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器及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26073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蒸发器及制冷系统,蒸发器包括空心筒体和换热管,空心筒体水平设置,将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液口以及第二出液口均开设在筒体的端面上;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上述蒸发器、具有闲置区域的冷凝器以及节流装置。蒸发器与压缩机、冷凝器装配时,由于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气口均开设在筒体的端面上,压缩机与蒸发器水平设置;将压缩机和蒸发器均安装在冷凝器壳体内的闲置区域中,使得蒸发器、压缩机与冷凝器装配在一个壳体内,使得制冷系统的尺寸为原来冷凝器的尺寸,高度也只是冷凝器的原来尺寸,整个制冷系统的结构紧凑,所占用的空间小;同时,便于将制冷系统进行移动。

A evaporator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evaporator and a refrigeration system. The evaporator comprises a hollow cylinder and a heat exchange tube, and the hollow cylinder is set horizontally, and the first inlet, the first gas outlet, the second inlet and the second outlet are all opened on the end of the cylinder,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heat transfer tube are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inlet and second outlet respectively. .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includes compressor, evaporator, condenser with idle area and throttling device. When the evaporator is assembled with the compressor and condenser, the compressor and the evaporator are set horizontally on the end of the cylinder, as the first inlet and first outlet are opened, and the compressor and the evaporator are installed in the idle area of the condenser's shell so that the evaporator, the compressor and the condenser are assembled in a shell. The size of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is the size of the condenser, the height of the condenser is only the original size of the condenser, the structure of the whole refrigeration system is compact and the space occupied is small;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nvenient to move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发器及制冷系统
本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蒸发器及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空调机主要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冷凝器再连接于蒸发器,制冷剂在管路中循环流动,以实现制冷或制热的过程。现有技术中蒸发器的结构,大多数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784014U公开的蒸发器,其主要包括水平设置的筒体,水平穿设在筒体内的换热管,沿竖直方向开设在筒体底部上的进液口,以及安装在进液口上的进液管;沿竖直方向开设在筒体顶部上的出气口,出气口上设置集气管,集气管连接于气液分离器。此结构的换热器,需要制冷的溶液从换热管的一端进入换热管内,并在换热管内流通;制冷剂从进液管被输送至筒体内腔中,与换热管内的溶液换热,换热后的溶液经换热管的另一端出口流出;制冷剂吸热形成蒸汽,在压缩机的抽吸作用下,蒸汽从出气口进入集气管内,进而流入气液分离器中,最后进入压缩机。但是,此结构的蒸发器,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出气口开设在蒸发器顶部上,一般将压缩机安装在蒸发器上方,使得整个空调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大,所占据的空间大;同时,由于进液口开设在筒体的底部上,需要将冷凝器安装在蒸发器的下方,否则需要将蒸发器垫高设置,使得蒸发器的进液口外漏,便于将管路安装在进液口上与冷凝器连接,也会引起制冷系统高度增加,连接的管路长度长,使得整个制冷系统的结构不紧凑;另外,现有技术中冷凝器的壳体内经常具有闲置区域,该闲置区域也没有得到利用。在装配制冷系统时,不能够实现将蒸发器与压缩机、冷凝器装配为一个整体,来减少制冷系统的尺寸,导致制冷系统的结构不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器与压缩机装配时,所占用的空间大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蒸发器,包括空心筒体,水平设置;其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液口以及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的上方;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其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进液口上,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出液口上;沿竖直方向上,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之间。优选地,上述的蒸发器,还包括分配管,水平安装在所述第一进液口上并位于所述筒体的内腔中,其壁面上开设至少一个配液口;所述分配管位于所述换热管的下方。优选地,上述的蒸发器,还包括集气管,水平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气口上并位于所述筒体内腔中,其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吸气口,所述集气管位于所述换热管的上方。优选地,上述的蒸发器,所述筒体包括呈空心内腔的本体,和安装在所述本体两端开口上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优选地,上述的蒸发器,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开设在同一所述端板上。优选地,上述的蒸发器,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开设在同一所述端板上。优选地,上述的蒸发器,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以及第二出液口均开设在所述第一端板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上的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气口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端板之间围成第一腔体;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将所述第一腔体分割为进液腔体和出液腔体的隔板;所述第二进液口位于所述进液腔体内,所述第二出液口位于所述出液腔体内。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蒸发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板上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围成回流腔体;所述换热管包括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进液口上,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端板上并与所述回流腔体连通的第一管路;和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端板上并与所述回流腔体连通,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出液口上的第二管路。优选地,上述的蒸发器,所述配液口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配液口分布在所述分配管的长度方向上;和/或所述吸气口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吸气口分布在所述集气管的长度方向上。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压缩机,水平设置,通过第三管路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出气口;冷凝器,一端通过第四管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另一端通过第五管路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所述第一进液口;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五管路上;所述冷凝器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闲置区域,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均水平安装在所述闲置区域内。优选地,上述的制冷系统,所述冷凝器的壳体为W形状,在两个V形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闲置区域;或者所述冷凝器体为蒸发式冷凝器,其壳体内放置集水箱的位置处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围成所述闲置区域。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蒸发器,包括空心筒体和换热管,空心筒体水平设置,将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液口以及第二出液口均开设在筒体的端面上;制冷剂经过第一进液口进入筒体内腔中,与换热管的溶液发生对流换热;换热管内的溶液向制冷剂释放热量,制冷剂吸热形成气体,气体经第一出气口排出蒸发器,进而被吸入到压缩机内。此结构的蒸发器,在与压缩机、冷凝器装配时;由于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气口均开设在筒体的端面上,则压缩机与蒸发器均水平设置,由于现有冷凝器的壳体内具有闲置区域,将水平设置的压缩机和蒸发器均安装在冷凝器壳体内的闲置区域中,使得蒸发器、压缩机与冷凝器装配在一个壳体内,从而使得制冷系统的尺寸为原来冷凝器的尺寸,高度也只是冷凝器原来的尺寸,使得整个制冷系统的结构紧凑,所占用的空间仅为冷凝器原来所占用的空间;同时,也便于将制冷系统进行移动。2.本技术提供的蒸发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进液口上的分配管,分配管安装在第一进液口上并位于筒体的内腔中,其壁面上开设至少一个配液口;所述分配管位于所述换热管的下方。分配管的设置,使得制冷剂先进入分配管内,再经其壁面上的多个配液口喷射向筒体的内腔中,从而使得换热管的不同位置处都能够及时地与制冷剂接触,改善换热效果和换热的均匀性。3.本技术提供的蒸发器,筒体包括呈空心内腔的本体,和安装在所述本体两端开口上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上述的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液口以及第二出液口,均开设在第一端板上,或者第二端板上,通过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的设置,便于在本体内安装分配管和集气管,以及换热管。4.本技术提供的蒸发器,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以及第二出液口均开设在所述第一端板上,使得蒸发器的第一出气口与压缩机的连接管路,以及换热管与外界连接的管路,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均位于用一侧,蒸发器与冷凝器、压缩机的装配关系更紧密,结构更紧凑。5.本技术提供的蒸发器,第一端板上还设置第一盖体,第一盖体与第一端板以及隔板之间分别形成进液腔体和出液腔体,溶液经进液腔体进入换热管内,待换热管内溶液与制冷剂换热后,再进入出液腔体内,使得换热管在筒体内腔中呈折弯排布,增大换热管内溶液与制冷剂的换热时间,改善换热效果;同时,进液腔体和出液腔体能够暂存溶液,便于根据需要调节或控制进入换热管内溶液的量,或者从换热管内溶液的流出量。6.本技术提供的蒸发器,所述配液口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配液口分布在所述分配管的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配液口不在同一高度上分布。多个配液口将制冷剂从不同方向喷射到筒体内腔中,并在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位置处均有制冷剂溶液喷射出去,使得位于筒体内腔中的制冷剂与换热管接触的面积增大,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蒸发器及制冷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筒体(1),水平设置;其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液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二进液口(13)以及第二出液口(14);所述第一出气口(12)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1)的上方;换热管(2),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其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进液口(13)上,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出液口(14)上;沿竖直方向上,所述换热管(2)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1)与所述第一出气口(1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筒体(1),水平设置;其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液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二进液口(13)以及第二出液口(14);所述第一出气口(12)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1)的上方;换热管(2),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其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进液口(13)上,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出液口(14)上;沿竖直方向上,所述换热管(2)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1)与所述第一出气口(1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配管(4),水平安装在所述第一进液口(11)上并位于所述筒体(1)的内腔中,其壁面上开设至少一个配液口(41);所述分配管(4)位于所述换热管(2)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气管(3),水平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气口(12)上并位于所述筒体(1)内腔中,其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吸气口(31),所述集气管(3)位于所述换热管(2)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包括呈空心内腔的本体,和安装在所述本体两端开口上的第一端板(15)和第二端板(1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1)和所述第一出气口(12)开设在同一所述端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液口(13)和所述第二出液口(14)开设在同一所述端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1)、所述第一出气口(12)、所述第二进液口(13)以及第二出液口(14)均开设在所述第一端板(15)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15)上的第一盖体(51),所述第一盖体(51)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端板(15)之间围成第一腔体;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