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隔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2394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冲击隔热膜,包括依次接触的油墨层、第一基材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高粘胶层、第二高粘胶层、第二基材层、低粘胶层和剥离膜;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金属氧化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材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中的圆锥体的顶点与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中圆锥体的顶点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金属氧化层能够该隔热膜能将阳光部分能量反射后,同时不影响视觉效果;两层特殊形状设置的高粘胶层,使其具备较好的弹性吸振功能,能抗剧烈冲击,玻璃不受到撞击损害。

An anti shock insulation fil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nti shock insulation film, including an ink layer, a first base material layer, a metal oxide layer, a first high viscose layer, a second high viscose layer, a second substrate layer, a low adhesive layer and a stripping film, and the first high viscose layer is a number of cones set on the metal oxide layer; The second high viscose layer is a number of cones set on the second substrate; the vertex of the cone in the first high adhesive layer is in contact with the vertex of the cone in the second high sticky layer. The metal oxide layer 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flect the energy of the sunlight, and not affect the visual effect. The two layers of special shape set high adhesive layer, so that it has good elastic vibration absorption function, can resist severe impact, glass is not affected by imp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隔热膜
本技术属于保护膜
,尤其涉及一种抗冲击隔热膜。
技术介绍
隔热膜的主要作用是阻挡阳光热量,红外线是太阳热量的主要来源,紫外光波长最短能量最高,它导致皮肤黝黑,雀斑,甚至皮肤癌的主要因素。所以隔热膜阻隔对象是太阳辐射中红外线和紫外线,目前市场上阳光隔热膜添加吸热型或反射型的物质。反射型主要通过真空喷镀或磁控溅射技术将铝、金、铜、银等金属制成多层至密的高隔热金属膜层。吸热型主要通过ITO等金属氧化物采用物理镀膜或化学镀膜方法制作成膜。但是,目前的隔热膜仅具有隔热作用,抗冲击性能较差,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冲击隔热膜,本技术中的抗冲击隔热膜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冲击和隔热的作用。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冲击隔热膜,包括依次接触的油墨层、第一基材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高粘胶层、第二高粘胶层、第二基材层、低粘胶层和剥离膜;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金属氧化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材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中的圆锥体的顶点与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中圆锥体的顶点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中圆锥体的顶角角度为85~95°,底面的直径为100~200μm;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中圆锥体之间的间距为30~50μm。优选的,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中圆锥体的顶角角度为85~95°,底面的直径为100~200μm;所述第二高粘胶层圆锥体之间的间距为30~50μm。优选的,所述油墨层为TPU油墨层;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2~5μm。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材层为透明PET层、透明PE层、透明OPP层、透明BOPET层或透明BOPP层;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100~200μm。优选的,所述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1~3μm。优选的,所述第一高粘胶层的厚度为70~150μm。优选的,所述第二高粘胶层的厚度为70~150μm。优选的,第二基材层为透明TPU层;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100~20μm。优选的,所述低粘胶层为有机硅树脂层;所述低粘胶层的厚度为20~100μm。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冲击隔热膜,包括依次接触的油墨层、第一基材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高粘胶层、第二高粘胶层、第二基材层、低粘胶层和剥离膜;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金属氧化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材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中的圆锥体的顶点与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中圆锥体的顶点相接触。本技术中的TPU油墨层优异的附着力,低粘度,良好的耐曲挠性,优异的耐磨性,高光泽度,耐气候性,可以抵御包括UV照射在内的任何阳光暴晒,在各种应用领域中都表现极好的强韧性和持久性;金属氧化层能够该隔热膜能将阳光部分能量反射后,同时不影响视觉效果;两层特殊形状设置的高粘胶层,使其具备较好的弹性吸振功能,能抗剧烈冲击,玻璃不受到撞击损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抗冲击隔热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冲击隔热膜,包括依次接触的油墨层、第一基材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高粘胶层、第二高粘胶层、第二基材层、低粘胶层和剥离膜;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金属氧化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材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中的圆锥体的顶点与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中圆锥体的顶点相接触。在本技术中,所述油墨层优选为TPU油墨层,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优选为2~5μm,更优选为3~4μm。所述第一基材层优选为透明基材层,更优选为透明PET层、透明PE层、透明OPP层、透明BOPET层或透明BOPP层;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优选为100~200μm,更优选为120~180μm,最优选为150~160μm。所述金属氧化物层由氧化锑和氧化锡配制而成的金属氧化物纳米超微粒子粉体制成,是具有透明导电性、隔热性、防紫外线功能的纳米材料。可应用于各种玻璃、塑料中起到透明隔热、防紫外线、防静电,防辐射等作用。所述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优选为1~3μm,更优选为2μm。所述第一高粘胶层的原料包括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酯寡聚体和光引发剂,其中三者的比例为25~35份:65~75份:1-5份。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金属氧化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其圆锥体的顶角角度优选为85~95°,更优选为90°;其底面的直径优选为100~200μm,更优选为130~170μm,最优选为150~160μm;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中圆锥体之间的间距优选为30~50μm,更优选为40μm。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中圆锥体的高度优选为50~100μm。所述第二高粘胶层的原料包括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酯寡聚体和光引发剂,其中三者的比例为25~35份:65~75份:1-5份。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材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其第二高粘胶层中圆锥体的顶角角度优选为85~95°,更优选为90°;其底面的直径优选为100~200μm,更优选为130~170μm,最优选为150~160μm;所述第二高粘胶层圆锥体之间的间距优选为30~50μm,更优选为40μm。所述第二高粘胶层圆锥体的高度优选为50~100μm。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高粘胶层和第二高粘胶层中圆锥体的顶点相接触,如图1中所示。优选为,所述圆锥体的顶角不局限与图1中所示的尖角,还可以是平台或圆角,所述平台为正多边形,正多边形的边长为3~8μm,所述圆角的半径大小优选为3~8μm。所述第二基材层优选为透明TPU层,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优选为100~200μm,更优选为120~180μm,最优选为150~160μm。所述低粘胶层优选为有机硅树脂层,所述低粘胶层的厚度优选为20~100μm,更优选为50~60μm。所述剥离膜优选为PET层、PE层、OPP层、BOPET层或BOPP层,所述剥离膜的厚度优选为20~100μm,更优选为50~60μm。本技术中的抗冲击隔热膜优选按照以下工艺制备:在第一基材涂上一层TPU油墨,厚度2~5μm,涂布工艺为微凹涂布,经烤箱烤干,在第一基材的另一面涂一层金属氧化物,厚度2~3μm,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锑和氧化锡配制而成的金属氧化物纳米超微粒子粉体,涂布工艺可为溅射镀,等离子镀的其中一种;再在金属氧化物面镀上一层高粘胶(第一高粘胶层),其中,高粘胶厚度为70~150μm,覆上一层离型膜,涂布工艺可以利用狭缝式涂布方式在基材表面涂布成型胶水层,并利用Roll-to-Roll转印法成型棱镜结构层(即圆锥体),该胶层胶可以是丙烯酸类,固含100%。固化方式以光固化方式为主固化,辅以热固;邵氏硬度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抗冲击隔热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冲击隔热膜,包括依次接触的油墨层、第一基材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高粘胶层、第二高粘胶层、第二基材层、低粘胶层和剥离膜;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金属氧化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材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中的圆锥体的顶点与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中圆锥体的顶点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隔热膜,包括依次接触的油墨层、第一基材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高粘胶层、第二高粘胶层、第二基材层、低粘胶层和剥离膜;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金属氧化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材层上的若干个圆锥体;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中的圆锥体的顶点与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中圆锥体的顶点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中圆锥体的顶角角度为85~95°,底面的直径为100~200μm;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中圆锥体之间的间距为30~5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中圆锥体的顶角角度为85~95°,底面的直径为100~200μm;所述第二高粘胶层圆锥体之间的间距为30~5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