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复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7229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模具的复位结构,包括机体,机体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机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包括复位箱,复位箱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表面通过连接套固定连接有复位杆,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套杆,第一伸缩套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该模具的复位结构,通过设置复位装置以及复位杆,在冲压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大大减小了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冲击力,即在合模时,由于上模与下模在合模过程中不再是刚性碰撞,避免上模或下模在合模过程中受到碰撞而损伤,延长了模具的寿命,稳定性高。

A reset structure of a mol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ld technical field, and discloses a reset structure of a mold, including an airframe. A universal wheel is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body, and a reset device is fixed on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dy. The reset device includes a reset box,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reset box are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and an internal sliding connection of the slot. A sliding bar is fixed on one side of the slide block. The sliding rod surface is fixed connected with a reset rod through a connecting sleeve. The bottom of the slide bar is fixed with a first telescopic sleeve rod, and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telescopic sleeve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spring. The reset structure of the die has a good cushioning effect in the stamping process by setting the reset device and the reset rod,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impact force between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that is, when the die and the lower die are no longer rigid collisions during the die closing, the upper die or the lower die can be prevented from being touched during the die closing process. Collision and damage extend the life and stability of the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的复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模具的复位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是注塑成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装备,注塑成型是将热熔状态的塑胶材料高速的注入到模具内具有所需形状的密闭成型空间中,等塑胶材料冷却固化后,打开模具将固化的塑胶加工物顶出,以获得成型品的方法,由于注塑成型方法具有成型费用低、成型周期短、成型过程简单及易于成型形状复杂的塑胶产品等特点,因此在塑胶产品制造领域应用极为普遍。注塑模具一般包括构成模具型腔的上模和下模,注塑时两模具合拢,原料通过入料孔进入模具型腔内,然后两模座分开,将成型后的产品由型腔内取出,该结构设计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在模具合模过程中,上模和下模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容易碰伤、撞坏上模或下模,不但大大增加了模具的维护及使用成本,还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为此,提出一种模具的复位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的复位结构,具备减轻冲击力以及保护产品质量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模具复位结构存在冲击力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减轻冲击力以及保护产品质量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的复位结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机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复位箱,所述复位箱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表面通过连接套固定连接有复位杆,所述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套杆,所述第一伸缩套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复位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套杆,所述第二伸缩套杆远离复位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靠近复位箱的一侧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二伸缩套杆、第二弹簧以及活动杆,所述复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优选的,所述复位杆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套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复位箱内腔的底部,所述第一伸缩套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贯穿复位箱与凹槽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模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形状为U型,所述安装槽的两侧通过固定块与机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机体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模,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浇注口。(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的复位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模具的复位结构,通过设置复位装置以及复位杆,在冲压过程中,下模被压下,带动复位杆向下运动,第一弹簧被压缩,进而带动活动杆向右运动,第二弹簧带动连接杆向右运动,冲压完成后,第一弹簧恢复原来状态,复位杆向上运动,使冲压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大大减小了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冲击力,即在合模时,由于上模与下模在合模过程中不再是刚性碰撞,避免上模或下模在合模过程中受到碰撞而损伤,延长了模具的寿命,稳定性高,不仅降低模具的维护及使用成本,而且保证产品质量,另外整体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利于广泛推广,保证了该模具的复位结构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复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2万向轮、3复位装置、301复位箱、302滑槽、303滑块、304滑杆、305连接套、306第一伸缩套杆、307第一弹簧、308活动杆、309连接杆、310第二伸缩套杆、311第二弹簧、4复位杆、401凹槽、5下模、6安装槽、7上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模具的复位结构,包括机体1,机体1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机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复位装置3,复位装置3包括复位箱301,复位箱301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02,滑槽3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03,滑块3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304,滑杆304表面通过连接套305固定连接有复位杆4,复位杆4的底部开设有凹槽401,滑杆30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套杆306,第一伸缩套杆30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复位箱301内腔的底部,第一伸缩套杆30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304,第一伸缩套杆306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307,复位箱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套杆310,第二伸缩套杆310远离复位箱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9,连接杆309靠近复位箱301的一侧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二伸缩套杆310、第二弹簧311以及活动杆308,活动杆3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9,活动杆308的另一端贯穿复位箱301与凹槽401活动连接,复位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5,通过设置复位装置3以及复位杆4,在冲压过程中,下模5被压下,带动复位杆4向下运动,第一弹簧307被压缩,进而带动活动杆308向右运动,第二弹簧311带动连接杆309向右运动,冲压完成后,第一弹簧307恢复原来状态,复位杆4向上运动,使冲压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大大减小了上模7与下模5之间的冲击力,即在合模时,由于上模7与下模5在合模过程中不再是刚性碰撞,避免上模7或下模5在合模过程中受到碰撞而损伤,延长了模具的寿命,稳定性高,不仅降低模具的维护及使用成本,而且保证产品质量,另外整体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利于广泛推广,保证了该模具的复位结构的实用性,下模5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安装槽6,且安装槽6的形状为U型,安装槽6的两侧通过固定块与机体1固定连接,机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模7,上模7上设置有浇注口。综上所述,该模具的复位结构,通过设置复位装置3以及复位杆4,在冲压过程中,下模5被压下,带动复位杆4向下运动,第一弹簧307被压缩,进而带动活动杆308向右运动,第二弹簧311带动连接杆309向右运动,冲压完成后,第一弹簧307恢复原来状态,复位杆4向上运动,使冲压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大大减小了上模7与下模5之间的冲击力,即在合模时,由于上模7与下模5在合模过程中不再是刚性碰撞,避免上模7或下模5在合模过程中受到碰撞而损伤,延长了模具的寿命,稳定性高,不仅降低模具的维护及使用成本,而且保证产品质量,另外整体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利于广泛推广,保证了该模具的复位结构的实用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模具的复位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的复位结构,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所述机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复位装置(3),所述复位装置(3)包括复位箱(301),所述复位箱(301)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02),所述滑槽(3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03),所述滑块(3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304),所述滑杆(304)表面通过连接套(305)固定连接有复位杆(4),所述滑杆(30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套杆(306),所述第一伸缩套杆(306)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307),所述复位箱(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套杆(310),所述第二伸缩套杆(310)远离复位箱(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9),所述连接杆(309)靠近复位箱(301)的一侧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二伸缩套杆(310)、第二弹簧(311)以及活动杆(308),所述复位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复位结构,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所述机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复位装置(3),所述复位装置(3)包括复位箱(301),所述复位箱(301)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02),所述滑槽(3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03),所述滑块(3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304),所述滑杆(304)表面通过连接套(305)固定连接有复位杆(4),所述滑杆(30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套杆(306),所述第一伸缩套杆(306)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307),所述复位箱(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套杆(310),所述第二伸缩套杆(310)远离复位箱(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9),所述连接杆(309)靠近复位箱(301)的一侧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二伸缩套杆(310)、第二弹簧(311)以及活动杆(308),所述复位杆(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三众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