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2956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炉,燃烧炉底部固接有支撑架与输料斗,燃烧炉与输料斗之间设第一挡板,第一挡板顶部设搅拌构件,输料斗底部设第二挡板,燃烧炉一侧壁开口,开口处铰接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上设可视窗口,第三挡板相邻侧壁底部设进气口,燃烧炉中部于搅拌构件上方固接稳流构件,顶部固接圆台,圆台底部水平固接第一过滤板,顶部设出气口,出气口内水平固接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孔径大于第二过滤板,出气口与排气管连接,排气管中部设填充腔,填充腔内填充吸附有碱性溶液的过滤棉,排气管中部设正对于填充腔的进液口,进液口内设进液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效燃烧秸秆,便于回收燃烧后的灰分,避免环境污染。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燃烧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特别是一种秸秆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多年来农民对秸秆的处理方法一般为在田间就地燃烧。秸秆燃烧后的草木灰是一种质地疏松的热性速效肥,含有钾、磷、钙、镁、铁等有效养分。钾在植物体内能促进氮素代谢及糖类的合成与运输,可促进植株健壮的生长,增强其抗病虫与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能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但是直接就地燃烧秸秆会带来很多危害,例如,燃烧秸秆会造成雾霾天气,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与其他生物的健康构成威胁;燃烧秸秆时,容易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且直接就地燃烧秸秆,容易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破坏农田生态平衡,降低粮食产量。目前市面上开始出现一系列的秸秆燃烧炉,目前的秸秆燃烧炉普遍存在燃烧不充分,燃烧时气体及悬浮物会飘散出来,燃烧后的灰分不便于批量化回收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秸秆燃烧装置,能够高效燃烧秸秆,便于回收燃烧后的灰分,避免环境污染。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燃烧炉,所述燃烧炉底部固接有支撑架,燃烧炉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料斗,燃烧炉与输料斗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顶部设置有搅拌构件,所述输料斗为漏斗结构且底部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燃烧炉一侧壁开口,开口处铰接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上设置有可视窗口,所述第三挡板相邻的侧壁底部设置有进气口,燃烧炉内中部还固接有稳流构件,所述稳流构件位于所述搅拌构件上方,燃烧炉顶部固接有圆台,所述圆台底部水平固接有第一过滤板,圆台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内水平固接有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板的孔径,出气口外侧与排气管连接,所述排气管中部沿径向设置有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有吸附有碱性溶液的过滤棉,所述排气管中部还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正对于所述填充腔,进液口内设置有进液阀。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构件包括半圆形滑槽、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所述半圆形滑槽设置于第一挡板顶部,且其开口侧正对于第三挡板,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半圆形滑槽的圆心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通过滑块设置于半圆形滑槽内,并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三挡板设置于燃烧炉外侧,第一连接杆自由端顶部竖直固接有搅拌棒。进一步地,所述稳流构件包括第一稳流板、第二稳流板,所述第一稳流板、第二稳流板相对地固接于燃烧炉内壁两侧,第一稳流板高于第二稳流板,第一稳流板向第二稳流板侧向下倾斜,第二稳流板向第一稳流板侧向下倾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稳流板、第二稳流板均为镂空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一端插入燃烧炉侧壁底部的凹槽内,另一端通过卡销固定于燃烧炉另一侧壁底部与第一挡板匹配的通孔内,所述通孔四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二挡板铰接于输料斗底部并由卡销固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设备简单,便于检修,能够将秸秆进行集中高效处理,避免环境污染;将秸秆放在燃烧炉中燃烧,并通入空气,有利于秸秆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秸秆充分燃烧,避免因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燃烧炉中的搅拌构件对秸秆进行搅拌处理,能够促进秸秆充分燃烧;通过对秸秆燃烧后的灰分进行集中收集,便于批量化生产为化肥;秸秆燃烧装置不仅能够去除燃烧气体中的悬浮物,还能去除其中混合的对人或其他生物有害的酸性气体。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中:1.燃烧炉;2.支撑架;3.输料斗;4.第一挡板;5.凹槽;6.卡销;7.通孔;8.密封圈;9.第二挡板;10.半圆形滑槽;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三连接杆;14.滑块;15.搅拌棒;16.第三挡板;17.进气口;18.第一稳流板;19.第二稳流板;20.圆台;21.第一过滤板;22.出气口;23.第二过滤板;24.排气管;25.填充腔;26.过滤棉;27.进液口;28.进液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下图1、图2所示,一种秸秆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炉1,所述燃烧炉1底部固接有支撑架2,燃烧炉1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料斗3,燃烧炉1与输料斗3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4,所述第一挡板4一端插入燃烧炉1侧壁底部的凹槽5内,另一端通过卡销6固定于燃烧炉1另一侧壁底部与第一挡板4匹配的通孔7内,所述通孔7四周设置有密封圈8,当燃烧炉1内秸秆完全燃烧后,从燃烧炉1侧壁底部的凹槽5内抽出第一挡板4,燃烧后的灰分从燃烧炉1进入输料斗3内。所述输料斗3为漏斗结构且底部设置有第二挡板9,所述第二挡板9铰接于输料斗3底部并由卡销6固定,便于从第二挡板9处将灰分排出,漏斗结构的输料斗3底部开口较小,在排出灰分的时候能够有效避免灰分洒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第一挡板4顶部设置有搅拌构件,所述搅拌构件包括半圆形滑槽10、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第三连接杆13,所述半圆形滑槽10设置于第一挡板4顶部,且其开口侧正对于第三挡板16,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一端铰接于半圆形滑槽10的圆心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通过滑块14设置于半圆形滑槽10内,并与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杆1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13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接杆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三挡板16设置于燃烧炉1外侧,第一连接杆11自由端顶部竖直固接有搅拌棒15。通过来回推拉燃烧炉1外侧的第三连接杆13,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发生运动,由于第一连接杆11的自由端通过滑块14设置于半圆形滑槽10内,因此第一连接杆11只能沿着半圆形滑槽10旋转,从而带动搅拌棒15在燃烧炉1内部旋转,从而对燃烧炉1内部燃烧的秸秆进行搅拌处理,便于秸秆与空气接触,促进秸秆充分燃烧。所述燃烧炉1一侧壁开口,开口处铰接有第三挡板16,打开第三挡板16即可把秸秆放入燃烧炉1内部,还能从第三挡板16处点燃秸秆。所述第三挡板16上设置有可视窗口(未图示),便于从可视窗口观察秸秆的燃烧状况。所述第三挡板16相邻的侧壁底部设置有进气口17,从进气口17注入空气,便于秸秆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反应更彻底。燃烧炉1内中部还固接有稳流构件,所述稳流构件位于所述搅拌构件上方,所述稳流构件包括第一稳流板18、第二稳流板19,所述第一稳流板18、第二稳流板19相对地固接于燃烧炉1内壁两侧,第一稳流板18高于第二稳流板19,第一稳流板18向第二稳流板19侧向下倾斜,第二稳流板19向第一稳流板18侧向下倾斜。所述第一稳流板18、第二稳流板19均为镂空板。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一稳流板18、第二稳流板19底部能够汇聚在燃烧秸秆时跟随气体上浮的悬浮物,且镂空的第一稳流板18、第二稳流板19也能有效的传输气体,不会导致燃烧炉1内部气压急剧升高。燃烧炉1顶部固接有圆台20,所述圆台20底部水平固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秸秆燃烧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炉,所述燃烧炉底部固接有支撑架,燃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炉,所述燃烧炉底部固接有支撑架,燃烧炉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料斗,燃烧炉与输料斗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顶部设置有搅拌构件,所述输料斗为漏斗结构且底部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燃烧炉一侧壁开口,开口处铰接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上设置有可视窗口,所述第三挡板相邻的侧壁底部设置有进气口,燃烧炉内中部还固接有稳流构件,所述稳流构件位于所述搅拌构件上方,燃烧炉顶部固接有圆台,所述圆台底部水平固接有第一过滤板,圆台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内水平固接有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板的孔径,出气口外侧与排气管连接,所述排气管中部沿径向设置有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有吸附有碱性溶液的过滤棉,所述排气管中部还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正对于所述填充腔,进液口内设置有进液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构件包括半圆形滑槽、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所述半圆形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逸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