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寿宗专利>正文

前帮机爪子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91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帮机爪子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以定位座固定于活动式的主机座前端,转换装置由转座及两侧升降座组成,而二升降座处各枢接不同形式的爪子,当转座旋转时即可将二爪子转换,提供一易于更换爪子的设计。(*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前帮机爪子转换装置,尤指一种便于更换爪子的装置。为使结帮后的鞋面能与鞋楦密合,本申请人曾设计出一部“全自动油压前帮机”,该前帮机以十一爪的设计,使前帮机更具实用性,另借助各爪底端为独立调整座的设计,如附图说明图10所示,使各爪均可以定点旋转,也可横向移位,使前帮机能够适用于女鞋、男鞋及运动鞋的制造。目前不论女鞋、男鞋或运动鞋,又可分为尖头、圆头二种型式,为使经前帮程序后的鞋子头部能呈平贴状,前帮机十一爪中的中间爪60具有二种型式,可依鞋型而更换,若欲制造尖头的鞋子时,得更换为曲线较小的爪子,而若欲制造圆头的鞋子时,则更换为曲线较大的爪子,但因中间爪是位于机台的中间处,请参看附件一前帮机型录所示,欲拆换爪子时须深入至机台许多构件间进行拆换工作,而在中间爪周围空间并不大的情况下,旋转手工具、拆换爪子的动作均相当不便,而使工作人员造成相当大的困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操作极为便利的爪子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是装设于前帮机主机座的前端,其具有一可旋转移动的转座,转座内以二油压缸分别控制二升降座,二升降座处分别设有曲线不同的爪子,欲借助某种爪子与其他十爪配合而制造鞋子时,仅须将该爪子旋转调整至前端,而与其他十爪呈环列的型态,而欲借助另端的爪子与其他十爪配合时,则将另一爪子旋转调整至前端即可,提供一易于操作的结构,达到本技术设计的主要目的。本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是借助主机座可前后称移动的设计,得以提供较大的空间供转座旋转。本技术提供一种前帮机爪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换装置以定位座固定于前帮机的主机座位前端,于定位座适当处形成中孔,中孔内设有数个环槽,各环槽侧边设有贯通至定位座侧边的孔;转座,其本体内部容置空间设有数个油压缸,且于本体底端延伸中杆,中杆得穿入定位座的中孔内,且于中孔周缘数适当处分别形成与中孔内各环槽对应的横油孔,各横油孔再分别与中孔内的直油孔贯通,而各直油孔上端各衔接横向穿孔,其中数个横向穿孔以油管与本体内的油压缸进油口衔接,而部分横向穿孔则另以油管与爪子内油压缸的进油口衔接;数个升降座,其为对称式的设计,分别与转座各油缸的作动杆固定,且数个升降座的适当处得分别枢接不同型式的爪子;旋转转座的中杆时,即使升降座及爪子旋转,以转换不同型式爪子的位置。前述的前帮机爪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机座为活动式设计,其底端设有卡槽,而机台上设有对应的导轨座,卡槽卡制于导轨座内,另于主机座后端设有一油压缸,油压缸得带动主机座前后移动。前述的前帮机爪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座的中杆可采手动方式来旋转,于中杆底端可固定摇柄,借助摇柄带动中杆旋转。前述的前帮机爪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座的中杆也可采电动方式来旋转。前述的前帮机爪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座底端可延伸凸块,凸块一侧则设有由卡销、弹簧、卡制片组成的定位结构,另于中杆底端适当处形成二间隔适当角度的卡制孔,未拉制卡销时,可借助弹簧的张力使卡销端部卡定于卡制孔内,呈定位状态。前述的前帮机爪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座可由升降板及固定板组成,升降板即固定于本体内各油压缸的顶端,而固定板呈L形状,其一侧为可固定于升降板底端的导板,而另一侧则为底板,底板中央处为凹槽,爪子底端即可枢接于凹槽处,另于转座本体两侧各形成可与导板配合的导轨座,使升降座可以上下移动。前述的前帮机爪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座一侧为L形架板,架板上设有调整螺栓及弹簧,弹簧一端固定于爪子的内侧,而调整螺栓与架板锁定后端部则卡制于爪子的内侧,旋转调整螺栓,即可调整爪子的偏摆角度。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转换装置装设于主机座上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转换装置部分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转换装置转座与定位座间的组合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转换装置转座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转座底端定位结构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主机座与机台间的组合平面图;图7为本技术转换装置装设于主机座上的平面图,此时是表示前端爪子往下移动,且主机座往后移动。图8为本技术转换装置装设于主机座上的平面图,此时转座带动前后爪子同步旋转一百八十度。图9为本技术转换装置装设于主机座上的平面图,此时主机座往前移动,且前端爪子往上移动。图10为前帮机十一爪环列的示意图。请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是针对前帮机十一爪中的中间爪作改良,故于图中未表示其他十爪,而由图10即可看出中间爪所在的位置;本技术的转换装置是装设于前帮机机台主机座10的前端,主机座10呈倾斜状,然而为能明确各构件间的相关位置,乃在各附图中将主机座10及更换装置采水平角度绘制表示。主机座10内部的构件属现有设计,在此不加详述,而现有的主机座是固定式,本技术则为配合转换装置而将主机座10设计为活动式,主机座10底端两侧为卡槽11,请配合参看图6所示,而机台12上设有导轨座13,另于主机座10后端处的机台12上设有油压缸14,油压缸14的作动杆15与主机座10固定,故油压缸14带动作动杆15移动时,即带动主机座10前后移动。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转换装置20是以一定位座21而固定于主机座10的前端处,定位座21呈L形状,于纵板22上形成数个螺孔221,即借助螺栓将定位座固定于主机座10前端,而横板23底端延伸凸块24,且于适当处形成贯穿孔中孔25,中孔25内由上至下依序设计三环槽251,各环槽251间设有油封252,另于一侧边设有三孔26,各孔26即与相对应的环槽251贯通,且孔26端即衔接油管,使高压油得自孔进入环槽251处。而于凸块24后端设有定位结构27,请参看图5所示,该定位结构是在凸块24后端形成附梯孔241,阶梯孔241内为卡销271、弹簧272、卡制片273等结构,若将卡销271往后拉时,即使弹簧272呈压缩状态,且卡销271端部274未突出于中孔25处,若将卡销271放松时,即借助弹簧272的弹力,使卡销271的端部274突出于中孔25内。转换装置20则由转座30、二升降座40组成,转座30具有一本体31,请配合参看图3所示,本体31内具有二容置空间311,容置空间311内各设有一油压缸312,油压缸312的作动杆313穿过本体31顶端后与一衔接板314固定,另于容置空间311底端设有可供油压管路穿过的定位孔315。另于本体31底端延伸中杆32,中杆32底部中央处形成螺孔321,请配合参看图4所示,而于螺孔321周缘设有三个延伸至中杆32适当高度处的直油孔322,各直油孔322顶端侧边设有横向穿孔323,三横向穿孔323处均可穿制油管,其中二油管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定位孔315而与转座30内二油压缸312的进油口衔接,而另一油管的另一端则衔接一转切开关,开关另一端再以二油管分别与二升降座40爪子50、51内的油压缸进油口衔接;另于中杆32的不等高度处各形成三横油孔324,当中杆32穿入定位座21的中孔25时,各横油孔324恰与对应的环槽251贯通,于本体31前后各形成往外延伸的导轨座33,导轨座33是由二相向的L形板331组成;另于中杆32底端适当处形成间隔一百八十度的卡制孔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帮机爪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换装置以定位座固定于前帮机的主机座前端,于定位座适当处形成中孔,中孔内设有数个环槽,各环槽侧边设有贯通至定位座侧边的孔;转座,其本体内部容置空间设有数个油压缸,且于本体底端延伸中杆,中杆得穿入定位座的中孔内,且于中孔周缘数适当处分别形成与中孔内各环槽对应的横油孔,各横油孔再分别与中孔内的直油孔贯通,而各直油孔上端各衔接横向穿孔,其中数个横向穿孔以油管与本体内的油压缸进油口衔接,而部份横向穿孔则另以油管与爪子内油压缸的进油口衔接;数个升降座,其为对称式的设计,分别与转座各油缸的作动杆固定,且数个升降座的适当处得分别枢接不同型式的爪子;旋转转座的中杆时,即使升降座及爪子旋转,以转换不同型式爪子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寿涂
申请(专利权)人:叶寿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