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封闭液体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409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封闭液体容器,包括密封容器本体,密封容器本体上面设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第一连接口与进水管道连接,第二连接口与进气管道连接,进气管道上设有进气止回阀,第三连接口与出气管道连接,出气管道中部设有凸出弯道和出气止回阀,出气管道上设有溢流管道和存水弯道,存水弯道的水平高度低于凸出弯道的水平高度;密封容器本体下端设有液体输送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密封容器本体上连接有进气管道、进气止回阀、出气管道和出气止回阀来保证密封容器本体内的压强平衡,通过溢流管道和存水弯道可以收集出气管道中的积液,避免出气管道因积液造成堵塞导致密封容器本体产生负压,从而避免液体容器损坏。

A completely closed liquid contain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y closed liquid container, including the body of a sealed container,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port, a second connection interface and a third connecting port. The first conn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pipe, the second connecting interfa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take pipe, the intak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n intake check valve and third connecting ports. The outle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x bend and an outgassing check valve in the middle of the outgassing pipe. The outlet pipe is equipped with a overflow pipe and a water saving bend. The horizontal height of the water saving bend is lower than the horizontal height of the convex be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aled container is equipped with a liquid pump. The utility model ensures the pressure balance in the body of the sealed container by connecting the intake pipe, the intake check valve, the outgassing pipe and the outgassing check valve on the body of the sealed container, and can collect the liquid in the gas pipeline through the overflow pipe and the water saving bend, so as to avoid the clogging of the outgassing pipe resulting in the sealing of the sealed container. The body generates negative pressure to avoid damage to the liquid cont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封闭液体容器
本技术涉及废气回收
,特别涉及一种全封闭液体容器。
技术介绍
膜吸收法是废氨气经过降温后再通过多道膜吸收组串联来达到回收废氨气至一定浓度氨水的原理,每道膜吸收组都配备一个液体容器及循环泵将纯水打入膜吸收组来吸收废气中的氨气。若不是全封闭液体容器则易挥发出来气体是属于污染的气体,若是全封闭液体容器通过输送泵输送液体出去时容器内部就会存在负压现象,负压过大会导致容器变形甚至破裂。传统技术中会在全封闭液体容器上配备一个压差开关来控制一个补气电磁阀与一个排气电磁阀来补充氨水循环箱内的正负压的平衡,此技术控制比较繁琐同时电磁阀频繁开启关闭容易坏,不太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封闭液体容器,解决了液体容器容易损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封闭液体容器,包括密封容器本体,所述密封容器本体上面设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进水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与进气管道连接,所述进气管道上设有进气止回阀,所述第三连接口与出气管道连接,所述出气管道中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弯道,所述凸出弯道上设有出气止回阀,所述出气止回阀与所述第三连接口之间的所述出气管道上设有溢流管道,所述溢流管道中部设有存水弯道,所述存水弯道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凸出弯道的水平高度;所述密封容器本体下端设有液体输送泵。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容器本体下端设有压差液位计。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容器本体下端设有清洗排放阀。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容器本体上端设有容器开口,所述容器开口上设有密封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密封容器本体上连接有进气管道、进气止回阀、出气管道和出气止回阀来保证密封容器本体内的压强平衡,通过溢流管道和存水弯道可以收集出气管道中的积液,避免出气管道因积液造成堵塞导致密封容器本体产生负压,从而避免液体容器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全封闭液体容器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序号及其说明:1、进水管道;2、出气管道;3、凸出弯道;4、存水弯道;5、溢流管道;6、出气止回阀;7、密封盖;8、密封容器本体;9、清洗排放阀;10、进气管道;11、进气止回阀;12、压差液位计;13、液体输送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封闭液体容器,包括密封容器本体8,密封容器本体8上面设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第一连接口与进水管道1连接,第二连接口与进气管道10连接,进气管道10上设有进气止回阀11,第三连接口与出气管道2连接,出气管道2中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弯道3,凸出弯道3上设有出气止回阀5,出气止回阀5与第三连接口之间的出气管道2上设有溢流管道5,溢流管道5中部设有存水弯道4,存水弯道4的水平高度低于凸出弯道3的水平高度;密封容器本体8下端设有液体输送泵13。进水管道1用于使膜吸收组清洗后的浓氨水进入到液体封闭容器8内。本技术方案采用在液体封闭容器8上安装一进一出的进气止回阀11和出气止回阀5,液体封闭容器8为负压时进气止回阀11吸气,液体封闭容器8为正压时出气止回阀6排气。从而防止密闭液体容器8变形、破裂。存水弯道4一直存有水,并放置在一个凹坑内,这样可以保证液体封闭容器8不会通过存水弯道4来完成吸气和排气,通过溢流管道5和存水弯道4可以收集出气管道2中的积液,避免出气管道2因积液造成堵塞导致密封容器本体8产生负压,从而避免液体容器损坏。密封容器本体8下端设有压差液位计12。这样可以计算密封容器本体8内液体的液位。密封容器本体8下端设有清洗排放阀9。这样可以方便排放密封容器本体8清洗后的废液。密封容器本体8上端设有容器开口,容器开口上设有密封盖7。容器开口可用于直接盛装液体,密封盖7可以保证密封容器本体8的密封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密封容器本体上连接有进气管道、进气止回阀、出气管道和出气止回阀来保证密封容器本体内的压强平衡,通过溢流管道和存水弯道可以收集出气管道中的积液,避免出气管道因积液造成堵塞导致密封容器本体产生负压,从而避免液体容器损坏。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封闭液体容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封闭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容器本体,所述密封容器本体上面设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进水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与进气管道连接,所述进气管道上设有进气止回阀,所述第三连接口与出气管道连接,所述出气管道中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弯道,所述凸出弯道上设有出气止回阀,所述出气止回阀与所述第三连接口之间的所述出气管道上设有溢流管道,所述溢流管道中部设有存水弯道,所述存水弯道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凸出弯道的水平高度;所述密封容器本体下端设有液体输送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封闭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容器本体,所述密封容器本体上面设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进水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与进气管道连接,所述进气管道上设有进气止回阀,所述第三连接口与出气管道连接,所述出气管道中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弯道,所述凸出弯道上设有出气止回阀,所述出气止回阀与所述第三连接口之间的所述出气管道上设有溢流管道,所述溢流管道中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有法王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格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