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18618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第一后模板、第二后模板、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和底板,前模板和第一后模板之间设有第一模仁,第一、二后模板之间设有第二模仁;顶针板上设有顶针,第二后模板上固定有油缸,油缸能够带动第一顶针板前后运动以将成型于第一模仁内的产品顶出;第二顶针板与第一后模板固定连接,压铸机顶杆穿过底板固定于第二顶针板上,压铸机顶杆能够带动第二顶针板前后移动以将第二模仁内的漆渣顶出。该压铸模具结将传统的两个模板结构改设计为三模板结构,一个模板用于产品的成型,另一个模板用于排渣和顶出,从而解决了产品柱位较高较多时,产品填充不良的问题,提高压铸产品的品质。 1

Die casting di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e-casting mould structure comprises a front plate, the first second templates, template, after the first thimble plate, second thimble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between the template and the first tem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old, between the first, second is provided with a template after the second mock exam benevolence;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thimble thimble, second A cylinder is fixed on the template, the cylinder can drive the first movement to the ejector plate before and after molding to the first mold kernel products out of the top second; thimble plate and the first after the tem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die casting rod through a bottom plate fixed on the second top ejector plate, casting rod can drive the second top before and after the thimble plate moved to the kernel of the second mock exam The lacquer dregs are top out. The die casting die is designed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wo template structures into three template structures. One template is used for the molding of the products. The other is used for slag discharge and ejection,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filling of the product when the product has a higher column position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die-casting product.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铸模具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压铸模具,一般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内设置前模仁,后模内设置后模仁,模具开合模成型产品,但由于该现有的压铸模具结构,料位和排渣及顶出结构均在后模仁内,因此在采用该压铸模具生产柱位较高较多的产品时,受到产品结构的限制,模块开模压铸产品时,会发生柱位填充不良,从而导致压铸成型产品的精度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结构,能够有效解决柱位较高较多产品填充不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铸模具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第一后模板、第二后模板、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和底板,所述前模板和第一后模板之间设有用于成型产品的第一模仁,所述第一后模板和第二后模板之间设有用于排渣的第二模仁;所述第一顶针板上设有第一顶针,所述第一顶针活动穿过所述第二后模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后模板的第一模仁上,所述第二后模板上固定有油缸,所述油缸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顶针板前后运动以将成型于所述第一模仁内的产品顶出;所述第二顶针板与所述第一后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针板上设有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活动穿过所述第一顶针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后模板上的第二后模仁,压铸机顶杆穿过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所述压铸机顶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顶针板前后移动以将所述第二模仁内的漆渣顶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顶针板的四角分别设有回针,所述回针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后模板和第一后模板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后模板的四角分别设有导柱,所述导柱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后模板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顶针板与所述第一后模板通过连杆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第二顶针位置处固定设有镶针,所述第二顶针板上的第二顶针孔为三段式:第二顶针孔的第一段半径与所述镶针的半径相同,第二顶针孔的第二段半径与所述第二顶针的沉头部半径相同,第二顶针孔的第三段半径与所述第二顶针的顶针半径相同,且所述第二顶针孔的第二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顶针的沉头部的长度;所述第二顶针板未顶出状态时,所述镶针的端部活动穿过所述第二顶针孔的第一段延伸至第二顶针孔的第二段内并顶置于所述第二顶针的沉头部的外端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压铸模具结将传统的两个模板结构改设计为三模板结构,一个模板用于产品的成型,即料位,另一个模板用于排渣和顶出,从而解决了产品柱位较高较多时,产品填充不良的问题,提高压铸产品的品质。另外,该压铸模具结构还设置了延迟顶出结构,防止顶针受力过大出现顶针折弯或断针现象,提高顶针寿命和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开模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顶针板顶出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顶针板复位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顶针板顶出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顶针板顶出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顶针板顶出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三;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顶针板复位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合模状态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前模板;2——第一后模板;3——第二后模板;4——第一顶针板;5——第二顶针板;6——底板;7——油缸;8——压铸机顶杆;9——连杆;10——镶针;11——产品;31——导柱;41——第一顶针;42——回针;51——第二顶针;52——第二顶针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专利技术专利涵盖范围之内。参阅图1-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1、第一后模板2、第二后模板3、第一顶针板4、第二顶针板5和底板6,所述前模板和第一后模板之间设有用于成型产品的第一模仁,所述第一后模板和第二后模板之间设有用于排渣的第二模仁;所述第一顶针板上设有第一顶针41,所述第一顶针活动穿过所述第二后模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后模板的第一模仁上,所述第二后模板上固定有油缸7,所述油缸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顶针板前后运动以将成型于所述第一模仁内的产品顶出;所述第二顶针板与所述第一后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针板上设有第二顶针51,所述第二顶针活动穿过所述第一顶针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后模板上的第二后模仁,压铸机顶杆8穿过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所述压铸机顶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顶针板前后移动以将所述第二模仁内的漆渣顶出。其中,所述第一顶针板的四角分别设有回针42,所述回针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后模板3和第一后模板2内。所述第二后模板的四角分别设有导柱31,所述导柱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后模板内。所述第二顶针板与所述第一后模板通过连杆9固定连接。另外,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第二顶针位置处固定设有镶针10,所述第二顶针板上的第二顶针孔52为三段式:第二顶针孔的第一段半径与所述镶针的半径相同,第二顶针孔的第二段半径与所述第二顶针的沉头部半径相同,第二顶针孔的第三段半径与所述第二顶针的顶针半径相同,且所述第二顶针孔的第二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顶针的沉头部的长度;所述第二顶针板未顶出状态时,所述镶针的端部活动穿过所述第二顶针孔的第一段延伸至第二顶针孔的第二段内并顶置于所述第二顶针的沉头部的外端面上。该压铸模具结构的工作流程如下:第一步,开模:参阅图4,压铸机驱动第一后模板2、第二后模板3、第一顶针板4、第二顶针板5和底板6一起向外运动和前模板1分离,实现开模。第二步,第一顶针板顶出产品:参阅图5,油缸7带动第一顶针板4向前运动,第一顶针板4上的第一顶针41将成型于第一后模板2的第一模仁内的产品11顶出。第三步,第一顶针板复位,取出产品:参阅图6,油缸7带动第一顶针板4向后运动回位,取出产品11。第四步,第二顶针板顶出排渣(运用延迟顶出):参阅图7-9,压铸机顶杆顶出第二顶针板5时,第二顶针板先向前运动一段行程,而第二顶针由于第二顶针孔的第二段长度大于第二顶针的沉头部长度,因此第二顶针板开始向前运动时,第二顶针不动,直至第二顶针的沉头部抵靠至第二顶针孔的第一段端部后,第二顶针才随第二顶针板一起向前运动,当第二顶针随第二顶针板向前运动至第二模板上时,由于第一模板和第二顶针板固定一起并随第二顶针板一起向前运动,从而第二顶针将第二模仁内的漆渣顶出,实现排渣功能。第五步,第二顶针板复位:参阅图10,第二顶针板和第一模板在压铸机顶杆的作用下回位。第六步,合模:参阅图11,压铸机驱动第一后模板2、第二后模板3、第一顶针板4、第二顶针板5和底板6一起向内运动和前模板1合模,完成一次产品成型。该压铸模具由于设置了两个模板和两个模仁,第二后模仁用于排渣,可以将柱位内部的空气有效的排出,并且可以将多余的冷料排净,有效解决产品填充不良的问题,提高压铸产品品质。由此可见,该压铸模具结将传统的两个模板结构改设计为三模板结构,一个模板用于产品的成型,即料位,另一个模板用于排渣和顶出,从而解决了产品柱位较高较多时,产品填充不良的问题,提高压铸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铸模具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铸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1)、第一后模板(2)、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1)、第一后模板(2)、第二后模板(3)、第一顶针板(4)、第二顶针板(5)和底板(6),所述前模板和第一后模板之间设有用于成型产品的第一模仁,所述第一后模板和第二后模板之间设有用于排渣的第二模仁;所述第一顶针板上设有第一顶针(41),所述第一顶针活动穿过所述第二后模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后模板的第一模仁上,所述第二后模板上固定有油缸(7),所述油缸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顶针板前后运动以将成型于所述第一模仁内的产品顶出;所述第二顶针板与所述第一后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针板上设有第二顶针(51),所述第二顶针活动穿过所述第一顶针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后模板上的第二后模仁,压铸机顶杆(8)穿过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所述压铸机顶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顶针板前后移动以将所述第二模仁内的漆渣顶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板的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坤季鸭龙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上达精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