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0715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部中部设置有通风腔,所述通风腔中部设置有动力转轴,所述动力转轴外壁安装有三元流叶轮,所述工作箱内壁位于三元流叶轮两侧固定连接有电磁控制器,所述通风腔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增压进风口,所述通风腔位于增压进风口上方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通风腔远离过滤网的一端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和第二转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机系统技术领域。该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达到了对风机节能的目的,解决了风机本身效率偏低,风机与系统特性不匹配,风机偏离高效区运行,运行效率低,用挡板与阀门节流,阀阻损耗非常大的问题。

A high efficiency fan system based on three element flow impel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 efficiency fan system based on a three element flow impeller, including a working box, the middle part of the working box is provided with a ventilation cavity, a power rotating shaft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ventilation cavity,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power rotating shaft is equipped with a three element flow impeller,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working box is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hree element flow impeller. An electromagnetic controller is provided. The bottom of the ventilation cavity is fixed with a pressurized inlet. The ventilation cavity is fixed to a filter net above the turbocharged inlet. The ventilation cavity is far away from the top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lter net, and the first rotating motor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re fixe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an system technique. The field of operation. The high efficiency fan system based on three element flow impeller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saving energy for the fan.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he fan itself is low, the fan and the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matched, the fan is deviated from the high efficiency area, the running efficiency is low, the baffle and the valve are throttle, and the valve resistance is very l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
本技术涉及风机系统
,具体为一种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
技术介绍
风机由电机等原动机带动叶轮旋转,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变为被输送流体的动能和压力能;在与叶轮同步旋转的空间坐标系(R、φ、Z)中,任何空间一点均可由此坐标系确定。任何一点的流速W可表示为该点坐标的函数W=f(R,φ,Z),这就是三元流的基本概念。流道中任何空间一点的流速W,这就是三元流动解法。通过三元流动计算,可以得到水泵、风机任意点的流速,三元流设计技术是根据“三元流动理论”将叶轮内部的三元立体空间无限地分割,通过对叶轮流道内各工作点的分析,建立起完整、真实的叶轮内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和流场计算;运用三元流设计方法优化叶片的进出安放角、叶片数、扭曲叶片各截面形状等要素,其结构可适应流体的真实流态,从而避免叶片工作面的流动分离,减少流动损失,并能控制内部全部流体质点的速度分布,获得水泵、风机内部的最佳流动状态,保证流体输送的效率达到最佳;现有的风机本身效率偏低,风机与系统特性不匹配,风机偏离高效区运行,运行效率低,用挡板与阀门节流,阀阻损耗非常大,送风管道装备不尽合理,能量损耗大,系统不能根据工艺实际需要调节,能源浪费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解决了风机本身效率偏低,风机与系统特性不匹配,风机偏离高效区运行,运行效率低,用挡板与阀门节流,阀阻损耗非常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部中部设置有通风腔,所述通风腔中部设置有动力转轴,所述动力转轴外壁安装有三元流叶轮,所述工作箱内壁位于三元流叶轮两侧固定连接有电磁控制器,所述通风腔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增压进风口,所述通风腔位于增压进风口上方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通风腔远离过滤网的一端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和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和第二转动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远离第一转动电机和第二转动电机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二转动齿轮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移动齿条杆和第二移动齿条杆,所述第一移动齿条杆和第二移动齿条杆通过转接臂固定连接有开关门。优选的,所述电磁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外壳,所述控制器外壳内部上方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通过线圈固定连接有电磁铁芯。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电磁控制臂,所述电磁控制臂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调整控制器,所述电磁铁芯底部固定连接有长定子铁芯电枢绕组。优选的,所述增压进风口包括固定机架,所述固定机架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增压风机,所述增压风机外壁安装有增压叶轮。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架外壁一侧通过过滤孔固定连接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外壁安装有控制旋钮,所述固定机架外壁位于进风管下方固定连接有调整开关。优选的,所述工作箱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表面底部安装有供给电源,所述控制面板表面位于供给电源顶部设置有控制芯片和变频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通过通风腔内部的动力转轴带动三元流叶轮转动,通风腔进风口安装有过滤网,过滤网下方安装有增压进风口,增压进风口通过增压风机带动增压叶轮转动,从而通过进风管和过滤孔对通风腔的进风进行增压,进风管外壁安装有控制旋钮可以控制进风管的大小,调整开关可以控制增压风机的速度,控制面板上的控制芯片可以通过变频器和电磁控制器控制三元流叶轮的转速,第一转动电机和第二转动电机可以通过齿轮组和移动齿条组控制出风口的大小,达到了对风机系统进行节能和智能控制转速和输送风量的目的,电磁控制装置可以对自由的控制三元流叶轮的转速,减少能量损失和气蚀,提高风机本身效率,风机与系统特性进行匹配,风机可以在高效区运行,保证运行效率,不采用挡板与阀门节流,减少阀阻损耗,基于三元流理论和空气动力学理论,重新设计风机叶片和风机蜗壳流道,通过CFD分析软件对风机叶轮模型进行修正,使其流态更稳定,效率更高,风机进口采用分流技术,风机流道采用导流套,降低风阻和涡流。转子部件采用精密加工,进一步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磁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增压进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箱、2通风腔、3动力转轴、4三元流叶轮、5电磁控制器、51控制器外壳、52电源、53线圈、54电磁铁芯、55电磁控制臂、56调整控制器、57长定子铁芯电枢绕组、6增压进风口、61固定机架、62增压风机、63增压叶轮、64过滤孔、65进风管、66控制旋钮、67调整开关、7过滤网、8第一转动电机、9第二转动电机、10第一转动轴、11第二转动轴、12第一转动齿轮、13第二转动齿轮、14第一移动齿条杆、15第二移动齿条杆、16开关门、17控制面板、18供给电源、19控制芯片、20变频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包括工作箱1,工作箱1内部中部设置有通风腔2,通风腔2中部设置有动力转轴3,动力转轴3外壁安装有三元流叶轮4,工作箱1内壁位于三元流叶轮4两侧固定连接有电磁控制器5,通风腔2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增压进风口6,通风腔2位于增压进风口6上方固定连接有过滤网7,通风腔2远离过滤网7的一端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8和第二转动电机9,第一转动电机8和第二转动电机9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0和第二转动轴11,第一转动轴10和第二转动轴11远离第一转动电机8和第二转动电机9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动齿轮12和第二转动齿轮13,第一转动齿轮12和第二转动齿轮13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移动齿条杆14和第二移动齿条杆15,第一移动齿条杆14和第二移动齿条杆15通过转接臂固定连接有开关门16。电磁控制器5包括控制器外壳51,控制器外壳51内部上方设置有电源52,电源52通过线圈53固定连接有电磁铁芯54。控制器外壳51底部固定连接有电磁控制臂55,电磁控制臂55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调整控制器56,电磁铁芯54底部固定连接有长定子铁芯电枢绕组57。增压进风口6包括固定机架61,固定机架61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增压风机62,增压风机62外壁安装有增压叶轮63。固定机架61外壁一侧通过过滤孔64固定连接有进风管65,进风管65外壁安装有控制旋钮66,固定机架61外壁位于进风管65下方固定连接有调整开关67。工作箱1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7,控制面板17表面底部安装有供给电源18,控制面板17表面位于供给电源18顶部设置有控制芯片19和变频器20。使用时,通风腔2内部的动力转轴3带动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包括工作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内部中部设置有通风腔(2),所述通风腔(2)中部设置有动力转轴(3),所述动力转轴(3)外壁安装有三元流叶轮(4),所述工作箱(1)内壁位于三元流叶轮(4)两侧固定连接有电磁控制器(5),所述通风腔(2)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增压进风口(6),所述通风腔(2)位于增压进风口(6)上方固定连接有过滤网(7),所述通风腔(2)远离过滤网(7)的一端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8)和第二转动电机(9),所述第一转动电机(8)和第二转动电机(9)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0)和第二转动轴(11),所述第一转动轴(10)和第二转动轴(11)远离第一转动电机(8)和第二转动电机(9)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动齿轮(12)和第二转动齿轮(13),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2)和第二转动齿轮(13)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移动齿条杆(14)和第二移动齿条杆(15),所述第一移动齿条杆(14)和第二移动齿条杆(15)通过转接臂固定连接有开关门(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包括工作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内部中部设置有通风腔(2),所述通风腔(2)中部设置有动力转轴(3),所述动力转轴(3)外壁安装有三元流叶轮(4),所述工作箱(1)内壁位于三元流叶轮(4)两侧固定连接有电磁控制器(5),所述通风腔(2)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增压进风口(6),所述通风腔(2)位于增压进风口(6)上方固定连接有过滤网(7),所述通风腔(2)远离过滤网(7)的一端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8)和第二转动电机(9),所述第一转动电机(8)和第二转动电机(9)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0)和第二转动轴(11),所述第一转动轴(10)和第二转动轴(11)远离第一转动电机(8)和第二转动电机(9)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动齿轮(12)和第二转动齿轮(13),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2)和第二转动齿轮(13)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移动齿条杆(14)和第二移动齿条杆(15),所述第一移动齿条杆(14)和第二移动齿条杆(15)通过转接臂固定连接有开关门(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元流叶轮的高效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控制器(5)包括控制器外壳(51),所述控制器外壳(51)内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瑞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