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消防逃生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2706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技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消防逃生隧道。包括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防渗保护层、上层行驶车道、下层行驶车道、下层排烟通道、通风与采光系统、交通灯、竖向承重墙、上层排烟通道、防撞保护垫、防火隔热墙、逃生通道、砾石粗砂层、消防喷水装置、车道结构底板、防火感应报警系统、上层逃生通道、下层逃生通道、通孔、抽烟机、防水布、海绵城市专用舱,在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的外侧设置连续的防渗保护层,双层消防逃生隧道上层设置有上层行驶车道、下层设置有下层行驶车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由于坍塌、火灾或隧道出口被堵死等事故导致隧道内人员不能脱险等问题,能够在危险事故到来之时,有效实现隧道内人员自救。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消防逃生隧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属于隧道技术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消防逃生隧道。
技术介绍
隧道及地下工程以其基本不占用地面土地资源的突出优势,在当今面临“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3大挑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正所谓“入地有戏”。近十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不单表现在隧道数量、隧道长度的增长上,而且在技术上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各种工法的应用方面也有不断突破。中国大部分地铁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包括部分公路、铁路隧道,尤其是浅埋山岭隧道与水下隧道。钻爆法施工长期主导中国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推进了中国设备的信息化和自动化进程,针对开挖和支护流水线作业,先后自主研制了液压凿岩台车、挖装机、自动机械化喷射混凝土设备、拱架安装机、移动栈桥、模板台车等一系列装备,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盾构、TBM掘进机长期以来依赖国外引进,但近年来以中铁装备为代表的中国厂家已实现了中国盾构和TBM的自主制造,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在地铁工程中广泛应用,并于2014年成功实现了超前地质预报装备的搭载。在大量工程实践中,不断创新了单护盾TBM和敞开式TBM技术,解决了TBM在软弱地层掘进脱困与市区沉降控制技术中的难题,形成了超浅埋、大宽度、小净距矩形顶管技术与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在甘肃引洮7号隧洞、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等工程中成功应用,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近年来,随着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埋深和长洞线隧道工程的不断增多,工程勘察综合利用了遥测遥感、多点高频物探、GIS、GPS等技术,不仅提高了勘测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了控制精度的等级。设计技术方面引入了BIM技术,隧道设计逐步重视交通和建造艺术的双重功效,在隧道扁平度和埋深方面均有较大突破,涌现出一批新型隧道结构形式,诸如分岔隧道等,并形成了地下立体互通的设计理念,立体交叉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隧道和地铁中,如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但是现有的隧道大多都是直接贯通的,缺乏必要的逃生通道,这样在坍塌、火灾或隧道出口被堵死等事故发生时,隧道内人员不能及时脱险,隧道内人员无法实现自救,地质因素中,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坍塌事故时有发生。工程地质灾害所引发的隧道坍塌事故也非常多,而且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逃生措施。地下水、渗透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也会加剧隧道结构的失稳和坍塌。有的隧道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各工序间距拉的过长,地层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塌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受力性能好,承载力强,质量稳定的双层消防逃生隧道,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由于坍塌、火灾或隧道出口被堵死等事故导致隧道内人员不能脱险问题,能够在危险事故到来之时,有效实现隧道内人员自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双层消防逃生隧道,包括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防渗保护层(2)、上层行驶车道(3)、下层行驶车道(4)、下层排烟通道(5)、通风与采光系统(6)、交通灯(7)、竖向承重墙(8)、上层排烟通道(9)、防撞保护垫(10)、防火隔热墙(11)、逃生通道(12)、砾石粗砂层(13)、消防喷水装置(14)、车道结构底板(15)、防火感应报警系统(16)、上层逃生通道(17)、下层逃生通道(18)、通孔(19)、抽烟机(20)、防水布(21)、海绵城市专用舱(22);在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的外侧设置连续的防渗保护层(2),双层消防逃生隧道的上层设置有上层行驶车道(3)、下层设置有下层行驶车道(4),左侧设置有下层排烟通道(5)、上层排烟通道(9),右侧设置有上层逃生通道(17)、下层逃生通道(18),上层行驶车道(3)靠近上层逃生通道(17)一侧设置多个逃生通道(12),下层行驶车道(4)靠近下层逃生通道(18)一侧设置多个逃生通道(12),双层消防逃生隧道的下方设置有砾石粗砂层(13),同时还设置有通风与采光系统(6)、交通灯(7)、消防喷水装置(14)、防火感应报警系统(16)和抽烟机(20);防火隔热墙(11)设置在竖向承重墙(8)旁边,靠近下层排烟通道(5)、上层排烟通道(9)、上层逃生通道(17)、下层逃生通道(18)一侧;通孔(19)连通上层行驶车道(3)和上层排烟通道(9);同时通孔(19)连通下层行驶车道(4)和下层排烟通道(5);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的内侧设置连续的防水布(21),上层行驶车道(3)、下层行驶车道(4)两侧竖向承重墙(8)的底部均分别设置连续的防撞保护垫(10);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竖向承重墙(8)、车道结构底板(15)共同构成横纵交错的空间协同受力的格构式横断面;海绵城市专用舱(22)设置在双层消防逃生隧道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的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采用硬度较大的防水混凝土制作而成,优先采用装配式作业,装配接缝优先采用环向错缝和纵向错缝,且对接缝进行防水处理。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渗保护层(2)采用水泥砂浆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塑料防水板防水层、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层的一种或多种,当采用单一防水层时,优先采用两层及以上的防水方式。进一步地,所述的车道结构底板(15)包括腹板(15-1)、翼缘板(15-2)、环形肋(15-3)、类矩形空腔(15-4)、槽形板连接螺栓(15-5),在两腹板(15-1)之间设置若干环形肋(15-3),环形肋(15-3)优先均匀分布,且上部与翼缘板(15-2)整体连接,环形肋(15-3)上开设类矩形空腔(15-4),空腔为矩形,且在矩形的四角采用圆弧过渡,两腹板(15-1)之间采用槽形板连接螺栓(15-5)连接;车道结构底板(15)优先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拼装,采用槽形梁、T形梁、马蹄形梁或箱型梁,优先采用格构式槽形梁。进一步地,所述的竖向承重墙(8)优先采用轻质高强度耐火墙,优先采用预制装配式安装;防火隔热墙(11)优先采用混凝土结构,且优先添加纤维,纤维优先采用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撞保护垫(10)优先采用聚氨酯橡胶制作而成,并且防撞保护垫(10)的厚度优先设置在20~30c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水布(21)采用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PTFE膜)与布料混合制作,并作三层复合而成,防水布(21)的外侧涂抹有防渗水泥层加以保护。进一步地,所述的海绵城市专用舱(22)内部设置有防水层,用于进行污水的排放与收集,并进行储存与释放;海绵城市专用舱(22)内部设置有雨水管道或海绵城市专用舱(22)的整个舱体作为雨水管道。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层逃生通道(17)、下层逃生通道(18)用于作为人行舱、自行车舱、紧急疏散通道;上层逃生通道(17)、下层逃生通道(18)有多个直接通往外部地表的紧急疏散通道,且优先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的逃生通道(12)优先等间距布置,间距优先设置在40~50m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是构造简单、受力性能好,承载力强,质量稳定,上层行驶车道、下层行驶车道两侧竖向承重墙的底部均分别设置连续的防撞保护垫,其缓冲减震性好,能吸收部分撞击能量,而且具有较强的坚固性和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层消防逃生隧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消防逃生隧道,包括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防渗保护层(2)、上层行驶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消防逃生隧道,包括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防渗保护层(2)、上层行驶车道(3)、下层行驶车道(4)、下层排烟通道(5)、通风与采光系统(6)、交通灯(7)、竖向承重墙(8)、上层排烟通道(9)、防撞保护垫(10)、防火隔热墙(11)、逃生通道(12)、砾石粗砂层(13)、消防喷水装置(14)、车道结构底板(15)、防火感应报警系统(16)、上层逃生通道(17)、下层逃生通道(18)、通孔(19)、抽烟机(20)、防水布(21)、海绵城市专用舱(22),其特征在于:在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的外侧设置连续的防渗保护层(2),双层消防逃生隧道的上层设置有上层行驶车道(3)、下层设置有下层行驶车道(4),左侧设置有下层排烟通道(5)、上层排烟通道(9),右侧设置有上层逃生通道(17)、下层逃生通道(18),上层行驶车道(3)靠近上层逃生通道(17)一侧设置多个逃生通道(12),下层行驶车道(4)靠近下层逃生通道(18)一侧设置多个逃生通道(12),双层消防逃生隧道的下方设置有砾石粗砂层(13),同时还设置有通风与采光系统(6)、交通灯(7)、消防喷水装置(14)、防火感应报警系统(16)和抽烟机(20);防火隔热墙(11)设置在竖向承重墙(8)旁边,靠近下层排烟通道(5)、上层排烟通道(9)、上层逃生通道(17)、下层逃生通道(18)一侧;通孔(19)连通上层行驶车道(3)和上层排烟通道(9);同时通孔(19)连通下层行驶车道(4)和下层排烟通道(5);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的内侧设置连续的防水布(21),上层行驶车道(3)、下层行驶车道(4)两侧、竖向承重墙(8)的底部均分别设置连续的防撞保护垫(10);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竖向承重墙(8)、车道结构底板(15)共同构成横纵交错的空间协同受力的格构式横断面;海绵城市专用舱(22)设置在双层消防逃生隧道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消防逃生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采用硬度较大的防水混凝土制作而成,采用装配式作业,装配接缝采用环向错缝和纵向错缝,且对接缝进行防水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消防逃生隧道,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杨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