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晶取向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3277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晶取向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薄膜基底、反光膜、取向膜、液晶膜和保护膜。在自然光条件下,肉眼看不到该薄膜上的任何图案标识;偏振片置于防伪薄膜上方,眼睛位于偏振片上方观察,可以看到隐藏的防伪图案标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综合了图像防伪、数码防伪和材料体系的一种复合防伪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在一定时间内很难被仿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可在线生产,且成本低,适合批量化印刷和使用。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液晶取向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伪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液晶取向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
技术介绍
防伪产品是以防伪为目的,采用了防伪技术制成的,具有防伪功能的产品。现在市场上,从名牌奢侈品到生活日用品,甚至钱币,充满了假冒伪劣产品或山寨品。在烟草包装、酒类包装、药品包装、化妆品包装、彩票、发票等领域,防伪产品已广泛使用。但是目前防伪市场技术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防伪技术门槛低,容易制造和复制,导致造假者可以轻易制作防伪标签,比如:荧光油墨防伪、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数字水印防伪等。防伪技术的提升,成为遏制造假行为的关键因素。光学偏振防伪技术,利用光的偏振特性来提取防伪信息,是一种新型的防伪技术产品。而液晶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双折射特性,可以结构性地产生特定的相位延迟,为偏振防伪技术提供了可行性。通过摩擦取向或光取向等技术,将防伪标识转化为带有光学偏振特性的标识并印刷在标签中的液晶层,正常肉眼观察时无法看到,只有透过一张检偏器薄膜才能看到防伪标识。该技术是综合了图像防伪、数码防伪和材料体系的一种复合防伪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在一定时间内很难被仿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液晶取向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液晶取向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薄膜基底、反光膜、取向膜、液晶膜和保护膜。进一步地,所述取向膜是一层诱导液晶分子定向排列的化学材料。进一步地,所述液晶膜是一层液晶分子材料,液晶分子被图案化取向。进一步地,防伪图案标识转化为光的偏振信息。进一步地,防伪图案标识转化为液晶材料上液晶分子的不同取向。有益效果:本技术是综合了图像防伪、数码防伪和材料体系的一种复合防伪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在一定时间内很难被仿制;本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可在线生产,且成本低,适合批量化印刷和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基于液晶取向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基于液晶取向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的真伪检验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是多层膜系结构,包括薄膜基底1、反光膜2、取向膜3、液晶膜4和保护膜5,从下到上依次排列。其中,薄膜基底1是防伪薄膜的附着衬底,可以是任意材料;反光膜2是在薄膜基底1上涂覆的一层反光膜;取向膜3是一种可以诱导液晶分子定向排列的化学材料;液晶膜4是一层液晶分子材料;保护膜5是一层普通薄膜,用来保护结构不被损坏。本技术将防伪图案标识转化为光的偏振信息隐藏到薄膜中,防伪图案标识转移到薄膜中的液晶材料上表现为液晶分子的不同取向,在自然光条件下,肉眼看不到该薄膜上的任何图案标识;只有透过一张偏振片6后,才可以看到隐藏的防伪图案标识。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的真伪检验方法,自然光经过偏振片6后变成线偏振光,并向下透过保护膜5,再经过液晶膜4时,由于其液晶聚合物已被图案化地取向,所以光在经过有图案的区域时偏振态发生改变,而其余部分的偏振态未发生改变。随后被反射膜3反射,再一次经过液晶膜4、保护膜5和偏振片6,最终被眼睛7看到。此时有图案的区域和没有图案的区域会出现光线的明暗区别,从而看到特定的防伪图案标识,并且在旋转偏振片6时,会呈现不同的图案对比度。该防伪图案标识可以是特定的文字、字母或Logo等。本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可在线生产,且成本低,适合批量化印刷和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液晶取向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液晶取向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液晶取向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薄膜基底(1)、反光膜(2)、取向膜(3)、液晶膜(4)和保护膜(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晶取向技术的光学偏振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3)是一层诱导液晶分子定向排列的化学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晶取向技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飞曾爱军李建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