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090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支撑结构,涉及低温液体卧式容器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支撑结构,在内容器和外壳的夹层空间两端分别设置固定支撑和滑动支撑,所述固定支撑和滑动支撑均包括6个玻璃钢支撑装置,均沿圆周方向分布;位于底部的4个玻璃钢支撑装置,在其与所述内容器之间增设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这种支撑结构,受力均匀,且保证了玻璃钢与内容器和外壳的接触面积在70%以上,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安全隐患。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a double horizontal horizontal contain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a double-layer horizontal container,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ryogenic liquid horizontal containers.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a double horizontal horizontal vessel is described in the utility model. Fixed support and sliding support are respectively set at both ends of the interlayer space of the content device and the shell. The fixed support and sliding support include 6 fiberglass bracing devices, all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direction, and 4 glass steel bracing devices at the bottom. A support plate is added between the inner container and the inner container.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the force is uniform, and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glass steel and the content device and the shell is above 70%, and the hidden danger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s elimina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低温液体卧式容器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就是压力容器行业中的特殊化,它主要应用在液氧、液氮等介质的制取、存储以及低温超导体的制造过程中,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这类低温液体的存储容器一般采用双层套合结构,内容器与外壳之间需要通过内支撑结构固定连接并形成夹层空间。所述内支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内容器与所装载的介质的重量,以及在运输过程中的冲击载荷,同时又要尽量阻隔外部环境传入内容器的热量。在公告号为CN201171156Y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液化天然气槽车储罐内支撑结构”,包括外罐体、内罐体、前端支撑、后端支撑、内罐体补强板、玻璃钢支撑环、内罐体支撑座、绝热垫片、外罐体支撑座、外罐体补强板,前端支撑和后端支撑分别安装在内罐体和外罐体形成的夹层空间的前后两端,每组4个支撑点,上部2个,下部2个,沿圆周方向呈90°均布。前端支撑为滑动支撑,允许内罐体轴向自由滑动;后端支撑为固定支撑,用以支撑内罐体以及其存储介质的负荷外,并能防止内罐体前后移动与滚动。在现有技术中,卧式双层容器通常采用上述内部支撑结构,其主要的承力支撑装置是下部的4个玻璃钢。但玻璃钢与内容器垫板的接触为圆弧接触,由于内筒体制造圆度的问题,无法保证玻璃钢和内筒体完全接触,制造时需要保证玻璃钢与内筒体的接触面积大于70%以上,制造难度较大,否则受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支撑结构,使玻璃钢和内容器之间为平面接触,保证玻璃钢与内容器和外壳的接触面积在70%以上,消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支撑结构,包括内容器和外壳,两者形成的夹层空间内设有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撑和滑动支撑,分别设置在卧式容器的两端。其中,固定支撑和滑动支撑均包括6个玻璃钢支撑装置,均沿圆周方向分布;位于底部的4个玻璃钢支撑装置,在其与所述内容器之间增设支撑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了12个玻璃钢支撑装置,增加4个接触点,使内容器和外壳的支撑受力更加均匀。此外,本技术在作为主要承力装置的4个玻璃钢支撑装置中增设了支撑板,并且进一步的是,支撑板的一面为贴合所述内容器的弧面,另一面为平面,使得玻璃钢与内容器的接触面为平面,既降低了玻璃钢的制造难度,又能够很好地保证玻璃钢与内容器和外壳的接触面积在70%以上。进一步的,本技术所述玻璃钢支撑装置,包括焊接在外壳上的压盖和补强圈、焊接在内容器外侧的垫片或者所述支撑板,以及安装在压盖和垫片或者支撑板之间的玻璃钢。固定支撑与滑动支撑之间的区别在于:固定支撑中的玻璃钢支撑装置中设有固定管,将玻璃钢固定地安装在垫片或者支撑板上,用来防止内罐体前后移动与滚动;而滑动支撑中的玻璃钢支撑装置没有固定管,使内容器能够轴向自由滑动。更进一步的是,在固定支撑或滑动支撑中,玻璃钢支撑装置的夹角为60°左右,使其能够绕内容器圆周均匀分布。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内容器的支撑结构,受力均匀,且保证了玻璃钢与内容器和外壳的接触面积在70%以上,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固定支撑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滑动支撑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固定支撑中的玻璃钢支撑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滑动支撑中的玻璃钢支撑装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固定支撑中的底部玻璃钢支撑装置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滑动支撑中的底部玻璃钢支撑装置示意图。附图中1、内容器2、外壳3、压盖4、补强圈5、垫片6、玻璃钢7、固定管8、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内容器的支撑结构,包括内容器1和外壳2,两者之间的夹层空间设有支撑机构。支撑装置分为固定支撑和滑动支撑,两者均包括6个玻璃钢支撑装置,6个支撑装置沿圆周方向呈60°均布。如图3、4所示,在本技术中,固定支撑和滑动支撑中的玻璃钢支撑装置均包括焊接在外壳2上的压盖3和补强圈4、焊接在内容器1外侧的垫片5,以及安装在压盖3和垫片5之间的玻璃钢6。与滑动支撑不同的是,固定支撑中的玻璃钢6连接垫片5的一端外侧安装有固定管7。如图4、5所示,在本技术中,位于底部的4个玻璃钢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的玻璃钢支撑装置和滑动的玻璃钢支撑装置,在其垫片5上增设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一面为贴合内容器的弧面,另一面为平面。尽管上面对本技术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支撑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支撑结构,包括内容器和外壳;所述内容器和外壳套形成的夹层空间内设有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撑和滑动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和滑动支撑均包括6个玻璃钢支撑装置,均沿圆周方向分布;位于底部的4个玻璃钢支撑装置,在其与所述内容器之间增设支撑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支撑结构,包括内容器和外壳;所述内容器和外壳套形成的夹层空间内设有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撑和滑动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和滑动支撑均包括6个玻璃钢支撑装置,均沿圆周方向分布;位于底部的4个玻璃钢支撑装置,在其与所述内容器之间增设支撑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一面为贴合所述内容器的弧面,另一面为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卧式容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中的玻璃钢支撑装置包括:焊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彤英陈雷秦峰任改红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富瑞深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