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制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9527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0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制药设备,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承柱上的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下侧的传输带,所述机架顶部端面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端盖合有端盖,所述端盖顶部端面设有把手,所述容纳腔右侧的所述机架内壁体内上下伸展设置有第一转向腔,所述容纳腔中分别左右伸展设置有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右侧伸展末尾探入所述第一转向腔中且末尾与所述第一转向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左侧伸展末尾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外表面固定设有于所述容纳腔左侧内壁内,所述第二转向轴左侧伸展末尾与容纳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容纳腔中的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分别固定设有有切割刀片。

A new type of 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including a frame fixed on a supporting column and a transmission belt arranged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rack.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chamber, the upper end of the chamber is covered with an end cover, and the top end face of the end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hand and the fram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chamber. The first steer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steering axis are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chamber, and the right extension end of the first steer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steering shaft is explored into the first steering chamber and th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teering cavity, and the first steering axis is left. The end of the side extens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tor,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rst motor is fixed in the left inner wall of the chamber, and the left end end of the second steer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inner wall of the chamber, and the first steering shaft and the outer surface circumference of the second steering shaft are respectively fixed with a tangent. Cut the bl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制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材加工
,具体是一种新型制药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药材加工方面为了防止药材发霉和方便药材运输往往要对药材进行搅碎、烘干、和压缩等操作,目前的药材加工设备其结构复杂,而且其功能单一、通常无法同时对药材进行搅碎、烘干和压缩等工作,而且,目前在对药材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粉屑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制药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制药设备,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承柱上的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下侧的传输带,所述机架顶部端面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端盖合有端盖,所述端盖顶部端面设有把手,所述容纳腔右侧的所述机架内壁体内上下伸展设置有第一转向腔,所述所述容纳腔中分别左右伸展设置有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右侧伸展末尾探入所述第一转向腔中且末尾与所述第一转向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左侧伸展末尾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外表面固定设有于所述容纳腔左侧内壁内,所述第一马达外侧设有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包括除振厚板与降热铝片,所述第二转向轴左侧伸展末尾与容纳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容纳腔中的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分别固定设有有切割刀片,所述第一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分别固定设有有第一主齿牙轮和第一副齿牙轮,所述第一主齿牙轮和第一副齿牙轮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左侧以及上侧的所述机架内壁体中分别设置有第二转向腔以及第三转向腔,所述第三转向腔右上侧上下伸展设有通透槽,所述通透槽与所述容纳腔之间互通设有通透孔,所述第二转向腔右侧端通过第三转向轴设有与所述第一马达配合连接的第一锥边轮,所述第二转向腔上侧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所述第二锥边轮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向上伸展设置的第四转向轴,所述第四转向轴顶部伸展末尾探入第三转向腔中且与所述机架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腔右侧端上下伸展设置有位于所述通透槽正下方的第五转向轴,所述第五转向轴与所述机架转动配合连接且顶部伸展末尾探入所述通透槽中,所述第三转向腔中的所述第四转向轴与第五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分别固定设有有第二主齿牙轮和第二副齿牙轮,所述第二主齿牙轮和第二副齿牙轮配合连接,所述通透槽中的所述第五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固定设有有旋转桨,所述通透槽内顶壁内固定设有有吸尘装置,所述容纳腔下侧设置有斜滑部以及互通所述斜滑部的伸缩腔,所述伸缩腔左上侧设置有开合结构,所述开合结构下侧的所述伸缩腔左右两端对应设有压实结构,所述伸缩腔下侧端互通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与所述机架底部端面互通设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开合结构包括左右伸展且互通设置在所述伸缩腔左上侧的滑腔,所述滑腔中平滑配合安装有开合板,所述开合板左侧端面内配合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左侧伸展末尾与第二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马达外表面固定设有于所述滑腔左侧内壁内,所述开合板前后方向的长度与所述伸缩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相等且所述开合板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伸缩腔左右方向的长度。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压实结构包括左右对应且与所述伸缩腔互通设置的顶推槽,所述顶推槽中平滑配合安装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外侧端面通过液压杆与液压缸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外表面固定设有于所述顶推槽外侧内壁内。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伸缩腔外侧壁上设有电阻丝。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通透孔右侧端固定安装有过丝网。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除振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马达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第一马达固定连接,所述降热铝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马达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第一马达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降热铝片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除振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马达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多片所述降热铝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机架顶部端面内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右侧的机架内壁体内上下伸展设置有第一转向腔,容纳腔中分别左右伸展设置有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右侧伸展末尾探入第一转向腔中且末尾与第一转向腔转动配合连接,第一转向轴左侧伸展末尾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第一马达外表面固定设有于容纳腔左侧内壁内,第二转向轴左侧伸展末尾与容纳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容纳腔中的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分别固定设有有切割刀片,第一转向腔中的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分别固定设有有第一主齿牙轮和第一副齿牙轮,第一主齿牙轮和第一副齿牙轮配合连接,第一马达左侧以及上侧的机架内壁体中分别设置有第二转向腔以及第三转向腔,第三转向腔右上侧上下伸展设有通透槽,通透槽与容纳腔之间互通设有通透孔,第二转向腔右侧端通过第三转向轴设有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的第一锥边轮,第二转向腔上侧端设置有与第一锥边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第二锥边轮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向上伸展设置的第四转向轴,第四转向轴顶部伸展末尾探入第三转向腔中且与机架转动配合连接,第三转向腔右侧端上下伸展设置有位于通透槽正下方的第五转向轴,第五转向轴与机架转动配合连接且顶部伸展末尾探入通透槽中,第三转向腔中的第四转向轴与第五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分别固定设有有第二主齿牙轮和第二副齿牙轮,第二主齿牙轮和第二副齿牙轮配合连接,通透槽中的第五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固定设有有旋转桨,通透槽内顶壁内固定设有有吸尘装置,容纳腔下侧设置有斜滑部以及互通斜滑部的伸缩腔,伸缩腔左上侧设置有开合结构,开合结构下侧的伸缩腔左右两端对应设有压实结构,伸缩腔下侧端互通设有排放口,排放口贯穿机架底部端面互通设置,从而实现对药材的搅碎以及高效压缩工作一体化设置,通过压缩后,有效见减小了药材的占地面积,以及便于运输,同时,本装置可对药材进行烘干,无需单独购买烘干设备,大大降低了设备采购成本,而且在药材加工过程中通过吸尘装置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屑有效吸附,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以及通过风扇的设置有效增加吸尘装置的吸附力度。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制药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马达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制药设备,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承柱50上的机架60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60下侧的传输带70,所述机架60顶部端面内设置有容纳腔622,所述容纳腔622上端盖合有端盖6219,所述端盖6219顶部端面设有把手6218,所述容纳腔622右侧的所述机架60内壁体内上下伸展设置有第一转向腔612,所述所述容纳腔622中分别左右伸展设置有第一转向轴614和第二转向轴617,所述第一转向轴614和第二转向轴617右侧伸展末尾探入所述第一转向腔612中且末尾与所述第一转向腔612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614左侧伸展末尾与第一马达645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外表面固定设有于所述容纳腔622左侧内壁内,所述第一马达645外侧设有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包括除振厚板6451与降热铝片6452,所述第二转向轴617左侧伸展末尾与容纳腔622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容纳腔622中的第一转向轴614和第二转向轴617外表面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制药设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制药设备,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承柱上的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下侧的传输带,所述机架顶部端面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端盖合有端盖,所述端盖顶部端面设有把手,所述容纳腔右侧的所述机架内壁体内上下伸展设置有第一转向腔,所述所述容纳腔中分别左右伸展设置有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右侧伸展末尾探入所述第一转向腔中且末尾与所述第一转向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左侧伸展末尾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外表面固定设有于所述容纳腔左侧内壁内,所述第一马达外侧设有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包括除振厚板与降热铝片,所述第二转向轴左侧伸展末尾与容纳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容纳腔中的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分别固定设有有切割刀片,所述第一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分别固定设有有第一主齿牙轮和第一副齿牙轮,所述第一主齿牙轮和第一副齿牙轮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左侧以及上侧的所述机架内壁体中分别设置有第二转向腔以及第三转向腔,所述第三转向腔右上侧上下伸展设有通透槽,所述通透槽与所述容纳腔之间互通设有通透孔,所述第二转向腔右侧端通过第三转向轴设有与所述第一马达配合连接的第一锥边轮,所述第二转向腔上侧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所述第二锥边轮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向上伸展设置的第四转向轴,所述第四转向轴顶部伸展末尾探入第三转向腔中且与所述机架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腔右侧端上下伸展设置有位于所述通透槽正下方的第五转向轴,所述第五转向轴与所述机架转动配合连接且顶部伸展末尾探入所述通透槽中,所述第三转向腔中的所述第四转向轴与第五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分别固定设有有第二主齿牙轮和第二副齿牙轮,所述第二主齿牙轮和第二副齿牙轮配合连接,所述通透槽中的所述第五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固定设有有旋转桨,所述通透槽内顶壁内固定设有有吸尘装置,所述容纳腔下侧设置有斜滑部以及互通所述斜滑部的伸缩腔,所述伸缩腔左上侧设置有开合结构,所述开合结构下侧的所述伸缩腔左右两端对应设有压实结构,所述伸缩腔下侧端互通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与所述机架底部端面互通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制药设备,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承柱上的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下侧的传输带,所述机架顶部端面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端盖合有端盖,所述端盖顶部端面设有把手,所述容纳腔右侧的所述机架内壁体内上下伸展设置有第一转向腔,所述所述容纳腔中分别左右伸展设置有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右侧伸展末尾探入所述第一转向腔中且末尾与所述第一转向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左侧伸展末尾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外表面固定设有于所述容纳腔左侧内壁内,所述第一马达外侧设有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包括除振厚板与降热铝片,所述第二转向轴左侧伸展末尾与容纳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容纳腔中的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分别固定设有有切割刀片,所述第一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分别固定设有有第一主齿牙轮和第一副齿牙轮,所述第一主齿牙轮和第一副齿牙轮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左侧以及上侧的所述机架内壁体中分别设置有第二转向腔以及第三转向腔,所述第三转向腔右上侧上下伸展设有通透槽,所述通透槽与所述容纳腔之间互通设有通透孔,所述第二转向腔右侧端通过第三转向轴设有与所述第一马达配合连接的第一锥边轮,所述第二转向腔上侧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所述第二锥边轮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向上伸展设置的第四转向轴,所述第四转向轴顶部伸展末尾探入第三转向腔中且与所述机架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腔右侧端上下伸展设置有位于所述通透槽正下方的第五转向轴,所述第五转向轴与所述机架转动配合连接且顶部伸展末尾探入所述通透槽中,所述第三转向腔中的所述第四转向轴与第五转向轴外表面周向分别固定设有有第二主齿牙轮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普隆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