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千桂专利>正文

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及其建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2303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在建筑物外立面的室内侧设置滑轨和伸缩移动载人装置,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与滑轨相互配合,并能够沿滑轨伸出/缩回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开口;所述室内侧设有虚拟现实空间,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能够沿所述滑轨进入/离开所述虚拟现实空间,穿越建筑外立面,巧妙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游客体验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挖掘和丰富体验娱乐旅游资源和旅游形态;突破传统的旅游形态,创新更为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游客体验效果。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及其建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伸缩的平台,具体来说,是一种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及其建构方法,属于游乐体验设施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针对虚拟场景体验的游乐设施,一般为在室内营造的虚拟空间内有固定不动或局部移动的装置,体验者在此装置设备上进行娱乐体验活动。该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体验空间仅仅局限在单一的室内空间,体验效果比较单调,体验感不丰富,游客无法从室内营造的虚拟空间内过渡到室外且感受不到建筑户外的视觉、听觉、嗅觉等体验变化;游客体验的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效果还不够丰富;无法满足体验者日益增长的渗入探索和参与精神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及其建构方法,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挖掘和丰富体验娱乐旅游资源和旅游形态;突破传统的旅游形态,创新更为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游客体验效果。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在建筑物外立面的室内侧设置滑轨和伸缩移动载人装置,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与滑轨相互配合,并能够沿滑轨伸出/缩回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开口;所述室内侧设有虚拟现实空间,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能够沿所述滑轨进入/离开所述虚拟现实空间,穿越建筑外立面,巧妙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游客体验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物是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所述开口的部位设有门或窗。进一步的,所述虚拟现实空间的外形为球体或球体的一部分,其外壳上具有供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伸缩移动的球面状开口。更进一步的,所述滑轨下方设有滑轨支撑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虚拟现实空间呈圆柱状,其外壳上具有供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伸缩移动的弧面状开口。进一步的,所述虚拟现实空间具有出口与入口,所述出口与入口分别与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连通;出口的门为前后推拉式或左右移动式或上下移动式,入口的门也为前后推拉式或左右移动式或上下移动式。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为长条状结构,上端敞口,四周具有不影响感官的遮挡装置。再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开口的部位设有向内开启的门/窗。进一步的,室内/外侧具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触发设施。一种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构建方法,在建筑物外立面的室内侧设置滑轨和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与滑轨相互配合,并使其能够沿滑轨伸出/缩回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开口;室内侧配置虚拟现实空间,伸缩移动载人装置能够沿所述滑轨进入/离开所述虚拟现实空间,穿越建筑外立面,巧妙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游客体验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有效实现了“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中的瞬间转换过程的体验活动。2)体验者既能感受身处室内虚拟世界的宁静、欣喜和惊恐等,又领略到身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之外真实世界的危机、惊险和刺激等,体验者体验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体感等在短时间内均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其体验效果由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3)在穿越建筑外立面的同时,没有对建筑外立面效果造成破坏;既保持了建筑外立面效果的完整性,又使建筑外立面效果富有瞬间变化的奇特性。4)社会关注率将迅速提升,体验旅游的竞争力加大,知名度提高,集聚性的社会作用显著,将大大增强其游客体验的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游客体验效果,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均势必扩大,能够进一步提升景区或景点创新形象。5)有效拉动体验游客数量的增长,也将进一步提升景区或景点知名度,为景区或景点的游客增长和创新形象提升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些游客数量增长和创新形象提升,无疑将大幅度且有效提高景区的旅游营业额和旅游项目经济总收益。附图说明图1是滑轨与伸缩移动载人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全缩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俯视透视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全缩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全伸状态下的剖视图。图6是图5的俯视透视图。图7是虚拟现实空间的出入口及其开门/窗的示意图。图中,1.虚拟现实空间出口/入口的开门/窗,2.虚拟现实空间入口/出口的开门/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3、图5-6,一种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在建筑物外立面的室内侧设置滑轨和伸缩移动载人装置,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与滑轨相互配合,并能够沿滑轨伸出/缩回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开口;所述室内侧设有虚拟现实空间,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能够沿所述滑轨进入/离开所述虚拟现实空间,穿越建筑外立面,巧妙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游客体验效果。参见图3所述建筑物是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所述开口的部位设有门或窗。参见图2和5,所述虚拟现实空间的外形为球体或球体的一部分,其外壳上具有供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伸缩移动的球面状开口。参见图5,所述滑轨下方设有滑轨支撑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虚拟现实空间具有出口与入口,所述出口与入口分别与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连通;出口的门为前后推拉式或左右移动式或上下移动式,入口的门也为前后推拉式或左右移动式或上下移动式。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为长条状结构,上端敞口,四周具有不影响感官的遮挡装置。参见图1-2,所述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开口的部位设有向内开启的门/窗。在此实施例中,所述虚拟现实空间内/外具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触发设施。具体实施时,将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包括移动伸缩平台、防护栏杆或玻璃、以及所有相关在建筑室外的构件等)设置成为可移动伸缩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平台”,这套可移动伸缩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平台”在滑轨装置系统的辅助下可以从室内营造的虚拟空间内穿越建筑外立面到达建筑室外,感受建筑户外的视觉、听觉、嗅觉及味觉等体验变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滑轨装置系统的辅助下,可移动伸缩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平台”从建筑室外通过穿越建筑外立面移动回收至建筑室内的虚拟空间内。即:在建筑室内安装滑轨装置系统,将在室内所营造的虚拟空间内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及体验者通过该套滑轨装置系统移动到建筑室外,感受建筑户外的视觉、听觉、嗅觉及味觉等体验变化。若遇需要维修、遇狂风、遇暴雨、遇暴雪、或其他恶劣天气时,又通过该套滑轨装置系统将“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移动回收到建筑室内。实施步骤如下:1)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开窗或开门,可以是单开、双开、也可以是子母开或多开等形式,确保开窗/门后的建筑外立面安全有效。2)在建筑室内营造的虚拟空间内立面开窗或开门,即:开门或单开或对开,既可以设置为左右移动,也可以设置为前后推移或上下移动,作为体验者到虚拟空间内的出入口,要求此门可随时开启或随时关闭;另在接近建筑外立面处开窗或开门作为体验者从虚拟空间到建筑室外的出入口,也作为“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基础设备和构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及其建构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其特征在于:建筑物外立面的室内侧设有滑轨和伸缩移动载人装置,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与滑轨相互配合,并能够沿滑轨伸出/缩回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开口;所述室内侧设有虚拟现实空间,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能够沿所述滑轨进入/离开所述虚拟现实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是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所述开口的部位设有门或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现实空间的外形为球体或球体的一部分,其外壳上具有供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伸缩移动的球面状开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下方设有滑轨支撑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现实空间呈圆柱状,其外壳上具有供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伸缩移动的弧面状开口。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千桂
申请(专利权)人:王千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