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3003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材连接件,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板材,所述板材连接件包括:第一U形槽、第二U形槽和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一端与所述第一U形槽连接且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U形槽连接,所述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均为U形结构且两者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U形槽和所述第二U形槽用于匹配并卡紧所述板材,在所述第一U形槽和所述第二U形槽与所述板材进行装配的部位具有双层的结构,不仅能够更加稳固地卡紧所述板材,提高了连接件的结构强度,而且便于安装和拆分。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连接件
本技术属于五金器件领域,涉及一种板材连接件。
技术介绍
目前,中央空调和室内新风系统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中央空调和室内新风系统需要暖风/冷风通道进行室内外的通风和换气,由于通风道通常由室内延伸至室外,且受建筑的结构和通风道的尺寸影响,一般的通风道采用拼装制成,即连接件将长度较短的板材连接起来组成长度较长的通风道。现有技术中,连接件一般为具有螺栓孔的金属件,连接件将相邻的两个板材连接起来并采用螺栓固定,然而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板材连接不紧固以及板材扰动引起的板材局部破损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连接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板材连接不紧固和板材局部破损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板材连接件,用于连接板材,所述板材连接件包括:第一U形槽、第二U形槽和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一端与所述第一U形槽连接且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U形槽连接,所述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均为U形结构且两者开口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形槽包括第一线性臂、第二线性臂和第一U形臂,所述第一U形臂为弧形,所述第一线性臂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线性臂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U形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线性臂和所述第二线性臂连接,所述第二线性臂与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U形槽包括第三线性臂、第四线性臂和第二U形臂,所述第二U形臂为弧形,所述第三线性臂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四线性臂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U形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线性臂和所述第四线性臂连接,所述第四线性臂与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板材连接件包括用于定位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栓,所述第一定位孔贯通所述第一线性臂、所述第二线性臂以及所述连接梁,所述第一定位栓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板材连接件包括用于定位的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定位栓,所述第二定位孔贯通所述第三线性臂、所述第四线性臂以及所述连接梁,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栓相匹配。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板材连接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板材连接件包括用于匹配并卡紧所述板材的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在所述第一U形槽、所述第二U形槽与所述板材进行装配的部位具有双层结构,不仅能够更加稳固地卡紧所述板材,而且提高了板材连接件的结构强度。2、增大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板材匹配部位的体积,有效避免了由于通风道扰动而引起的连接件与板材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发生,提高通风道板材和板材连接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板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零件标号说明1第一U形槽11第一线性臂12第二线性臂13第一U形臂2第二U形槽21第三线性臂22第四线性臂23第二U形臂3连接梁4第一定位孔5第二定位孔6第一定位栓A板材连接件B板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为了能够详细地描述本技术,首先,接下来对本技术的一种板材连接件作具体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板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板材连接件,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板材,以满足板材拼装成通风道时的对通风道延伸长度的需求,所述板材连接件包括:第一U形槽1、第二U形槽2和连接梁3,所述连接梁3一端与所述第一U形槽1连接且所述连接梁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U形槽2连接,在拼装所述板材时,所述板材卡入所述第一U形槽1和第二U形槽2中,所述第一U形槽1和第二U形槽2均为U形结构且两者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U形槽1和第二U形槽2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述板材相匹配,进而加强了所述板材连接件与所述板材的配合紧固程度,防止板材扰动引起的板材与板材连接件之间的局部应力过度集中的现象发生,分散了所述板材与所述板材连接件之间的应力。另一方面,第一U形槽1与连接梁3的连接处以及第二U形槽2与连接梁3的连接处具有双层结构,增强了板材连接件自身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板材连接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形槽1包括第一线性臂11、第二线性臂12和第一U形臂13,所述第一U形臂13为弧形,所述第一线性臂1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线性臂12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U形臂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线性臂11和所述第二线性臂12连接,所述第二线性臂12与所述连接梁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形槽2包括第三线性臂21、第四线性臂22和第二U形臂23,所述第二U形臂23为弧形,所述第三线性臂2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四线性臂22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U形臂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线性臂21和所述第四线性臂22连接,所述第四线性臂22与所述连接梁3固定连接。具体的,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板材连接件A包括用于定位的第一定位孔4和第一定位栓6,所述第一定位孔4贯通所述第一线性臂11、所述第二线性臂12以及所述连接梁3,所述第一定位栓6与所述第一定位孔4相匹配;所述板材连接件A包括用于定位的第二定位孔5和第二定位栓(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二定位孔5贯通所述第三线性臂21、所述第四线性臂22以及所述连接梁3,所述第二定位孔5与所述第二定位栓相匹配。在进行装配的时,第一定位栓6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孔4并锁紧,第二定位栓贯穿所述第二定位孔5并锁紧,相邻两个板材B通过板材连接件A可拆卸连接;在进行拆分时,松紧第一定位栓6和第二定位栓即可完成板材B的拆分,提高了板材拼装成通风道时以及通风道拆分时候的便捷性。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板材连接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材连接件,用于连接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连接件包括:第一U形槽、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连接件,用于连接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连接件包括:第一U形槽、第二U形槽和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一端与所述第一U形槽连接且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U形槽连接,所述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均为U形结构且两者开口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槽包括第一线性臂、第二线性臂和第一U形臂,所述第一U形臂为弧形,所述第一线性臂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线性臂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U形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线性臂和所述第二线性臂连接,所述第二线性臂与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形槽包括第三线性臂、第四线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吉马暖通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