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2349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下料装置。包括有下料机架,下料机架的上方设有活动圆弧下料板,圆弧下料板的两侧底部经滑块连接有滑槽,滑槽固定在所述下料机架上,圆弧下料板底部设有齿轮槽,齿轮槽经齿轮连接有第二电动机;所述圆弧下料板的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和风扇,风扇连接有第一电动机,另一端连接挤压机的出口,挤压机的出口与圆弧下料板之间设有圆弧托台,圆弧托台的一侧设有气动活塞,气动活塞上连接有切割刀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管道下料的自动化程度高,管道的温度低,管道不易损坏,管道堆放整齐,管道的搬运简单,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烫伤,管道的生产效率高,降低生产的成本的有益效果。

A pipe lay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peline blanking device. The lower material rack is provided with an active circular arc blanking plate above the blanking frame, the bottom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circular arc cut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slider through a slide block, the slider is fixed on the material frame, a gear slot is provided at the bottom of the arc lower material plate, and the gear slot is connected with second motors through the gear; and the end of the circular arc cutting plate is equipped with infrared. A sensor and a fan are connected with a first motor,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outlet of the extruder. The outlet of the extruder and the circular arc blanking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arc support platform. One side of the arc supporting platform is equipped with a pneumatic piston, and the pneumatic piston is connected with a cutting blade. The utility model has high automation level, low pipe temperature, low pipeline damage, neat pipeline stacking, simple handling of pipeline, avoiding scald to staff, high efficiency of pipeline production and lower cost of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下料装置,特别是一种管道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管道的生产中采用挤压机进行管道的生产,由于采用的是管道挤压机,所以生产出来的管道温度较高,现有的挤压出来的管道到达生产的管道长度要求时,进行切割下料,采用人工下料或则半自动下料工作效率低,但是现有的管道下料装置下料后直接将管道落在下料机旁边,管道的放置杂乱,管道容易出现损坏;当人工会下料后的管道进行搬运时,由于管道长度长,不容易进行管道搬运,且管道的温度高,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烫伤,导致生产成本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管道下料的自动化程度低,管道的温度高,管道容易损坏,管道堆放杂乱,管道的搬运困难,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烫伤,管道的生产效率低,生产的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下料装置。本技术具有管道下料的自动化程度高,管道的温度低,管道不易损坏,管道堆放整齐,管道的搬运简单,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烫伤,管道的生产效率高,降低生产的成本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管道下料装置,包括有下料机架,下料机架的上方设有活动圆弧下料板,圆弧下料板的两侧底部经滑块连接有滑槽,滑槽固定在所述下料机架上,圆弧下料板底部设有齿轮槽,齿轮槽经齿轮连接有第二电动机;所述圆弧下料板的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和风扇,风扇连接有第一电动机,另一端连接挤压机的出口,挤压机的出口与圆弧下料板之间设有圆弧托台,圆弧托台的一侧设有气动活塞,气动活塞上连接有切割刀片。前述的管道下料装置中,所述的下料机架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滑杆,滑杆的下方设有管道存放车。前述的管道下料装置中,所述红外传感器经导线与气动活塞和第二电动机连接。前述的管道下料装置中,所述管道存放车的一侧设有拉手,管道存放车底部连接有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下料机架圆弧托台,圆弧下料板上的红外传感器经导线与气动活塞连接,气动活塞的下方连接有切割刀片,对管道进行自动切割,同时红外传感器经导线与第二电动机连接,第二电动机在齿轮槽与齿轮啮合的作用下,圆弧下料板在滑槽上转动,完成管道下料到两侧的滑杆上,经滑杆落入管道存放车中,实现管道下料的自动化程度高,管道的生产效率高;通过在下料机架的右侧上方设有风扇,风扇连接有第一电动机,实现管道的温度降低;通过管道由圆弧下料板经滑杆进入管道存放车中,管道存放车管道存放车的一侧设有拉手,管道存放车底部连接有滑轮,实现管道不易损坏,管道堆放整齐,管道的搬运简单,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烫伤,降低生产的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管道下料的自动化程度高,管道的温度低,管道不易损坏,管道堆放整齐,管道的搬运简单,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烫伤,管道的生产效率高,降低生产的成本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圆弧托台,2-挤压机,3-管道,4-气动活塞,5-切割刀片,6-滑块,7-滑槽,8-齿轮槽,9-齿轮,10-第二电动机,11-导线,12-圆弧下料板,13-滑杆,14-红外传感器,15-风扇,16-第一电动机,17-下料机架,18-拉手,19-管道存放车,20-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管道下料装置,构成如图1-2所示,包括有下料机架17,下料机架17的上方设有活动圆弧下料板12,圆弧下料板12的两侧底部经滑块6连接有滑槽7,滑槽7固定在所述下料机架17上,圆弧下料板12底部设有齿轮槽8,齿轮槽8经齿轮9连接有第二电动机10;所述圆弧下料板12的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14和风扇15,风扇15连接有第一电动机16,另一端连接挤压机2的出口,挤压机2的出口与圆弧下料板12之间设有圆弧托台1,圆弧托台1的一侧设有气动活塞4,气动活塞4上连接有切割刀片5。所述的下料机架17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滑杆13,滑杆13的下方设有管道存放车19。所述红外传感器14经导线11与气动活塞4和第二电动机10连接。所述管道存放车19的一侧设有拉手18,管道存放车19底部连接有滑轮20。本技术工作时,挤压机2挤压生产管道3,管道3先通过圆弧托台1到圆弧下料板12,当圆弧下料板12的红外传感器14感应到管道3时,红外传感器14经导线11连接的气动活塞4工作,气动活塞4推动下方的切割刀片5,在圆弧托台1的右侧对管道3进行切割,同时红外传感器14经导线11连接的第二电动机10工作,第二电动机10带动齿轮9转动,在齿轮9与圆弧下料板12底部的齿轮槽8啮合的作用下,使圆弧下料板12在滑槽7上转动,使下料后的管道3落入下料机架17一侧的两端的滑杆13上,经滑杆13落入管道存放车19中,管道存放车19装满管道3后,工作人员通过管道存放车19上的拉手18,对管道3进行转移下一个加工工序;在管道3下料的过程中,下料机架17的右侧的第一电动机16带动风扇15转动,对下料中的管道3进行风冷,降低管道3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道下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料机架(17),下料机架(17)的上方设有活动圆弧下料板(12),圆弧下料板(12)的两侧底部经滑块(6)连接有滑槽(7),滑槽(7)固定在所述下料机架(17)上,圆弧下料板(12)底部设有齿轮槽(8),齿轮槽(8)经齿轮(9)连接有第二电动机(10);所述圆弧下料板(12)的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14)和风扇(15),风扇(15)连接有第一电动机(16),另一端连接挤压机(2)的出口,挤压机(2)的出口与圆弧下料板(12)之间设有圆弧托台(1),圆弧托台(1)的一侧设有气动活塞(4),气动活塞(4)上连接有切割刀片(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料机架(17),下料机架(17)的上方设有活动圆弧下料板(12),圆弧下料板(12)的两侧底部经滑块(6)连接有滑槽(7),滑槽(7)固定在所述下料机架(17)上,圆弧下料板(12)底部设有齿轮槽(8),齿轮槽(8)经齿轮(9)连接有第二电动机(10);所述圆弧下料板(12)的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14)和风扇(15),风扇(15)连接有第一电动机(16),另一端连接挤压机(2)的出口,挤压机(2)的出口与圆弧下料板(12)之间设有圆弧托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国武
申请(专利权)人:瓮安县武江隆塑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