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循环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2071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30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循环设备,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该空气净化系统包括通风井、预处理装置和净化装置。污染气体从通风井进入送气管,污染气体和臭氧在风机的作用下混合反应,并共同进入溶解池,在此过程中,臭氧对污染气体进行预处理净化,随后臭氧和部分污染气体被溶解液溶解,剩余的污染气体通过透气支撑层进入净化层,并在净化层的作用下再次得到净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系统由于采用了安装于送气管上的臭氧发生器和风机以及安装于溶解池上的净化层,所以能够有效地对封闭空间内的污染气体进行净化,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节能环保,绿色生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循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循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私家车大量的增多,加之客运车、出租车、货运车的等诸多车型,现在城市的大街上都是车水马龙,日夜不停的穿梭在街道,及统计北京汽车总量高达300万,排除的尾气占了空气污染物质的40%~50%。这些车辆日夜都在排放尾气,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热量,以及氮氧化物及碳氢化合物等物质,经阳光照射,就会形成光化学烟雾。根据预测,我国在2020年时,汽车数量将超过1.3亿辆,这将给空气污染带来更大的灾难,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相当的关注。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目前控制汽车带来的城市空气污染,主要通过责令改装一些污染严重的汽车、加快燃油的改进和新能源开发、控制车辆的增长速度或采用了单双尾号出行的方式等等,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有效净化污染气体的空气净化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循环设备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结构简单,能够对封闭空间内的污染气体进行净化,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节能环保,绿色生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循环设备,结构简单,能够对封闭空间内的污染气体进行净化,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实用性强。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通风井、预处理装置和净化装置,预处理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风机和送气管,净化装置包括溶解池、透气支撑层和净化层,送气管的一端与通风井连接,另一端与溶解池连接,臭氧发生器和风机均安装于送气管上,风机设置于臭氧发生器与溶解池之间,透气支撑层安装于溶解池内,溶解池用于盛装溶解液,净化层放置于透气支撑层上,净化层用于对污染气体进行净化。进一步地,净化层包括土壤填料和净化植物,净化植物种植于土壤填料上,土壤填料放置于透气支撑层上。进一步地,土壤填料由黑土、腐殖土、酸性红土、蛭石、煤渣和人工沸石制成。进一步地,黑土、腐殖土、酸性红土、蛭石、煤渣和人工沸石的体积比为3∶3∶2∶2∶1∶1。进一步地,透气支撑层包括透气承板和土壤支撑层,透气承板固定安装于溶解池内,土壤支撑层设置于透气承板和净化层之间,土壤支撑层用于使气体均匀分布。进一步地,土壤支撑层由浮石、碎石和开孔塑料泡沫制成。进一步地,浮石、碎石和开孔塑料泡沫的体积比为2:2:1。进一步地,净化装置还包括透气罩,透气罩安装于溶解池内,且与透气支撑层间隔设置,透气罩设置于透气支撑层远离净化层的一侧,透气罩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透气孔。进一步地,送气管设置有充气口,充气口与溶解池连通,充气口呈扩口喇叭状。一种空气净化循环设备,包括喷泉装置和上述的空气净化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包括通风井、预处理装置和净化装置,预处理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风机和送气管,净化装置包括溶解池、透气支撑层和净化层,送气管的一端与通风井连接,另一端与溶解池连接,臭氧发生器和风机均安装于送气管上,风机设置于臭氧发生器与溶解池之间,透气支撑层安装于溶解池内,溶解池用于盛装溶解液,净化层放置于透气支撑层上,净化层用于对污染气体进行净化,喷泉装置包括喷泉池、潜水泵和喷射管,喷泉池与溶解池连通,潜水泵安装于喷泉池内,且与喷射管连接,喷射管的出口的位置与净化层的位置相对应,以将溶解液喷到净化层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循环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系统,污染气体从通风井进入送气管,污染气体和臭氧在风机的作用下混合反应,并共同进入溶解池,在此过程中,臭氧对污染气体进行预处理净化,随后臭氧和部分污染气体被溶解液溶解,剩余的污染气体通过透气支撑层进入净化层,并在净化层的作用下再次得到净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系统由于采用了安装于送气管上的臭氧发生器和风机以及安装于溶解池上的净化层,所以能够有效地对封闭空间内的污染气体进行净化,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节能环保,绿色生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循环设备,包括空气净化系统,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对封闭空间内的污染气体进行净化,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系统中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系统中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循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循环设备中喷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空气净化循环设备;100-空气净化系统;110-通风井;130-预处理装置;131-臭氧发生器;133-风机;135-送气管;136-充气口;137-集气罩;1371-大端;1373-小端;150-净化装置;151-溶解池;1511-侧壁;1513-底壁;153-透气支撑层;1531-透气承板;1533-土壤支撑层;155-净化层;1551-土壤填料;1553-净化植物;157-透气罩;158-透气孔;200-喷泉装置;210-喷泉池;220-潜水泵;230-喷射管;240-排水管;250-给水管;260-溢水管;300-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循环设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井、预处理装置和净化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风机和送气管,所述净化装置包括溶解池、透气支撑层和净化层,所述送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通风井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溶解池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风机均安装于所述送气管上,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溶解池之间,所述透气支撑层安装于所述溶解池内,所述溶解池用于盛装溶解液,所述净化层放置于所述透气支撑层上,所述净化层用于对污染气体进行净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井、预处理装置和净化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风机和送气管,所述净化装置包括溶解池、透气支撑层和净化层,所述送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通风井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溶解池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风机均安装于所述送气管上,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溶解池之间,所述透气支撑层安装于所述溶解池内,所述溶解池用于盛装溶解液,所述净化层放置于所述透气支撑层上,所述净化层用于对污染气体进行净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层包括土壤填料和净化植物,所述净化植物种植于所述土壤填料上,所述土壤填料放置于所述透气支撑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填料由黑土、腐殖土、酸性红土、蛭石、煤渣和人工沸石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黑土、所述腐殖土、所述酸性红土、所述蛭石、所述煤渣和所述人工沸石的体积比为3∶3∶2∶2∶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支撑层包括透气承板和土壤支撑层,所述透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许章隆陈文陈思屈直郝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