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954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0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的除尘装置,包括可拆卸的安装在墙壁体内的主壳架,所述墙壁体表面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支起臂,每个所述支起臂右侧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扣,所述主壳架左部端面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挂杆,所述挂杆底部端面与所述主壳套之间的端面上胶合设置有摩擦垫,每个所述挂杆左侧下部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杆,所述主壳架底部端面内设有向上拓展设置的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平滑配合连接有滑运座,所述放置腔左右两侧内壁内分别通连设有第一收复装置和第二收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滑运座的上下平滑稳定性以及提高了除尘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An improved dedus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proved dedust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detachable main shell frame installed in the wall body.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wall body surface are fixed and installed with a supporting arm respectively. The upper end face of each of the arms is fixed and installed with a lock,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left end face of the main shell frame are fixed and mounted respectively. A friction pad is arranged on the end face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hanging rod and the main shell sleeve, and a lock rod is fixed on the left bottom end face of each of the hanging rods. The bottom end face of the main shell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placement cavity extending up in the upper end of the main housing frame, and the placement cavity is smooth and connected with a sliding seat, and the placement cavity is about two. The first recapture device and second recovery device are connect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ide.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improves the upper and lower smooth stability of the sliding seat, and improves the safety and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dust remov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的除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
,具体是一种改进型的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长期使用的管道,管内的油泥、锈垢固化造成原管径变小;管内淤泥沉淀产生硫化氢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并易引起燃爆,废水中的酸、碱物质易对管道内壁产生腐蚀,管道内的异物不定期清除会造成管道堵塞,因此,需要定期对管道内壁进行除尘处理,现有的技术通常为人们手动使用毛刷等物品进行处理,手动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清洁效率低,难以满足多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除尘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的除尘装置,包括可拆卸的安装在墙壁体内的主壳架,所述墙壁体表面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支起臂,每个所述支起臂右侧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扣,所述主壳架左部端面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挂杆,所述挂杆底部端面与所述主壳套之间的端面上胶合设置有摩擦垫,每个所述挂杆左侧下部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杆,所述主壳架底部端面内设有向上拓展设置的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平滑配合连接有滑运座,所述放置腔左右两侧内壁内分别通连设有第一收复装置和第二收复装置,所述第一收复装置顶部的所述主壳架内壁体内用以与所述第一收复装置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挤推装置,所述滑运座内部顶部位置处设有左右拓展设置的第一滑运腔,所述第一滑运腔内平滑配合连接有第一滑运块,所述第一滑运块左侧尾侧固设有向左侧拓展设置的锁合杆,所述锁合杆左侧拓展尾侧贯穿所述滑运座左侧外端面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运块右侧端面内螺旋配合连接有向右侧拓展设置的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右侧拓展尾侧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运块底部端面内设有斜角槽,所述第一滑运腔下侧的所述滑运座内设有第二滑运腔,所述第二滑运腔下侧的所述滑运座内设有传输腔,所述第二滑运腔内平滑配合连接有连接滑运块,所述连接滑运块顶部端面固设有向上拓展设置的压柱,所述压柱顶部拓展尾侧贯穿所述第一滑运腔与所述第二滑运腔之间的所述滑运座内壁体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压柱顶部拓展尾侧固设有穿入所述斜角槽内且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斜角部,所述连接滑运块左侧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运腔左侧内底壁之间设有第一弹条,所述连接滑运块右侧底部端面固设有向下拓展设置的装设板,所述装设板底部拓展段贯穿所述第二滑运腔与所述传输腔之间的所述滑运座内壁体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装设板底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底部尾侧连接有穿入所述传输腔内的第一锥角轮,所述第一锥角轮左侧的所述传输腔内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角轮配合连接的除尘使用构件,所述主壳架中还设置有探照装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马达外表面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运腔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收复装置包括通连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左侧内壁内的第一导引槽以及平滑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引槽内的第一导引块,所述第一导引块底部的所述第一导引槽内挤推配合连接有第二弹条,所述第一导引块右侧端面内设有向左侧拓展设置的锁合孔;所述第二收复装置包括通连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右侧内壁内的第二导引槽以及平滑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引槽内且左侧尾侧与所述滑运座右侧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第二导引块,所述第二导引块底部的所述第二导引槽内挤推配合连接有第三弹条,所述第二导引槽右侧内壁内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二导引块底部端面挤推锁定配合连接的锁合机件。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挤推装置包括通连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引槽内顶壁内的空槽以及缝隙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空槽内的挤推偏位轮,所述挤推偏位轮上固设有左右拓展设置的转杆,所述转杆左侧拓展尾侧与第三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马达外表面安装于所述空槽左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转杆右侧拓展尾侧与所述空槽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除尘使用构件包括上下拓展设置在所述传输腔内的除尘头以及周向固定设置在所述除尘头外表面上的第二锥角轮,所述除尘头顶部拓展尾侧与所述传输腔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除尘头底部拓展段贯穿所述滑运座的底部端面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除尘头底部拓展尾侧顶出所述滑运座的底部端面外。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探照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壳架底端部的两侧位置处的灯壳,所述灯壳内部中安装有探照灯,所述探照灯的下底面与所述主壳架的下底面对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放置腔左右两侧内壁内分别通连设第一收复装置和第二收复装置,第一收复装置顶部的主壳架内壁体内用以与第一收复装置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挤推装置,滑运座内部顶部位置处设左右拓展设置的第一滑运腔,第一滑运腔内平滑配合连接第一滑运块,第一滑运块左侧尾侧固设向左侧拓展设置的锁合杆,锁合杆左侧拓展尾侧贯穿滑运座左侧外端面且平滑配合连接,第一滑运块右侧端面内螺旋配合连接向右侧拓展设置的第一螺旋杆,第一螺旋杆右侧拓展尾侧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第一滑运块底部端面内设斜角槽,第一滑运腔下侧的滑运座内设第二滑运腔,第二滑运腔下侧的滑运座内设传输腔,第二滑运腔内平滑配合连接连接滑运块,连接滑运块顶部端面固设向上拓展设置的压柱,压柱顶部拓展尾侧贯穿第一滑运腔与第二滑运腔之间的滑运座内壁体且平滑配合连接,压柱顶部拓展尾侧固设穿入斜角槽内且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斜角部,连接滑运块左侧底部端面与第二滑运腔左侧内底壁之间设第一弹条,连接滑运块右侧底部端面固设向下拓展设置的装设板,装设板底部拓展段贯穿第二滑运腔与传输腔之间的滑运座内壁体且平滑配合连接,装设板底部端面内固设第二马达,第二马达底部尾侧连接穿入传输腔内的第一锥角轮,第一锥角轮左侧的传输腔内设用以与第一锥角轮配合连接的除尘使用构件,能实现自动控制第一收复装置和第二收复装置与滑运座的导向平滑配合,提高滑运座的上下平滑稳定性,能实现自动控制除尘工作的传动以及驱动工作,提高除尘的安全性以及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的除尘装置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壳架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运座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的除尘装置,包括可拆卸的安装在墙壁体内的主壳架6,所述墙壁体表面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支起臂701,每个所述支起臂701右侧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扣702,所述主壳架6左部端面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挂杆601,所述挂杆601底部端面与所述主壳套6之间的端面上胶合设置有摩擦垫603,每个所述挂杆601左侧下部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杆602,通过摩擦垫603的设置从而增加所述锁扣702的锁合能力,所述主壳架6底部端面内设有向上拓展设置的放置腔64,所述放置腔64内平滑配合连接有滑运座5,所述放置腔64左右两侧内壁内分别通连设有第一收复装置和第二收复装置,所述第一收复装置顶部的所述主壳架6内壁体内用以与所述第一收复装置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挤推装置,所述滑运座5内部顶部位置处设有左右拓展设置的第一滑运腔51,所述第一滑运腔51内平滑配合连接有第一滑运块510,所述第一滑运块510左侧尾侧固设有向左侧拓展设置的锁合杆514,所述锁合杆514左侧拓展尾侧贯穿所述滑运座5左侧外端面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运块5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型的除尘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的除尘装置,包括可拆卸的安装在墙壁体内的主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壁体表面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支起臂,每个所述支起臂右侧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扣,所述主壳架左部端面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挂杆,所述挂杆底部端面与所述主壳套之间的端面上胶合设置有摩擦垫,每个所述挂杆左侧下部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杆,所述主壳架底部端面内设有向上拓展设置的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平滑配合连接有滑运座,所述放置腔左右两侧内壁内分别通连设有第一收复装置和第二收复装置,所述第一收复装置顶部的所述主壳架内壁体内用以与所述第一收复装置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挤推装置,所述滑运座内部顶部位置处设有左右拓展设置的第一滑运腔,所述第一滑运腔内平滑配合连接有第一滑运块,所述第一滑运块左侧尾侧固设有向左侧拓展设置的锁合杆,所述锁合杆左侧拓展尾侧贯穿所述滑运座左侧外端面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运块右侧端面内螺旋配合连接有向右侧拓展设置的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右侧拓展尾侧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运块底部端面内设有斜角槽,所述第一滑运腔下侧的所述滑运座内设有第二滑运腔,所述第二滑运腔下侧的所述滑运座内设有传输腔,所述第二滑运腔内平滑配合连接有连接滑运块,所述连接滑运块顶部端面固设有向上拓展设置的压柱,所述压柱顶部拓展尾侧贯穿所述第一滑运腔与所述第二滑运腔之间的所述滑运座内壁体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压柱顶部拓展尾侧固设有穿入所述斜角槽内且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斜角部,所述连接滑运块左侧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运腔左侧内底壁之间设有第一弹条,所述连接滑运块右侧底部端面固设有向下拓展设置的装设板,所述装设板底部拓展段贯穿所述第二滑运腔与所述传输腔之间的所述滑运座内壁体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装设板底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底部尾侧连接有穿入所述传输腔内的第一锥角轮,所述第一锥角轮左侧的所述传输腔内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角轮配合连接的除尘使用构件,所述主壳架中还设置有探照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的除尘装置,包括可拆卸的安装在墙壁体内的主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壁体表面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支起臂,每个所述支起臂右侧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扣,所述主壳架左部端面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挂杆,所述挂杆底部端面与所述主壳套之间的端面上胶合设置有摩擦垫,每个所述挂杆左侧下部端面固定安装有锁杆,所述主壳架底部端面内设有向上拓展设置的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平滑配合连接有滑运座,所述放置腔左右两侧内壁内分别通连设有第一收复装置和第二收复装置,所述第一收复装置顶部的所述主壳架内壁体内用以与所述第一收复装置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挤推装置,所述滑运座内部顶部位置处设有左右拓展设置的第一滑运腔,所述第一滑运腔内平滑配合连接有第一滑运块,所述第一滑运块左侧尾侧固设有向左侧拓展设置的锁合杆,所述锁合杆左侧拓展尾侧贯穿所述滑运座左侧外端面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运块右侧端面内螺旋配合连接有向右侧拓展设置的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右侧拓展尾侧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运块底部端面内设有斜角槽,所述第一滑运腔下侧的所述滑运座内设有第二滑运腔,所述第二滑运腔下侧的所述滑运座内设有传输腔,所述第二滑运腔内平滑配合连接有连接滑运块,所述连接滑运块顶部端面固设有向上拓展设置的压柱,所述压柱顶部拓展尾侧贯穿所述第一滑运腔与所述第二滑运腔之间的所述滑运座内壁体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压柱顶部拓展尾侧固设有穿入所述斜角槽内且挤推平滑配合连接的斜角部,所述连接滑运块左侧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运腔左侧内底壁之间设有第一弹条,所述连接滑运块右侧底部端面固设有向下拓展设置的装设板,所述装设板底部拓展段贯穿所述第二滑运腔与所述传输腔之间的所述滑运座内壁体且平滑配合连接,所述装设板底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底部尾侧连接有穿入所述传输腔内的第一锥角轮,所述第一锥角轮左侧的所述传输腔内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角轮配合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敏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尚儒自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