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型的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954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0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型的除尘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墙面上的主壳架,所述墙面表面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撑持臂,每个所述撑持臂左侧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板,所述主壳架右部端面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挂杆,每个所述挂杆右侧下部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杆,每个所述撑持臂上侧的墙面表面上胶合设置有摩擦垫,所述主壳架底部端面内左右拓展设有凹进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除尘工作效率以及除尘质量,提高稳定性。

An improved dedus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proved dedusting device, including a main shell frame fixed on the wall surface.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wall surface are fixed and installed with a supporting arm,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supporting arm is fixed with a lock plate,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main shell frame are fixed and installed with a hanging rod, respectively. The end face of each of the hanging rods is fixed with a lock rod, and a friction pad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wall surface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supporting arm, and the concave groove is expanded in the bottom end of the main shell frame.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dust removal and the quality of dust removal, and improves the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型的除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
,具体是一种改善型的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长期使用的管道,管内的油泥、锈垢固化造成原管径变小;管内淤泥沉淀产生硫化氢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并易引起燃爆,废水中的酸、碱物质易对管道内壁产生腐蚀,管道内的异物不定期清除会造成管道堵塞,因此,需要定期对管道内壁进行除尘处理,现有的技术通常为人们手动使用毛刷等物品进行处理,手动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清洁效率低,难以满足多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型的除尘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善型的除尘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墙面上的主壳架,所述墙面表面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撑持臂,每个所述撑持臂左侧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板,所述主壳架右部端面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挂杆,每个所述挂杆右侧下部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杆,每个所述撑持臂上侧的墙面表面上胶合设置有摩擦垫,所述主壳架底部端面内左右拓展设有凹进槽,所述凹进槽上侧的所述主壳架内部中心位置处设有带转腔,所述带转腔内设有除尘带转装置,所述除尘带转装置左右两侧的所述主壳架内壁体内对应设有用以与所述除尘带转装置配合连接的除尘部件,所述除尘带转装置包括与所述带转腔后侧内壁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滑运板以及固设在所述滑运板前端面的顶部边缘处且向前侧拓展设置的连板,所述连板前侧拓展尾侧与所述带转腔前侧内壁触碰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连板底部端面固设有向下拓展且与所述滑运板前侧端面固定连接的凸头,所述凸头底部尾侧固设有斜角挤推部,所述斜角挤推部下侧的所述滑运板前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顶部尾侧连接有顶出所述滑运板前侧端面外的挤推偏位轮,所述带转腔内顶壁内设有用以与所述连板顶部端面配合连接的起伏装置,所述除尘部件包括朝远靠所述带转腔一侧拓展设置的第一滑运槽以及通连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运槽内顶壁内导引槽,所述第一滑运槽临近所述带转腔一侧尾侧与所述带转腔通连设置,所述导引槽内贯穿设有上下拓展设置的第二滑运槽,所述第二滑运槽顶部拓展段穿入所述导引槽上侧的所述主壳架内壁体内,所述第二滑运槽底部拓展段贯穿所述第一滑运槽与所述凹进槽之间的所述主壳架内壁体,所述主壳架顶部两端还安装有手抬装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运槽内平滑配合连接有上下拓展设置的第一滑运杆,所述第一滑运杆顶部的所述第二滑运槽内设有第一弹条,所述第一滑运杆内部贯穿设有与所述导引槽和所述第一滑运槽通连设有在穿槽,所述穿槽内顶部位置设有与前后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的转轮,所述第一滑运槽内平滑配合连接有穿入所述穿槽内且向所述第一滑运槽拓展方向拓展设置的第二滑运杆,所述第二滑运杆远靠所述带转腔一侧的拓展尾侧的所述第一滑运槽内挤推配合连接设有第二弹条,所述第二滑运杆临近所述带转腔一侧的拓展尾侧穿入所述滑运板前侧的所述带转腔内且尾侧转动配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挤推偏位轮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轮,临近所述带转腔一侧的所述导引槽内平滑配合连接有挤推滑运块,所述挤推滑运块底部尾侧与所述第二滑运杆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所述挤推滑运块远靠所述带转腔一侧尾侧固设有穿入所述穿槽内且用以与所述穿槽内的所述转轮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斜角部,所述第一滑运杆底部拓展尾侧穿入所述凹进槽内且尾侧固设有除尘板。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起伏装置包括转动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带转腔内顶壁内的管套以及与所述管套顶部尾侧连接且固定在所述主壳架内壁体内的第二马达,所述管套内螺旋配合连接有向下拓展且底部拓展尾侧与所述连板顶部端面固定连接的螺旋杆。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马达左右两侧的所述滑运板内均平滑配合连接有上下拓展设置的导引杆,每个所述导引杆上下两侧拓展尾侧分别与所述带转腔上下两侧内壁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手抬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主壳架顶部端面左右两侧处的手抬架,左右两侧的所述手抬架大小相等,且所述手抬架中设置有前后相互贯通的手抬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带转腔内设除尘带转装置,除尘带转装置左右两侧的主壳架内壁体内对应设用以与除尘带转装置配合连接的除尘部件,除尘带转装置包括与带转腔后侧内壁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滑运板以及固设在滑运板前端面的顶部边缘处且向前侧拓展设置的连板,连板前侧拓展尾侧与带转腔前侧内壁触碰且平滑配合连接,连板底部端面固设向下拓展且与滑运板前侧端面固定连接的凸头,凸头底部尾侧固设斜角挤推部,斜角挤推部下侧的滑运板前侧端面内固设第一马达,第一马达顶部尾侧连接顶出滑运板前侧端面外的挤推偏位轮,带转腔内顶壁内设用以与连板顶部端面配合连接的起伏装置,能通过起伏装置调节除尘带转装置与左右两侧的除尘部件配合连接,进而,实现由除尘带转装置带动左右两侧的除尘部件进行间隔除尘工作,提高了除尘工作效率以及除尘质量,还能通过起伏装置调节除尘带转装置与左右两侧的除尘部件的收取传动控制工作,提高移动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善型的除尘装置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壳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除尘带转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善型的除尘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墙面上的主壳架6,所述墙面表面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撑持臂601,每个所述撑持臂601左侧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板501,所述主壳架6右部端面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挂杆502,每个所述挂杆502右侧下部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杆602,每个所述撑持臂601上侧的墙面表面上胶合设置有摩擦垫603,通过摩擦垫603的设置从而增加所述锁杆602的锁合能力,所述主壳架6底部端面内左右拓展设有凹进槽61,所述凹进槽61上侧的所述主壳架6内部中心位置处设有带转腔62,所述带转腔62内设有除尘带转装置,所述除尘带转装置左右两侧的所述主壳架6内壁体内对应设有用以与所述除尘带转装置配合连接的除尘部件,所述除尘带转装置包括与所述带转腔62后侧内壁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滑运板621以及固设在所述滑运板621前端面的顶部边缘处且向前侧拓展设置的连板622,所述连板622前侧拓展尾侧与所述带转腔62前侧内壁触碰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连板622底部端面固设有向下拓展且与所述滑运板621前侧端面固定连接的凸头624,所述凸头624底部尾侧固设有斜角挤推部625,所述斜角挤推部625下侧的所述滑运板621前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马达6210,所述第一马达6210顶部尾侧连接有顶出所述滑运板621前侧端面外的挤推偏位轮6211,所述带转腔62内顶壁内设有用以与所述连板622顶部端面配合连接的起伏装置623,所述除尘部件包括朝远靠所述带转腔62一侧拓展设置的第一滑运槽63以及通连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运槽63内顶壁内导引槽64,所述第一滑运槽63临近所述带转腔62一侧尾侧与所述带转腔62通连设置,所述导引槽64内贯穿设有上下拓展设置的第二滑运槽65,所述第二滑运槽65顶部拓展段穿入所述导引槽64上侧的所述主壳架6内壁体内,所述第二滑运槽65底部拓展段贯穿所述第一滑运槽63与所述凹进槽61之间的所述主壳架6内壁体,所述主壳架6顶部两端还安装有手抬装置。有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善型的除尘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型的除尘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墙面上的主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表面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撑持臂,每个所述撑持臂左侧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板,所述主壳架右部端面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挂杆,每个所述挂杆右侧下部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杆,每个所述撑持臂上侧的墙面表面上胶合设置有摩擦垫,所述主壳架底部端面内左右拓展设有凹进槽,所述凹进槽上侧的所述主壳架内部中心位置处设有带转腔,所述带转腔内设有除尘带转装置,所述除尘带转装置左右两侧的所述主壳架内壁体内对应设有用以与所述除尘带转装置配合连接的除尘部件,所述除尘带转装置包括与所述带转腔后侧内壁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滑运板以及固设在所述滑运板前端面的顶部边缘处且向前侧拓展设置的连板,所述连板前侧拓展尾侧与所述带转腔前侧内壁触碰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连板底部端面固设有向下拓展且与所述滑运板前侧端面固定连接的凸头,所述凸头底部尾侧固设有斜角挤推部,所述斜角挤推部下侧的所述滑运板前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顶部尾侧连接有顶出所述滑运板前侧端面外的挤推偏位轮,所述带转腔内顶壁内设有用以与所述连板顶部端面配合连接的起伏装置,所述除尘部件包括朝远靠所述带转腔一侧拓展设置的第一滑运槽以及通连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运槽内顶壁内导引槽,所述第一滑运槽临近所述带转腔一侧尾侧与所述带转腔通连设置,所述导引槽内贯穿设有上下拓展设置的第二滑运槽,所述第二滑运槽顶部拓展段穿入所述导引槽上侧的所述主壳架内壁体内,所述第二滑运槽底部拓展段贯穿所述第一滑运槽与所述凹进槽之间的所述主壳架内壁体,所述主壳架顶部两端还安装有手抬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型的除尘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墙面上的主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表面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撑持臂,每个所述撑持臂左侧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板,所述主壳架右部端面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挂杆,每个所述挂杆右侧下部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杆,每个所述撑持臂上侧的墙面表面上胶合设置有摩擦垫,所述主壳架底部端面内左右拓展设有凹进槽,所述凹进槽上侧的所述主壳架内部中心位置处设有带转腔,所述带转腔内设有除尘带转装置,所述除尘带转装置左右两侧的所述主壳架内壁体内对应设有用以与所述除尘带转装置配合连接的除尘部件,所述除尘带转装置包括与所述带转腔后侧内壁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滑运板以及固设在所述滑运板前端面的顶部边缘处且向前侧拓展设置的连板,所述连板前侧拓展尾侧与所述带转腔前侧内壁触碰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连板底部端面固设有向下拓展且与所述滑运板前侧端面固定连接的凸头,所述凸头底部尾侧固设有斜角挤推部,所述斜角挤推部下侧的所述滑运板前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顶部尾侧连接有顶出所述滑运板前侧端面外的挤推偏位轮,所述带转腔内顶壁内设有用以与所述连板顶部端面配合连接的起伏装置,所述除尘部件包括朝远靠所述带转腔一侧拓展设置的第一滑运槽以及通连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运槽内顶壁内导引槽,所述第一滑运槽临近所述带转腔一侧尾侧与所述带转腔通连设置,所述导引槽内贯穿设有上下拓展设置的第二滑运槽,所述第二滑运槽顶部拓展段穿入所述导引槽上侧的所述主壳架内壁体内,所述第二滑运槽底部拓展段贯穿所述第一滑运槽与所述凹进槽之间的所述主壳架内壁体,所述主壳架顶部两端还安装有手抬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型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运槽内平滑配合连接有上下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日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裬钊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