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可靠的自动卸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77108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可靠的自动卸纱机,包括龙门支架、卸纱机构、水平导轨、水平直线驱动装置,龙门支架顶部固设水平导轨,卸纱机构垂直设于龙门支架一侧,水平直线驱动装置与龙门支架固接或铰接,卸纱机构包括卸纱架、卸纱托架、卸纱座、垂直导轨、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卸纱架垂直设置且顶部与水平导轨滑动连接和与水平直线驱动装置活动端固接或铰接,卸纱架一面的两侧分别固设垂直导轨,卸纱座两侧分别与垂直导轨滑动连接,卸纱座在面向龙门支架内部的一面固设多个与之垂直的卸纱托架,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与卸纱架顶部垂直固接且移动端与卸纱座固接或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可靠、卸纱效率高、纱卷不易变形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An efficient and reliable automatic yarn unload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fficient and reliable automatic yarn unload machine, including Longmen support, yarn unloading mechanism, horizontal guide and horizontal linear driving device. The top of the Longmen support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horizontal guide. The yarn unloading mechanism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side of the Longmen support, the horizontal linear driving device is fixed with the support or hinges of the Longmen support, and the yarn unloading mechanism includes the yarn unloading. The frame, the unload bracket, the unload seat, the vertical guide, the first vertical straight line drive device, the yarn unloading frame is vertically arranged and the top is connected with the horizontal guide, and the horizontal straight line driving device is fixed or hinged at the moving end. The vertical guide rail is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ide of the yarn unloading frame,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yarn unloading seat are slid together with the vertical guide, respectively.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gauze brackets are fixed on the side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Longmen bracket. The first vertical line driving device is fixed vertically to the top of the yarn unloading frame and the moving end is fixed or articulated with the unloading seat. The inven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ct and reliable structure, high yarn unloading efficiency, difficult deformation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of the yarn c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可靠的自动卸纱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纤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可靠、卸纱效率高、纱卷不易变形和适应性强的高效可靠的自动卸纱机。
技术介绍
玻璃纤维(英文原名为:glassfiber或fiberglass)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缺点是性脆,耐磨性较差。它是以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造成的,其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二十几个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1/5,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玻璃纤维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玻纤纱卷,即玻璃纤维纱卷,是由熔融后的玻璃液拉制而成的众多单根纤维所组成的丝束卷绕而成。现有技术中,拉丝车间在完成玻璃纤维卷绕工作后,由人工或专用设备将纱卷从拉丝机上取下放置到纱车的支撑杆上,通过穿梭车将载有多个纱卷的纱车输送到纱架位置,然后再由人工搬起抽筒、找头,最后分别逐一补充到纱架上。目前,玻纤纱卷每个纱卷重量在2~40kg,较轻的纱卷人工卸载尚能应付,但随着工艺的进步,大尺寸的纱卷越来越广泛,导致人工搬起抽筒、找头等卸载时劳动强度非常大且工作效率低下。另外,由于玻纤纱卷脆性较强,在人工卸纱时受力不均也易造成纱卷变形而断裂、损坏,严重影响纱卷的质量。虽然目前也有采用单臂卸纱机器人来配合纱车卸纱,以提高卸纱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纱卷变形。由于单臂卸纱机器人每次只能卸下一个纱卷,而且每次卸纱均需要人工配合来抽筒和找头,虽热劳动强度有所降低和卸纱效率有所提高,但人员每次均需要配合抽筒和找头,不仅卸纱效率仍降低,且人员安全隐患突出、劳动强度仍较高。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紧凑可靠、卸纱效率高、纱卷不易变形和适应性强的卸纱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可靠、卸纱效率高、纱卷不易变形和适应性强的高效可靠的自动卸纱机。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龙门支架、卸纱机构、水平导轨、水平直线驱动装置,所述龙门支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水平导轨,所述卸纱机构垂直设置于龙门支架的一侧,所述水平直线驱动装置与龙门支架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卸纱机构包括卸纱架、卸纱托架、卸纱座、垂直导轨、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所述卸纱架垂直设置且顶部与水平导轨滑动连接和与水平直线驱动装置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卸纱架面向龙门支架的内部的一面两侧分别固定设置相互平行的垂直导轨,所述卸纱座为框形结构且两侧分别与垂直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卸纱座在面向龙门支架的内部的一面固定设置有多个与之垂直的卸纱托架,所述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与卸纱架顶部垂直固定连接且移动端与卸纱座固定连接或铰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龙门支架的一侧设置卸纱机构,在卸纱机构上设置多个卸纱托架,然后以顶部的水平直线驱动装置及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实现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移动,纱车输送到位后,卸纱机构实现进给和上升动作,将纱车上的单侧多个纱卷一次性取下并回退暂存,然后通过人工把卸下的多个纱卷的内筒取下和找出线头,有效提高了卸纱效率和降低了劳动强度。2、本专利技术在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的移动端及卸纱座之间固定连接或铰接第二垂直直线驱动装置,能够在卸纱机构从纱车取下回退后,通过第二垂直直线驱动装置将卸纱座连同其上的纱卷整体一次或逐次下降,从而便于人工取下不同高度上的纱卷内筒和找出线头,既提高取内筒和找线头的效率,而且也显著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3、本专利技术在龙门支架的两侧分别设置面对面的卸纱机构,通过水平直线驱动装置配合同步连杆,能够同时进退的取下纱车两侧的多个纱卷,显著提高了卸纱效率。4、本专利技术在卸纱架上部固定设置滑轮,并通过滑轮及连接绳连接卸纱座及平衡板,通过平衡板对卸纱座及其上的卸纱托架形成重力平衡,从而可以有效减小第一及第二垂直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要求,既能减少垂直直线驱动装置的投入成本,而且也能有效降低能耗。5、本专利技术的卸纱架采用“T”形或“Г”形结构且顶部前后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卸纱机构水平移动的稳定性。6、本专利技术的卸纱托架固定设置有开口向上且与纱卷外径相适应的弧形托板或框形托板,既能够对纱卷形成多点乃至面支撑,有效减少纱卷的变形,而且也便于人工取下纱卷的内筒,且能适应不同外径的纱卷卸纱,提高了纱卷的适应性。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可靠、卸纱效率高、纱卷不易变形和适应性强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框形托板卸纱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之卸纱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之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弧形托板卸纱机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之俯视图;图6为图4之A-A向剖视图;图7为图6之B-B向剖视图;图中:1-龙门支架,2-卸纱机构,21-卸纱架,22-卸纱托架,23-卸纱座,24-垂直导轨,25-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6-第二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7-连接板,28-平衡板,29-滑轮,2A连接绳,3-水平导轨,4-水平直线驱动装置,5-同步连杆,6-防护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7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龙门支架1、卸纱机构2、水平导轨3、水平直线驱动装置4,所述龙门支架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水平导轨3,所述卸纱机构2垂直设置于龙门支架1的一侧,所述水平直线驱动装置4与龙门支架1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卸纱机构2包括卸纱架21、卸纱托架22、卸纱座23、垂直导轨24、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5,所述卸纱架21垂直设置且顶部与水平导轨3滑动连接和与水平直线驱动装置4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卸纱架21面向龙门支架1的内部的一面两侧分别固定设置相互平行的垂直导轨24,所述卸纱座23为框形结构且两侧分别与垂直导轨24滑动连接,所述卸纱座23在面向龙门支架1的内部的一面固定设置有多个与之垂直的卸纱托架22,所述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5与卸纱架21顶部垂直固定连接且移动端与卸纱座23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卸纱机构2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5的移动端及卸纱座23固定连接或铰接的第二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6。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同步连杆5,所述龙门支架1的两侧分别面对面设置有两个卸纱机构2,所述水平直线驱动装置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或铰接于一侧卸纱机构2上方的龙门支架1之横梁及另一侧卸纱机构2的卸纱架21,所述同步连杆5的中部与龙门支架1的顶部铰接且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卸纱机构2的卸纱架21顶部铰接。所述卸纱机构2还包括连接板27,所述卸纱机构2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5和/或第二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6,所述连接板27的顶端与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5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或铰接且底端与第二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6的一端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卸纱机构2还包括平衡板28、滑轮29、连接绳2A,所述卸纱架21的上部固定设置滑轮29,所述连接绳2A穿过滑轮29且一端与卸纱座2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2A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卸纱架21相对垂直导轨24的另一面的平衡板28固定连接。所述卸纱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效可靠的自动卸纱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可靠的自动卸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支架(1)、卸纱机构(2)、水平导轨(3)、水平直线驱动装置(4),所述龙门支架(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水平导轨(3),所述卸纱机构(2)垂直设置于龙门支架(1)的一侧,所述水平直线驱动装置(4)与龙门支架(1)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卸纱机构(2)包括卸纱架(21)、卸纱托架(22)、卸纱座(23)、垂直导轨(24)、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5),所述卸纱架(21)垂直设置且顶部与水平导轨(3)滑动连接和与水平直线驱动装置(4)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卸纱架(21)面向龙门支架(1)的内部的一面两侧分别固定设置相互平行的垂直导轨(24),所述卸纱座(23)为框形结构且两侧分别与垂直导轨(24)滑动连接,所述卸纱座(23)在面向龙门支架(1)的内部的一面固定设置有多个与之垂直的卸纱托架(22),所述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5)与卸纱架(21)顶部垂直固定连接且移动端与卸纱座(23)固定连接或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可靠的自动卸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支架(1)、卸纱机构(2)、水平导轨(3)、水平直线驱动装置(4),所述龙门支架(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水平导轨(3),所述卸纱机构(2)垂直设置于龙门支架(1)的一侧,所述水平直线驱动装置(4)与龙门支架(1)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卸纱机构(2)包括卸纱架(21)、卸纱托架(22)、卸纱座(23)、垂直导轨(24)、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5),所述卸纱架(21)垂直设置且顶部与水平导轨(3)滑动连接和与水平直线驱动装置(4)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卸纱架(21)面向龙门支架(1)的内部的一面两侧分别固定设置相互平行的垂直导轨(24),所述卸纱座(23)为框形结构且两侧分别与垂直导轨(24)滑动连接,所述卸纱座(23)在面向龙门支架(1)的内部的一面固定设置有多个与之垂直的卸纱托架(22),所述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5)与卸纱架(21)顶部垂直固定连接且移动端与卸纱座(23)固定连接或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可靠的自动卸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纱机构(2)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5)的移动端及卸纱座(23)固定连接或铰接的第二垂直直线驱动装置(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效可靠的自动卸纱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连杆(5),所述龙门支架(1)的两侧分别面对面设置有两个卸纱机构(2),所述水平直线驱动装置(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或铰接于一侧卸纱机构(2)上方的龙门支架(1)之横梁及另一侧卸纱机构(2)的卸纱架(21),所述同步连杆(5)的中部与龙门支架(1)的顶部铰接且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卸纱机构(2)的卸纱架(21)顶部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效可靠的自动卸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纱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灏泉伏王雄杨政荣徐勤坤胡志明夏飞胡刚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昆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云南柔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