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237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冲压模具,包括:底座、下模座、下冲压模芯、浮动板、上冲压模芯、升降驱动装置、顶座、导向柱、复位弹簧、侧冲压支座、侧冲压气缸、侧冲压模芯,压力传感器、压力活动件和归位弹簧;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浮动板沿导向柱运动;侧冲压支座固定至浮动板;侧冲压气缸固定至侧冲压支座;侧冲压气缸驱动侧冲压模芯运动;压力活动件活动连接至下模座;归位弹簧设置在下模座和压力活动件之间;压力传感器固定至侧冲压支座的下方;压力传感器在浮动板运动到指定位置时与压力活动件接触根据检测的压力值控制侧冲压气缸驱动侧冲压模芯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复合式冲压模具,生产效率高。

Compound stamping di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ound punching di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lower die seat, a lower stamping die core, a floating plate, an upper stamping core, a lifting and driving device, a top seat, a guide column, a reset spring, a side stamping support, a side stamping cylinder, a side stamping mold core, a pressure sensor, a pressure movable part and a return spring, and a lift drive. The movable device drives the floating board to move along the guide column; the side stamping support is fixed to the floating plate; the side stamping cylinder is fixed to the side stamping support; the side stamping cylinder drives the stamping die core movement; the pressure movable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lower die seat; the position spring is set between the lower die seat and the pressure movable part; the pressure sensor is fixed to the side impact. The pressure sensor is in contact with the pressure element when the floating plate moves to the specified position to control the stamping die movement on the driving side of the cylinder on the side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pressure value. The compound stamping die disclosed by the invention has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式冲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式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生产零部件行业中,大部分都采用冲压一个工序然后,再运送至下一个工序来完成零件加工,这使得加工一个产品时,需要设计各个工序的模具,不但在设计模具上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制造周期长,模具之间的误差也导致其生产的产品精度不会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冲压模具,降低制造周期,提高精度能够快速完成零件的加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式冲压模具,包括:底座、下模座、下冲压模芯、浮动板、上冲压模芯、升降驱动装置、顶座、导向柱、复位弹簧、侧冲压支座、侧冲压气缸、侧冲压模芯,压力传感器、压力活动件和归位弹簧;下模座固定至底座;下冲压模芯固定至下模座;上冲压模芯固定至浮动板;升降驱动装置固定至顶座;导向柱连接底座和底座;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浮动板沿导向柱运动;复位弹簧设置在底座和浮动板之间;侧冲压支座固定至浮动板;侧冲压气缸固定至侧冲压支座;侧冲压气缸驱动侧冲压模芯运动;压力活动件活动连接至下模座;归位弹簧设置在下模座和压力活动件之间;压力传感器固定至侧冲压支座的下方;压力传感器在浮动板运动到指定位置时与压力活动件接触根据检测的压力值控制侧冲压气缸驱动侧冲压模芯运动。进一步地,上冲压模芯的一侧形成有侧冲压凹槽。进一步地,侧冲压凹槽位于侧冲压模芯往复运动的路径上。进一步地,浮动板的运动方向垂直于侧冲压模芯的运动方向。进一步地,导向柱的数目为2并且对称设置在下模座的两侧。进一步地,复位弹簧套接在导向柱的外周。进一步地,复位弹簧和归位弹簧为圆柱螺旋弹簧。进一步地,侧冲压气缸包括缸体和缸杆;缸杆相对于缸体运动;缸体固定至侧冲压支座;侧冲压模芯固定至缸杆。进一步地,压力活动件包括:杆部和端部;杆部成柱形;端部成盘状;端部设置于杆部的一端。进一步地,归位弹簧套接在杆部上;归位弹簧的一端与端部的下端相接触;归位弹簧的另一端与下模座相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在一个模具动作过程种实现上下方向的成型以及侧向成型生产效果高。压力传感器与压力活动件接触,通过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可以确定浮动板的运动位置。准确度高,能够在零件的侧壁指定位置进行冲压。归位弹簧对压力活动件施加弹簧力,防止压力传感器接触压力活动件的瞬间产生峰值造成失真。归位弹簧的设置同样能够防止压力传感器瞬间压力过大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式冲压模具100,包括:底座101、下模座102、下冲压模芯103、浮动板104、上冲压模芯105、升降驱动装置106、顶座107、导向柱108、复位弹簧109、侧冲压支座111、侧冲压气缸112、侧冲压模芯113,压力传感器114、压力活动件115和归位弹簧116;下模座102固定至底座101;下冲压模芯103固定至下模座102;.上冲压模芯105固定至浮动板104;升降驱动装置106固定至顶座107;导向柱108连接底座101和底座101;升降驱动装置106驱动浮动板104沿导向柱108运动;复位弹簧109设置在底座101和浮动板104之间;侧冲压支座111固定至浮动板104;侧冲压气缸112固定至侧冲压支座111;侧冲压气缸112驱动侧冲压模芯113运动;压力活动件115活动连接至下模座102;归位弹簧116设置在下模座102和压力活动件115之间;压力传感器114固定至侧冲压支座111的下方;压力传感器114在浮动板104运动到指定位置时与压力活动件115接触根据检测的压力值控制侧冲压气缸112驱动侧冲压模芯113运动。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上冲压模芯105的一侧形成有侧冲压凹槽11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侧冲压凹槽110位于侧冲压模芯113往复运动的路径上。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浮动板104的运动方向垂直于侧冲压模芯113的运动方向。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导向柱108的数目为2并且对称设置在下模座102的两侧。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复位弹簧109套接在导向柱108的外周。复位弹簧109为圆柱螺旋弹簧。归位弹簧116为圆柱螺旋弹簧。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侧冲压气缸包括缸体和缸杆;缸杆相对于缸体运动;缸体固定至侧冲压支座111;侧冲压模芯113固定至缸杆。升降驱动装置106为气缸。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压力活动件115包括:杆部和端部;杆部成柱形;端部成盘状;端部设置于杆部的一端。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归位弹簧116套接在杆部上;归位弹簧116的一端与端部的下端相接触;归位弹簧116的另一端与下模座102相接触。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复合式冲压模具

【技术保护点】
1.复合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下模座、下冲压模芯、浮动板、上冲压模芯、升降驱动装置、顶座、导向柱、复位弹簧、侧冲压支座、侧冲压气缸、侧冲压模芯,压力传感器、压力活动件和归位弹簧;所述下模座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下冲压模芯固定至所述下模座;.所述上冲压模芯固定至所述浮动板;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固定至所述顶座;所述导向柱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底座;所述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浮动板沿所述导向柱运动;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浮动板之间;所述侧冲压支座固定至所述浮动板;所述侧冲压气缸固定至所述侧冲压支座;所述侧冲压气缸驱动所述侧冲压模芯运动;所述压力活动件活动连接至所述下模座;所述归位弹簧设置在所述下模座和所述压力活动件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至所述侧冲压支座的下方;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所述浮动板运动到指定位置时与所述压力活动件接触根据检测的压力值控制所述侧冲压气缸驱动侧冲压模芯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下模座、下冲压模芯、浮动板、上冲压模芯、升降驱动装置、顶座、导向柱、复位弹簧、侧冲压支座、侧冲压气缸、侧冲压模芯,压力传感器、压力活动件和归位弹簧;所述下模座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下冲压模芯固定至所述下模座;.所述上冲压模芯固定至所述浮动板;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固定至所述顶座;所述导向柱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底座;所述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浮动板沿所述导向柱运动;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浮动板之间;所述侧冲压支座固定至所述浮动板;所述侧冲压气缸固定至所述侧冲压支座;所述侧冲压气缸驱动所述侧冲压模芯运动;所述压力活动件活动连接至所述下模座;所述归位弹簧设置在所述下模座和所述压力活动件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至所述侧冲压支座的下方;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所述浮动板运动到指定位置时与所述压力活动件接触根据检测的压力值控制所述侧冲压气缸驱动侧冲压模芯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压模芯的一侧形成有侧冲压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冲压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坚雄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一邦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