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底板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1632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30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积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积木底板柱,包括底板柱本体和积木底板,底板柱本体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底板柱本体底部设有第二空腔,积木底板顶部设有第三定位柱,积木底板底部设有第三空腔,底板柱本体两两拼接时,其中一个底板柱本体设有第一连接支柱和第二连接支柱一端与另一个底板柱本体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一卡柱的一端插接配合连接,底板柱本体设有第一连接支柱和第二连接支柱一端可与积木底板底部插接配合连接,底板柱本体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一卡柱的一端可与积木底板顶部插接配合连接。该积木底板柱,具有在平衡面的积木底板盛放玩具、在竖直面的积木底板或积木底板柱上拼接动物形状的积木、悬挂小饰物等优点。

Backlo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blocks, and discloses a backlog floor column, which comprises a floor column body and a building block. The top two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floor column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positioning column and a second positioning column. The bottom of the floor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avity, a third positioning column is provided on the top of the base plate, and the bottom of the building block is provided at the bottom. Third cavity, floor column body 22 splicing, one of the bottom pilla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on pillar and one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llar, and one end of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first card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another floor column body. The floor colum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on pillar and one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llar with the base of the building block. The bottom colum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vity and one end of the first clamping column, and can be inserted and matched with the top of the building block bottom plate. The bottom column of the build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placing toys on the backboard of the balance surface, building blocks of animal shape on the bottom of the vertical face, or hanging small orna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积木底板柱
本技术涉及积木
,具体为一种积木底板柱。
技术介绍
现市面上的积木玩具种类、款式很多,积木玩具是一种可以培养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益力玩具,深受儿童喜欢,也能增强儿童自信;但市面上的积木底板柱仅具有堆叠和拼接的作用,非常单调,并不具有拼接悬挂小饰物或悬挂玩具的功能,导致拼接后的图案单一而不生动,进而不能很好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积木底板柱,具备不仅可以相互堆叠连接,还可以在顶面和侧面连接积木底板,进而在平衡面的积木底板盛放玩具、在竖直面的积木底板或积木底板柱上拼接动物形状的积木、悬挂小饰物等优点,解决了市面上的积木仅具有堆叠和拼接的功能,非常单调,并不具有悬挂小饰物或悬挂玩具的功能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积木底板柱,包括底板柱本体和积木底板,所述底板柱本体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支柱和第二连接支柱,所述第一连接支柱和第二连接支柱中部均设有第一内孔,所述底板柱本体另一端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中部第一卡柱,第一卡柱中部设有第二内孔,所述底板柱本体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底板柱本体底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积木底板顶部设有第三定位柱,积木底板底部设有第三空腔,第三空腔中部设有第二卡柱,所述积木底板底部的第三空腔与四侧相邻的第三空腔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第四限位杆;所述底板柱本体两两拼接时,其中一个底板柱本体设有第一连接支柱和第二连接支柱一端与另一个底板柱本体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一卡柱的一端插接配合连接,所述底板柱本体设有第一连接支柱和第二连接支柱一端可与积木底板底部插接配合连接,底板柱本体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一卡柱的一端可与积木底板顶部插接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支柱、第二连接支柱、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外径和高度均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支柱和第二连接支柱外径最大的距离稍大于第一空腔的长度,且第一连接支柱、第二连接支柱、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外径稍大于第一空腔的宽度。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支柱和第二连接支柱外径最小距离和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外径最小距离均稍小于第一卡柱直径。优选的,所述底板柱本体两两拼接时,其中一个底板柱本体的第一连接支柱、第二连接支柱与另一个底板柱本体的第一空腔插接配合连接,第一卡柱插接于第一连接支柱和第二连接支柱之间。优选的,所述底板柱本体设有第一连接支柱和第二连接支柱一端与积木底板底部插接配合连接时,第一连接支柱、第二连接支柱均与第二卡柱、侧壁挤压接触。优选的,所述底板柱本体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一卡柱的一端与积木底板顶部插接配合连接时,相邻两个第三定位柱镶嵌于第一卡柱两侧的第一空腔内。(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积木底板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积木底板柱,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支柱、第二连接支柱、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与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的结构连接,使得底板柱本体不仅能与积木底板拼接,也能使底板柱本体两两拼接,可在竖直拼接的积木底板或底板柱本体外侧拼接悬挂各种动物形状的积木,也可将儿童玩具放置于积木底板上表面,不仅增加积木堆叠的美感和节省了存放儿童玩具的空间。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前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积木底板顶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积木底板底部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积木底板底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底板柱本体与积木底板拼接效果图;图8为本技术多个底板柱本体之间的拼接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两个底板柱本体之间的拼接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底板柱本体底部与积木底板顶部拼接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底板柱本体顶部与积木底板底部拼接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底板柱本体两两拼接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1-底板柱本体、2-第一连接支柱、3-第二连接支柱、4-第一定位柱、5-第二定位柱、6-第一内孔、7-第一空腔、8-第一卡柱、9-第二内孔、10-第二空腔、11-积木底板、12-第三定位柱、13-第三空腔、14-第二卡柱、15-侧壁、16-第一限位杆、17-第二限位杆、18-第三限位杆、19-第四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附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积木底板柱,包括底板柱本体1和积木底板11,底板柱本体1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中部均设有第一内孔6,底板柱本体1另一端设有第一空腔7,第一空腔7中部第一卡柱8,第一卡柱8中部设有第二内孔9,底板柱本体1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柱4和第二定位柱5,底板柱本体1底部设有第二空腔10,积木底板11顶部设有第三定位柱12,积木底板11底部设有第三空腔13,第三空腔13中部设有第二卡柱14,积木底板11底部的第三空腔13与四侧相邻的第三空腔13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杆16、第二限位杆17、第三限位杆18、第四限位杆19;底板柱本体1两两拼接时,其中一个底板柱本体1设有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一端与另一个底板柱本体1设有第一空腔7和第一卡柱8的一端插接配合连接,底板柱本体1设有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一端可与积木底板11底部插接配合连接,底板柱本体1设有第一空腔7和第一卡柱8的一端可与积木底板11顶部插接配合连接。第一连接支柱2、第二连接支柱3、第一定位柱4、第二定位柱5、第三定位柱12外径和高度均相等。参阅附图9和10,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外径最大的距离稍大于第一空腔7的长度,且第一连接支柱2、第二连接支柱3、第一定位柱4、第二定位柱5、第三定位柱12外径稍大于第一空腔7的宽度,便于两两拼接的底板柱本体1或底板柱本体1与积木底板11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进而对两两拼接的底板柱本体1或底板柱本体1与积木底板11拼接时进行固定。参阅附图9和10,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外径最小距离和第一定位柱4和第二定位柱5外径最小距离均稍小于第一卡柱8直径,便于通过第一卡柱8与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镶嵌配合,进一步提高两两拼接的底板柱本体1的稳定性,也进一步提高底板柱本体1与积木底板11拼接时的稳定性。参阅附图9,底板柱本体1两两拼接时,其中一个底板柱本体1的第一连接支柱2、第二连接支柱3与另一个底板柱本体1的第一空腔7插接配合连接,第一卡柱8插接于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之间。参阅附图11,底板柱本体1设有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一端与积木底板11底部插接配合连接时,第一连接支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积木底板柱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积木底板柱,包括底板柱本体(1)和积木底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柱本体(1)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所述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中部均设有第一内孔(6),所述底板柱本体(1)另一端设有第一空腔(7),第一空腔(7)中部第一卡柱(8),第一卡柱(8)中部设有第二内孔(9),所述底板柱本体(1)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柱(4)和第二定位柱(5),所述底板柱本体(1)底部设有第二空腔(10),所述积木底板(11)顶部设有第三定位柱(12),积木底板(11)底部设有第三空腔(13),第三空腔(13)中部设有第二卡柱(14),所述积木底板(11)底部的第三空腔(13)与四侧相邻的第三空腔(13)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杆(16)、第二限位杆(17)、第三限位杆(18)、第四限位杆(19);所述底板柱本体(1)两两拼接时,其中一个底板柱本体(1)设有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一端与另一个底板柱本体(1)设有第一空腔(7)和第一卡柱(8)的一端插接配合连接,所述底板柱本体(1)设有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一端可与积木底板(11)底部插接配合连接,底板柱本体(1)设有第一空腔(7)和第一卡柱(8)的一端可与积木底板(11)顶部插接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05 CN 20172080693241.一种积木底板柱,包括底板柱本体(1)和积木底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柱本体(1)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所述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中部均设有第一内孔(6),所述底板柱本体(1)另一端设有第一空腔(7),第一空腔(7)中部第一卡柱(8),第一卡柱(8)中部设有第二内孔(9),所述底板柱本体(1)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柱(4)和第二定位柱(5),所述底板柱本体(1)底部设有第二空腔(10),所述积木底板(11)顶部设有第三定位柱(12),积木底板(11)底部设有第三空腔(13),第三空腔(13)中部设有第二卡柱(14),所述积木底板(11)底部的第三空腔(13)与四侧相邻的第三空腔(13)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杆(16)、第二限位杆(17)、第三限位杆(18)、第四限位杆(19);所述底板柱本体(1)两两拼接时,其中一个底板柱本体(1)设有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一端与另一个底板柱本体(1)设有第一空腔(7)和第一卡柱(8)的一端插接配合连接,所述底板柱本体(1)设有第一连接支柱(2)和第二连接支柱(3)一端可与积木底板(11)底部插接配合连接,底板柱本体(1)设有第一空腔(7)和第一卡柱(8)的一端可与积木底板(11)顶部插接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底板柱,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木鑫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