方向移动,以使得相应的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进一步的,所述联动器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一卡接件,所述联动臂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接件配合卡接的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接件能够与所述联动臂上的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所述联动器能够与相应的联动臂连接,所述第一卡接件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联动器与所述联动臂处于分离状态。进一步的,所述联动臂固定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管道外部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条形通槽,所述联动臂包括具有所述第二卡接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通槽位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上,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条形通槽靠近所述第一子抛光盘的一端时,所述联动臂连接的所述第二子抛光盘位于所述第一状态。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承载待抛光对象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承载台划分为多个承载区域的至少一个弹性块,所述承载区域具有用于承载待抛光对象的承载面,所述弹性块具有能够与所述抛光面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抛光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所述弹性块在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上升降的升降结构,所述弹性块上升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接触面与所述承载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待抛光对象在垂直于所述承载面方向上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用于控制每个所述弹性块独立升降的至少一个升降单元。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所述弹性块的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弹性块在所述卡槽深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卡槽的深度。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十字形卡槽,所述十字形卡槽的中心点与所述承载台的中心点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连接与分离,调节抛光盘的重量和抛光面面积,适用于不同强度的面板的抛光。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子抛光盘与第二子抛光盘连接状态示意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子抛光盘与第二子抛光盘连接状态截面示意图;图3表示图1的仰视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联动器与联动臂分离状态示意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总联动器与联动臂连接状态示意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子抛光盘与第二子抛光盘分离状态示意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个第二子抛光盘在联动器的带动下与第一子抛光盘分离的状态示意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个第二子抛光盘在联动器的带动下与第一子抛光盘分离的状态示意图;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承载台结构示意图一;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承载台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抛光装置,包括:抛光盘,包括第一子抛光盘1及至少一个第二子抛光盘2,每一所述第二子抛光盘2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1之间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子抛光盘1转动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1连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子抛光盘1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子抛光盘1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2连接,且所述第一子抛光盘1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2的抛光面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抛光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抛光盘,包括第一子抛光盘及至少一个第二子抛光盘,每一所述第二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之间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子抛光盘转动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连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连接,且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抛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抛光盘,包括第一子抛光盘及至少一个第二子抛光盘,每一所述第二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之间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子抛光盘转动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连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连接,且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抛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套设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周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的四周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子抛光盘为环形结构,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相邻的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内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卡接的第二卡槽,所述抛光盘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子抛光盘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子抛光盘在所述第一状态时能够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外周,且相邻的两个第二子抛光盘中,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子抛光盘的一侧的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外侧边缘设置有第三卡槽,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子抛光盘的一侧的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内侧边缘设置有第四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上与其抛光面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抛光面上,所述第一子抛光盘与一所述第二子抛光盘连接时,所述第一卡槽的外侧壁插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槽的外侧壁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三卡槽设置于相应的所述第二子抛光盘上与其抛光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四卡槽设置于相应的所述第二子抛光盘的抛光面上,两个所述第二子抛光盘连接时,所述第三卡槽的外侧壁插接于所述第四卡槽内,所述第四卡槽的外侧壁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三卡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子抛光盘固定连接的传动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抛光盘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运动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传动轴外部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传动轴之间具有间隙;联动器,沿所述第一管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维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