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锅炉置换炉底漏风降低空预器排烟温度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26021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站锅炉置换炉底漏风降低空预器排烟温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于锅炉炉底水冷壁集箱下方的风槽,风槽布置在锅炉炉前单侧、或布置在锅炉炉后单侧、或在锅炉炉前及炉后两侧,风槽喷出的热风形成位于锅炉炉底的风帘,风槽经由热风管与热风箱相连通。对湿排渣系统改造为干排渣系统的机组,由于设计阶段取用出渣口漏风系数偏低,而实际运行此处的漏风系数要高出不少,且难以控制,采用本系统后,可有效避免或减轻改造后空预器排烟温度上升的现象。

Power plant boiler replacing air leakage at bottom of furnace to reduce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of air prehea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ystem for reducing the exhaust temperature of an air preheater at the bottom of a boiler replacement furnace. The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air trough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cold wall set of the boiler bottom, and the wind trough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boiler before the boiler, or on the side of the boiler after the boiler furnace, or on both sides of the boiler furnace and after the furnace. The wind forms a wind curtain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oiler furnace, and the air trough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hot air box through a hot air pipe. Because the air leakage coefficient of the slag outlet is low in the design stage, the air leakage coefficient of the actual operation is quite a lot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esign stag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After this system, it can effectively avoid or reduce the smoke temperature rise phenomenon of the air preheater after the re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站锅炉置换炉底漏风降低空预器排烟温度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站锅炉置换炉底漏风降低空预器排烟温度的系统,属于锅炉

技术介绍
电站锅炉设备是大型火力发电厂的核心设备,其经济性能直接影响电厂的发电煤耗指标。其工作原理为通过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热量,加热水产生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锅炉系统的烟风系统如附图1所示,风机产生的冷风由冷风道8送入空气预热器7,加热后变成热风,通过热风风箱5送入燃烧器2,在炉膛1内燃料燃烧后产生烟气通过锅炉烟道6送入空气预热器7,提供加热热风的热源,然后从冷烟道9排出进入除尘器和脱硫系统,最后从烟囱排出。考虑排出灰渣需要,锅炉炉底3均设有排渣口4,燃料产生的炉渣落下通过锅炉底部排渣口后由出渣装置带走。锅炉炉膛内为负压,炉底的排渣口将吸入外界冷空气,即炉底漏风。锅炉炉膛出口氧量为在线监测值,燃烧总耗用空气量(包括通过空预器来的热风和炉本体漏风)和产生的烟气量在煤质为设计煤种时基本符合设计数值,若炉底排渣口漏风增加,意味着通过空预器的风量会减少,空预器冷却条件就比设计状态差,导致锅炉排烟温度上升。空预器二次风量变化对排烟温度等的影响幅度可参见附图2。这种现象在采用干排渣的锅炉上尤为明显,很多机组在将湿排渣系统改为干排渣后,同等运行状况下,排烟温度上升了8℃左右,发电煤耗增加1g/kwh以上。通过炉底出渣口进入炉膛的空气未通过空气预热器加热,导致炉膛温度降低,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干排渣系统锅炉机组普遍存在的空预器排烟温度偏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站锅炉置换炉底漏风降低空预器排烟温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于锅炉炉底水冷壁集箱下方的风槽,风槽布置在锅炉炉前单侧、或布置在锅炉炉后单侧、或在锅炉炉前及炉后两侧,风槽喷出的热风形成位于锅炉炉底的风帘,风槽经由热风管与热风箱相连通。优选地,在所述热风管上设有膨胀节。优选地,在所述热风管上设有风量可用风门,风量可用风门通过执行机构调节。优选地,若所述风槽布置在锅炉炉前单侧、或布置在锅炉炉后单侧,则在所述锅炉炉正对风槽封口的另一侧布置防磨板。优选地,在所述风槽的出风口下方设有围护板。本系统的基本思路为在锅炉炉底出渣口设置热风风帘,用热风置换此处的漏入炉膛冷风。通过在出渣口下方设置风槽,引入已通过空预器加热后且有一定压力的热风,风槽可以布置在单侧(炉前或炉后),也可布置在炉前后两侧,将热风呈水平或略上倾方向喷入出渣口,在出渣口断面上形成热风风帘,阻止炉外冷风从此处进入炉膛。这样送入炉膛的空气绝大部分为通过空预器加热过,通过空预器的风量增加,可有效消除空预器运行和设计偏差,避免排烟温度偏离设计值,同时由于炉膛漏入冷风大幅度下降,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燃烧效率。对湿排渣系统改造为干排渣系统的机组,由于设计阶段取用出渣口漏风系数偏低,而实际运行此处的漏风系数要高出不少,且难以控制,采用本系统后,可有效避免或减轻改造后空预器排烟温度上升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锅炉燃烧烟空气系统示意图;图2为二次风量变化和排烟温度、一次热风、二次热风温度变化关系示意图;图3为单侧布置炉底漏风置换系统图;图4为双侧布置炉底漏风置换系统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站锅炉置换炉底漏风降低空预器排烟温度的系统包括炉底水冷壁集箱下方设置的风槽14,风槽14从热风箱5中通过风管10引入热风。风槽喷出的热风构成风帘15,阻止出渣口4处冷漏风气流进入。风槽14可以单侧布置,即如图3所示,布置在锅炉炉前或炉后的单侧。风槽14也可以双侧布置,即如图4所示,布置在锅炉炉前及炉后。风槽14的布置视出渣口4的宽度大小和风压力情况确定。热风管10设膨胀节11,风量可用风门12通过执行机构13调节,风槽14由于自重较轻,一般可以考虑直接悬吊在锅炉炉底3的水冷壁水平部分下方。考虑热风管10和炉本体间存在温差,其热膨胀量差异由膨胀节11吸收。考虑锅炉本体1宽度较宽,风管10可设置数根(至少炉左右各1根)或增加断面尺寸,以保证风槽14内维持一定的风压和减少风槽14内部的压力不均匀幅度。若采用单侧布置(图3),正对风槽14封口的另一侧可布置防磨板16,避免气流带渣磨穿风口正对面的结构。为避免热风从出渣口漏出,风槽出风口下方应设置一定高度的围护板17,或和下方的出渣设备围护壳体通过膨胀节直接相连(此结构不属于本专利范围),并将喷入出渣口的热风喷出方向调整为上倾0~30°(具体取用数值在现场调试确定),避免热风外溢。喷入热风量需在现场调试确定。当风门12增大对空预器排烟温度变化影响接近零时,表明出渣口风帘已基本挡住漏入冷风,此时可固定风门开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站锅炉置换炉底漏风降低空预器排烟温度的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站锅炉置换炉底漏风降低空预器排烟温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于锅炉炉底(3)水冷壁集箱下方的风槽(14),风槽(14)布置在锅炉炉前单侧、或布置在锅炉炉后单侧、或在锅炉炉前及炉后两侧,风槽(14)喷出的热风形成位于锅炉炉底(3)的风帘(15),风槽(14)经由热风管(10)与热风箱(5)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站锅炉置换炉底漏风降低空预器排烟温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于锅炉炉底(3)水冷壁集箱下方的风槽(14),风槽(14)布置在锅炉炉前单侧、或布置在锅炉炉后单侧、或在锅炉炉前及炉后两侧,风槽(14)喷出的热风形成位于锅炉炉底(3)的风帘(15),风槽(14)经由热风管(10)与热风箱(5)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站锅炉置换炉底漏风降低空预器排烟温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风管(10)上设有膨胀节(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站锅炉置换炉底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坤王勇徐伟俊李鹏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