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固化灯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072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固化灯组,灯组由多个灯架首尾链接而成,每一灯架包括:前端部、前灯脚、后端部、后灯脚、直连杆、灯管,灯管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前端部和后端部的中心;直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前端部和后端部的边沿;多个前灯脚沿着前端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一前灯脚设置成一侧与前端部连接,另一侧朝远离前端部中心的方向延伸;前灯脚的另一侧固定着具有小轮子,小轮子通过弹簧与大轮子连接,大轮子与小轮子的连线方向与前灯脚的延伸方向相同;首端灯架前部设置有摄像装置,末端灯架的后部设置有与电缆连接的连接部。后灯脚的结构与前灯脚的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灯架能够在保护光固化内衬的基础上在管道中稳定地移动。

A light curing lamp grou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ght curing lamp group. The lamp group is linked by a plurality of lamp frames. Each lamp holder consists of a front end, a front lamp foot, a rear end, a rear lamp foot, a straight connecting rod, and a lamp tube. The ends of the lamp tube are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the center of the front end and the rear end respectively; the two ends of the straight connecting rod are fixed in front of the front. The edge of the end and back end; a plurality of headlight feet set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interval of the front end, each front lamp foot connected to one side with the front end, the other side extending toward the direction far from the center of the front e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headlamp foot is fixed with small wheels, the small wheel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large wheels through the spring, the big wheels and the small wheels. The dir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line is the same as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front lamp foot; the front part of the headlamp holder is provided with a camera device, and the rear part of the end lamp holder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cable. The structure of the rear lamp foot is the same as the structure of the front lamp foot. The lamp holder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move steadily in the pipeline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the light curing inner l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固化灯组
本技术涉及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光固化灯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管道腐蚀、堵塞或遭破坏引发的事故越来越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尤其对位于城镇繁华区域、穿越江河湖泊、高速公路、铁路等重要地区或敏感区域内管道的隐患治理,采用传统的开挖方式对破损的管道进行更换或维修将是非常难以实施的。因此目前多采用非开挖方式对旧管道进行修复。非开挖技术中包括紫外线光固化法。但是,目前的紫外线光固法中进入内衬的灯架存在着划伤内衬、运动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固化灯组,能够在保护光固化内衬的基础上在管道中稳定地移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固化灯组,所述灯组由多个灯架首尾链接而成,每一所述灯架包括:前端部、前灯脚、后端部、后灯脚、直连杆、灯管,所述灯管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中心;所述直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边沿;多个所述前灯脚沿着所述前端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前灯脚设置成一侧与所述前端部连接,另一侧朝远离所述前端部中心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后灯脚沿着所述后端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后灯脚设置成一侧与所述后端部连接,另一侧朝远离所述后端部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前灯脚和所述后灯脚的另一侧都固定着具有第一直径的小轮子,所述小轮子通过弹簧与具有第二直径的大轮子连接,所述大轮子与所述小轮子的连线方向与所述前灯脚或所述后灯脚的延伸方向相同;首端灯架前部设置有摄像装置,末端灯架的后部设置有与电缆连接的连接部。优选的,每一所述灯架还包括弯曲连杆,所述弯曲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边沿,所述弯曲连杆内部为用于容纳电线的中空结构。优选的,在同一个所述灯架上,四个所述前灯脚沿着所述前端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成十字形,四个所述后灯脚沿着所述后端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成X字型。优选的,同一所述前灯脚或所述后灯脚上的小轮子和大轮子的方向一致。优选的,任一所述小轮子或所述大轮子的转动中心线都与所述灯管的轴线垂直。优选的,每相邻两个所述灯架之间通过通电的软管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直径。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中心线与所述小轮子的转动中心线相同。优选的,所述首端灯架的前部还设置有与牵引绳连接的牵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灯架上前灯脚和后灯脚上大小轮子的设置方式,即使灯组在材料内移动时被勾住,大小轮子和弹簧的设置方式也能够避免灯脚或者灯架的其他部位对光固化的内衬造成硬性破坏,使得光固化灯组能够稳定的在管道中运动。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多个前灯脚间隔设置的结构和后灯脚间隔设置的结构不重合,两者间相错开,从而保证了灯组的每个位置至少有三个灯脚和管壁接触,保证了灯组运动的稳定性,也保证了光固化的均匀性。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容纳电线的弯曲连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在中部的灯点亮后,产生大面积的阴影,减少了阴影的面积,以使得光线能够均匀地照到内衬上。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光固化灯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光固化灯组中大轮子和小轮子的连接示意图。图中各符号表示的含义如下:1-摄像装置,2-前端部,21-前灯脚,3-后端部,31-后灯脚,4-小轮子,5-大轮子,6-直连杆,7-弯曲连杆,8-灯管,9-连接部,10-软管,11-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光固化灯组由多个灯架首尾链接而成。每一所述灯架主要包括:前端部2、前灯脚21、后端部3、后灯脚31、直连杆6、弯曲连杆7、灯管8。图中所示的前端部2和后端部3为圆柱形,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端部2和后端部3还可以是其他规则对称的形状,例如正方体等。直连杆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端部2和所述后端部3的边沿,从而使得前端部2和后端部3的位置相互固定。而灯管8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前端部2和所述后端部3的中心,当灯管8需要进行替换时,灯管8可以方便地从灯架上拆卸下来。而且,前端部2和所述后端部3的中心位置都具有通电的电路,以使得灯管8在通电的作用下发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尽量增大光照的面积,减少阴影的影响,每一所述灯架还包括弯曲连杆7。所述弯曲连杆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端部2和所述后端部3的边沿。由于直连杆6必然会导致阴影的存在,因此,本技术在非必要的连接位置用弯曲连杆7代替直连杆6,利用弯曲设计大大减少阴影。并且,所述弯曲连杆7内部为用于容纳电线的中空结构。电线可以从前端部2通过弯曲连杆7达到后端部3。为了保证灯架运动的稳定性,前端部2和后端部3分别都设置有灯脚。在前端部2,多个所述前灯脚21沿着所述前端部2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每一所述前灯脚21设置成一侧与所述前端部2连接,另一侧朝远离所述前端部2中心的方向延伸。在后端部3,多个所述后灯脚31沿着所述后端部3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每一所述后灯脚31设置成一侧与所述后端部3连接,另一侧朝远离所述后端部3中心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前后灯脚的数量都分别为四个。在同一个灯架上,四个所述前灯脚21沿着所述前端部2的周向间隔设置成十字形,而四个所述后灯脚31沿着所述后端部3的周向间隔设置成X字型。因此,在同一个灯架上,前后灯脚之间交错,保证了灯架上每个位置至少有3个脚和管壁接触,保持了行走的稳定性,也保证了在管道内材料的均匀固化。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前灯脚21和所述后灯脚31的另一侧都固定着具有第一直径的小轮子4。固定在灯脚另一侧的小轮子4能够在灯脚磕到内衬材料时作为灯脚的缓冲。所述小轮子4通过弹簧11与具有第二直径的大轮子5连接,其中,所述大轮子5与所述小轮子4的连线方向与所述前灯脚21或所述后灯脚31的延伸方向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所述前灯脚21或所述后灯脚31上的小轮子4和大轮子5的方向一致。并且,任一所述小轮子4或所述大轮子5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灯管8的轴线垂直。其中,所述第一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直径。大直径的大轮子5在管道内运动时能够避免在内衬上留下痕迹。所述弹簧11的中心线与所述小轮子4的转动中心线相同。因此,弹簧11能够在灯架被绊住时有个缓冲作用,另一方面也保护内衬材料不被硬性损坏。首端灯架前部设置有摄像装置1,而末端灯架的后部设置有与电缆连接的连接部9。在图1中只是示意性的画出了首端灯架和末端灯架,在首端灯架和末端灯架之间还可以插入多个灯架,以增加光照面积。而且,每相邻两个所述灯架之间通过通电的软管10连接。而且,首端灯架的前部还设置有与牵引绳连接的牵引部,以使得灯组能够在牵引绳的拉动下在管道内移动。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光固化灯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固化灯组,所述灯组由多个灯架首尾链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灯架包括:前端部、前灯脚、后端部、后灯脚、直连杆、灯管,所述灯管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中心;所述直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边沿;多个所述前灯脚沿着所述前端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前灯脚设置成一侧与所述前端部连接,另一侧朝远离所述前端部中心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后灯脚沿着所述后端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后灯脚设置成一侧与所述后端部连接,另一侧朝远离所述后端部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前灯脚和所述后灯脚的另一侧都固定着具有第一直径的小轮子,所述小轮子通过弹簧与具有第二直径的大轮子连接,所述大轮子与所述小轮子的连线方向与所述前灯脚或所述后灯脚的延伸方向相同;首端灯架的前部设置有摄像装置,末端灯架的后部设置有与电缆连接的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固化灯组,所述灯组由多个灯架首尾链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灯架包括:前端部、前灯脚、后端部、后灯脚、直连杆、灯管,所述灯管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中心;所述直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边沿;多个所述前灯脚沿着所述前端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前灯脚设置成一侧与所述前端部连接,另一侧朝远离所述前端部中心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后灯脚沿着所述后端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后灯脚设置成一侧与所述后端部连接,另一侧朝远离所述后端部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前灯脚和所述后灯脚的另一侧都固定着具有第一直径的小轮子,所述小轮子通过弹簧与具有第二直径的大轮子连接,所述大轮子与所述小轮子的连线方向与所述前灯脚或所述后灯脚的延伸方向相同;首端灯架的前部设置有摄像装置,末端灯架的后部设置有与电缆连接的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固化灯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灯架还包括弯曲连杆,所述弯曲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天婴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四叶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