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静民专利>正文

废气焚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080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气焚烧装置,包括壳体、加热腔、换热管、分隔管套、挡风件、多孔分隔板、废气入口、烟气出口、散热出口、散热通道、风阀、末端换热器和抽风机;所述的加热腔、换热管、分隔管套、挡风件、多孔分隔板设置于壳体内部,换热管为多排多层或多列放置,相邻换热管之间具有空间;挨近烟气出口附近的烟气流道由近到远对应设置风阻系数由大到小的挡风件;壳体靠废气入口端的一侧设有烟气出口,壳体中段附近一侧设有散热出口,与散热出口连通的散热通道内设有风阀,烟气出口、散热通道与末端换热器连接,末端换热器与抽风机连接。可节省加热腔的热量补充,另一方面,烟气把热量转移给废气后使烟气排放温度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气焚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焚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有机废气的焚烧和余热利用装置,属于环保和节能

技术介绍
对于有机废气的治理,现时普遍采用蓄热式焚烧(RTO)对有机废气进行高温分解实现达标排放,RTO设备由于结构复杂,导致成本高昂和容易出现故障,比如阀门频繁切换容易出现漏风故障导致烟气排放不达标,还有RTO的蓄热陶瓷形成很大的风阻,风机能耗很高。再有RTO因散热能力有限,不能适合较高浓度的有机废气处理。另外,RTO在余热回用方面也存在问题,不能解决炉体在预热阶段时外部设备的临时用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适用于中高浓度的废气焚烧和余热回用的装置,该装置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同时更可以节约废气治理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本技术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气焚烧装置,包括壳体、加热腔、换热管、分隔管套、挡风件、多孔分隔板、废气入口、烟气出口、散热出口、散热通道、风阀、末端换热器和抽风机;所述的加热腔、换热管、分隔管套、挡风件、多孔分隔板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的换热管设置于废气入口与加热腔之间,所述的多孔分隔板设置于换热管的靠近废气入口端的管口上;所述的换热管的靠近废气入口端的管口与多孔分隔板的圆孔紧密配合,多孔分隔板将换热管的管内与管外的区间分隔,换热管的靠近废气入口端的管口与废气入口连通,换热管另一端管口的管内管外空间均与加热腔连通;换热管为多排多层或多列放置,相邻换热管之间具有空间,该空间形成烟气流道;壳体靠废气入口端的一侧设有烟气出口,壳体中段附近一侧设有散热出口,与散热出口连通的散热通道内设有风阀,烟气出口、散热通道与末端换热器连接,末端换热器与抽风机连接。本技术解决问题还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的壳体设有隔热层。所述的换热管为多根,摆放方式为上下多层水平设置或前后左右多排多列竖立设置。进一步改进为:每根换热管中,分段与分段之间套有分隔管套。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的分隔管套将相邻的换热管分隔开一定的空间。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的加热腔设有燃气燃烧机或电热管。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的末端换热器为气液换热器或气气换热器。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的换热管和分隔管套为陶瓷材料制成。进一步改进为:挨近烟气出口附近的烟气流道由近到远对应设置风阻系数由大到小的挡风件。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这样的技术效果:1、废气与烟气通过换热管壁进行热交换,废气在进入加热腔前吸收大量烟气余热,可节省加热腔的热量补充,另一方面,烟气把热量转移给废气后使烟气排放温度大幅降低。2、因设置于壳体一端靠一侧面的非对称的烟气出口导致壳体内部烟气流动分布不均匀,使壳体烟气出口端对面一带成为烟气流道死角区域而降低换热效率,通过挡风件的设置可以修正气流方向,使烟气在大部分区域内的流动方向与换热管轴向基本一致,解决了换热区域的死角问题,并通分隔管套形成一定的紊流使高温烟气接触换热管壁更加充分和均匀,有利于提升换热管内外空气的换热效率。3、设置于抽风机吸风口之前的末端换热器,可以将烟气余热充分吸收回用,可以通过换热器产生清洁热风或热水或热油,实现节能效益,同时,烟气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将对抽风机的运行更加有利。4、可比RTO适应浓度更高的有机废气处理,当焚烧浓度较高的废气时,有可能在停止从外部对加热腔提供热量的情况下,因高浓度有机废气氧化产生的大量热量会逐步累积,使设备内部温度超过安全极限,在上述情况下,可通过散热出口将大量高温烟气提前排出,维持设备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另外,在焚烧装置预热过程中,通过散热出口可以提前获取高温烟气给末端换热器提供热量,即焚烧设备在没有进入废气焚烧程序时可提前输出热量给外部的用热设备使用而节省时间。5、由于废气和烟气之间只采用换热管作为换热介质,相对于RTO的蓄热陶块或蜂窝陶瓷,其内部的风阻大幅降低,大大节省风机能耗。本技术的结构比RTO简单,设备运行更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方向剖面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部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的部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4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1的另一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6、图7所示,一种废气焚烧装置包括壳体1、加热腔2、换热管3、分隔管套31、挡风件4、多孔分隔板5、废气入口6、烟气出口7、散热出口8、散热通道81、风阀9、末端换热器10和抽风机11;所述的加热腔2、换热管3、分隔管套31、挡风件4、多孔分隔板5设置于壳体1内部,所述的换热管3设置于废气入口6与加热腔7之间,每根换热管3中,分段与分段之间套有分隔管套31,所述的多孔分隔板5设置于换热管3的靠近废气入口6端的管口上;所述的换热管3在其靠近废气入口6端的管口与多孔分隔板5的圆孔紧密配合,多孔分隔板5将换热管3的管内与管外的区间分隔,换热管3的靠近废气入口6端的管口与废气入口6连通,换热管3另一端的管口的管内管外空间均与加热腔2连通;换热管3为多排多层水平放置,分隔管套31将换热管3相互之间分隔开一定的空间;在挨近烟气出口7附近的多层换热管3外空间由上至下设置由大到小风阻系数的挡风件4;壳体1靠左端上方设有烟气出口7,壳体1中段附近设有散热出口8,与散热出口8连通的散热通道81内设有风阀9,烟气出口7、散热通道81与末端换热器10连接,末端换热器10与抽风机11连接。所述的壳体1设有隔热层15;所述的换热管3为多根,摆放方式为上下多层水平排列;所述的分隔管套31将两根对应的换热管3紧密连接(如图3)。所述的分隔管套31将相邻的换热管3分隔开;所述的换热管与其上下层之间的换热管的投影位置错开并且对称;(如图2)所述的换热管3上下层的分隔管套31的位置相互错开。所述的加热腔2设有燃气燃烧机12;所述的末端换热器10为气液换热的盘管换热器;所述的换热管3和分隔管套31均为陶瓷材料,两者采用耐高温粘结材料连接;所述的风阀9为比例风阀。工作原理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6、图7所示,受抽风机5驱动,VOCs废气13从废气入口的一端换热管管口进入,VOCs废气贯穿换热管后从另一端管口进入加热腔,通过高温热解后成为高温烟气14,烟气14通过各换热管之间的空间返回,最后从烟气出口经抽风机排出。换热管内的废气13与换热管外的烟气两者的流动方向相反,两者通过换热管管壁进行热交换,其目的是使废气在到达加热腔时温度接近或达到所需要的热解温度以节约加热能耗,同时降低烟气的排放温度。当焚烧高浓度废气呈现内部温度过高时,打开散热通道81内风阀9使部分烟气在中途经散热出口排出可实现降温,通过控制燃烧机的功率和风阀的开合度可将加热腔的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散热出口设置于壳体中段附近位置比较合适,如果散热出口太挨近加热腔,散热出口排出的烟气温度过高,会对管道和阀门造成损害,也会存在烟气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不足导致废气分解不充分造成烟气排放不达标的风险,如果散热出口太挨近烟气出口,排出的烟气温度过低会导致排热量不足够。当焚烧浓度较低的有机废气时,需要通过燃烧机补充热量以维持加热腔有足够的温度保证废气充分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废气焚烧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焚烧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加热腔、换热管、分隔管套、挡风件、多孔分隔板、废气入口、烟气出口、散热出口、散热通道、风阀、末端换热器和抽风机;所述的加热腔、换热管、分隔管套、挡风件、多孔分隔板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的换热管设置于废气入口与加热腔之间,所述的多孔分隔板设置于换热管的靠近废气入口端的管口上;所述的换热管的靠近废气入口端的管口与多孔分隔板的圆孔紧密配合,多孔分隔板将换热管的管内与管外的区间分隔,换热管的靠近废气入口端的管口与废气入口连通,换热管另一端管口的管内管外空间均与加热腔连通;换热管为多排多层或多列放置,相邻换热管之间具有空间,该空间形成烟气流道;壳体靠废气入口端的一侧设有烟气出口,壳体中段附近一侧设有散热出口,与散热出口连通的散热通道内设有风阀,烟气出口、散热通道与末端换热器连接,末端换热器与抽风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焚烧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加热腔、换热管、分隔管套、挡风件、多孔分隔板、废气入口、烟气出口、散热出口、散热通道、风阀、末端换热器和抽风机;所述的加热腔、换热管、分隔管套、挡风件、多孔分隔板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的换热管设置于废气入口与加热腔之间,所述的多孔分隔板设置于换热管的靠近废气入口端的管口上;所述的换热管的靠近废气入口端的管口与多孔分隔板的圆孔紧密配合,多孔分隔板将换热管的管内与管外的区间分隔,换热管的靠近废气入口端的管口与废气入口连通,换热管另一端管口的管内管外空间均与加热腔连通;换热管为多排多层或多列放置,相邻换热管之间具有空间,该空间形成烟气流道;壳体靠废气入口端的一侧设有烟气出口,壳体中段附近一侧设有散热出口,与散热出口连通的散热通道内设有风阀,烟气出口、散热通道与末端换热器连接,末端换热器与抽风机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民韩宝芳
申请(专利权)人:杨静民韩宝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