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27951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具体为:

A new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imidazo isoquinoline compound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synthetic method of imidazo isoquinoline compou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合成领域,具体为一种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
技术介绍
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药、农药、高分子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突出的生物和医学活性。比如,Alpidem,Saripidem以及Necopidem等上市药物主要活性结构为咪唑并异喹啉(LifeSci,2006,79,287;J.Med.Chem.2006,49,3938)。近年来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高效构建已经成为了合成化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此类化合物最常规的合成方法需要在酸的催化下通过多步操作才能实现。但通过1,3-偶极[3+2]环加成来直接一步法构建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方法暂时还没有相关的文献及专利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廉价易得的异喹啉季铵盐为反应的起始原料,在碱性添加剂的协助下,通过与溶剂乙腈的环加成来高效合成咪唑并异喹啉类目标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所涉及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依次将具有结构(I)的异喹啉季铵盐以及碱性添加剂分散在结构(II)的乙腈溶剂中,经过加热搅拌,即可得到具有结构(III)的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所述的X为溴、氯或碘。所述的R1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苄氧基、苯基、4-甲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4-溴苯基、3-硝基苯基、3-氰基苯基、3-三氟甲苯基基、4-氟苯基或3-乙酰基苯基。所述的R2为氢、6-氯、6-三氟甲基、6-甲氧基、6-硝基或7-甲基。所述的碱性添加剂为碳酸钾、碳酸钠、磷酸钾、碳酸铯、乙酸钾、氢氧化钾、叔丁醇钾、叔丁醇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所述的反应温度为0℃—50℃,所述的反应时间为12—20h。有益效果:与现有化学合成领域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首次提供了一种以廉价易得的异喹啉季铵盐和腈类化合物作为反应的起始原料,通过加入碱性添加剂,在腈类化合物中加热搅拌来高效合成咪唑并异喹啉类目标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所涉及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原材料便宜、产物多样性、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图1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3,4制备的2-甲基-3-甲氧酰基咪唑并异喹啉(C)的核磁共振氢谱;图1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3,4制备的2-甲基-3-甲氧酰基咪唑并异喹啉(C)的核磁共振碳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依次将具有结构(I)的异喹啉季铵盐以及碱性添加剂分散在结构(II)的乙腈溶剂中,经过加热搅拌,即可得到具有结构(III)的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所述的X为溴、氯或碘。所述的R1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苄氧基、苯基、4-甲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4-溴苯基、3-硝基苯基、3-氰基苯基、3-三氟甲苯基基、4-氟苯基或3-乙酰基苯基。所述的R2为氢、6-氯、6-三氟甲基、6-甲氧基、6-硝基或7-甲基。所述的碱性添加剂为碳酸钾、碳酸钠、磷酸钾、碳酸铯、乙酸钾、氢氧化钾、叔丁醇钾、叔丁醇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所述的反应温度为0℃—50℃,所述的反应时间为12—20h。实施例1在一个洁净干燥的10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异喹啉季铵盐A(10mmol)、碳酸钾(14mmol),再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25ml乙腈作溶剂和反应试剂,将反应瓶置于25℃下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直接将反应混合物旋干,所得剩余物再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体积比为3:1)过柱分离,得到的目标产物为淡黄色固体,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分析,确认目标产物为2-甲基-3-甲氧酰基咪唑并异喹啉(C),产率为75%,结构如下所示:本实施例制备的产物C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1a所示,核磁共振碳谱如图1b所示。实施例2在一个洁净干燥的10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异喹啉季铵盐A(20mmol)、碳酸钾(25mmol),再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50ml乙腈作溶剂和反应试剂,将反应瓶置于30℃下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直接将反应混合物旋干,所得剩余物再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体积比为3:1)过柱分离,得到的目标产物为淡黄色固体,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分析,确认目标产物为2-甲基-3-甲氧酰基咪唑并异喹啉(C),产率为72%,结构如下所示:本实施例制备的产物C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1a所示,核磁共振碳谱如图1b所示。实施例3在一个洁净干燥的10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异喹啉季铵盐A(10mmol)、碳酸钠(15mmol),再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15ml乙腈作溶剂和反应试剂,将反应瓶置于30℃下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直接将反应混合物旋干,所得剩余物再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体积比为3:1)过柱分离,得到的目标产物为淡黄色固体,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分析,确认目标产物为2-甲基-3-甲氧酰基咪唑并异喹啉(C),产率为64%,结构如下所示:本实施例制备的产物C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1a所示,核磁共振碳谱如图1b所示。实施例4在一个洁净干燥的10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异喹啉季铵盐A(10mmol)、叔丁醇钾(15mmol),再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20ml乙腈作溶剂和反应试剂,将反应瓶置于40℃下反应18小时。反应结束后,直接将反应混合物旋干,所得剩余物再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体积比为3:1)过柱分离,得到的目标产物为淡黄色固体,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分析,确认目标产物为2-甲基-3-甲氧酰基咪唑并异喹啉(C),产率为68%,结构如下所示:本实施例制备的产物C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1a所示,核磁共振碳谱如图1b所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其中将异喹啉季铵盐以及碱性添加剂分散在乙腈溶剂中,再将得到的反应搅拌加热即可得到相应的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上述是对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一些修改对本领域专业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范围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依次将具有结构(I)的异喹啉季铵盐以及碱性添加剂分散在结构(II)的乙腈溶剂中,经过加热搅拌,即可得到具有结构(III)的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为溴、氯或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咪唑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1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苄氧基、苯基、4-甲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4-溴苯基、3-硝基苯基、3-氰基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美容唐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