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利文专利>正文

一种晚秋莴笋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21080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晚秋莴笋高产栽培方法,包括整地施肥、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定值、追肥、采收,在土壤中加入土壤调理剂,土壤调理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草炭土40‑50、老陈醋10‑20、炉灰渣10‑20、竹炭粉5‑8、聚乙二醇1‑2、纳米玉石粉2‑3、泡花碱2‑3、羧甲基纤维素钠1‑2、丙环唑制剂1‑2,很大的改善了莴笋对土壤的适应性,改良土壤品质,提高了成品莴笋的质量。 1

A high yield cultivation method of lettuce in late autum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 yield cultivation method of lettuce in the late autumn, which includes field fertilization, seed treatment, timely sowing, setting, dressing and harvesting, and adding soil conditioner in the soil. The soil conditioner is made up of the raw material of the following weight: 40, 10, 20, 10, 20 and 5 bamboo charcoal powder 8. 1 of polyethylene glycol, 2, 2, 3, 2, 3, 1, 1, 1, 1, 2, greatly improved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lettuce to the soil,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he soil 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he finished lettuce.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晚秋莴笋高产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蔬菜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晚秋莴笋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莴笋为菊科蔬菜作物种类,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变白绿色。一到二年生蔬菜,主要食用肉质嫩茎,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茎、叶中含莴苣素,内含莴苣素,味苦,有镇痛的作用,莴笋的适应性强,莴笋的栽培分为春秋两季;秋季栽培的莴笋,到次年4月上旬即可收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晚秋莴笋高产栽培方法,以提高莴笋植株产量,增加突然营养和莴笋的抗病虫害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晚秋莴笋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施肥: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每亩施入生物菌肥肥1-1.2吨,硫酸钾复合肥50kg,晒垡7-10天后精细整地起畦,畦宽约1m,畦高20-30cm,将土壤调理剂撒于地表,每亩30-40kg,深翻20-30cm;(2)适时播种:9月初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kg,种子播好后,用细土覆盖,盖土厚度以看不见种子露出为宜,然后在上面盖上稻草、树叶;(3)定值:在秧苗达到四叶一心时开始移栽,移栽前用甲基硫菌灵500倍液喷洒土地,每亩移栽6300-6700株苗,移栽时淘汰茎部已膨大的苗子,以免早期抽苔;(4)追肥:种植后1周每亩追施尿素3-4kg,在莲座期每亩追施尿素4-6kg和硫酸钾2-2.5kg,在快速生长初期每亩追施尿素8-9kg和硫酸钾2-2.5kg;(5)采收:当莴笋主茎顶端和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就可采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的土壤调理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草炭土40-50、老陈醋10-20、炉灰渣10-20、竹炭粉5-8、聚乙二醇1-2、纳米玉石粉2-3、泡花碱2-3、羧甲基纤维素钠1-2、丙环唑制剂1-2。优选地,所述土壤调理剂由以下方法制成:将草炭土、老陈醋混合,搅拌10-20分钟,得预混料;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到6-8倍水中,搅拌均匀后加入竹炭粉、炉灰渣,40-50℃下加热搅拌20-30分钟,加入预混料以及原料中剩余的聚乙二醇、纳米玉石粉、泡花碱、丙环唑制剂,300-400转/分搅拌分散10-15分钟,烘干,过筛,即得所述土壤调理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播种前还包括种子处理步骤,具体为:在播种前将种子晒1-2天,挑选籽粒饱满的种子,将挑选好的种子放到清水中浸泡4-6小时,取出,沥干;然后捞出投入浸种液中浸种15-20分钟,取出洗净,用纱布包好放在15-20℃的条件下催芽3-4天至80%种子露白。优选地,所述浸种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2-3%氯化钠、0.1-0.2%双乙酸钠、0.2-0.4%维生素、其余为水。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莴笋的栽培方法科学合理,加入的土壤调理剂很大的改善了莴笋对土壤的适应性,改良土壤品质,提高了成品莴笋的质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1)整地施肥: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每亩施入生物菌肥肥1吨,硫酸钾复合肥50kg,晒垡7-10天后精细整地起畦,畦宽约1m,畦高20-30cm,将土壤调理剂撒于地表,每亩40kg,深翻20-30cm;土壤调理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草炭土48、老陈醋12、炉灰渣15、竹炭粉6、聚乙二醇1、纳米玉石粉1.5、泡花碱2、羧甲基纤维素钠1.8、丙环唑制剂1.2;土壤调理剂的具体制备方法:将上述草炭土、老陈醋混合,搅拌10-20分钟,得预混料;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到6-8倍水中,搅拌均匀后加入竹炭粉、炉灰渣,40-50℃下加热搅拌20-30分钟,加入预混料以及原料中剩余的聚乙二醇、纳米玉石粉、泡花碱、丙环唑制剂,300-400转/分搅拌分散10-15分钟,烘干,过筛,即得所述土壤调理剂;(2)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将种子晒1-2天,挑选籽粒饱满的种子,将挑选好的种子放到清水中浸泡4-6小时,取出,沥干;然后捞出投入浸种液中浸种15-20分钟,取出洗净,用纱布包好放在15-20℃的条件下催芽3-4天至80%种子露白;浸种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2.4%氯化钠、0.2%双乙酸钠、0.4%维生素、97%水;(3)适时播种:9月初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kg克,种子播好后,用细土覆盖,盖土厚度以看不见种子露出为宜,然后在上面盖上稻草、树叶;(4)定值:在秧苗达到四叶一心时开始移栽,移栽前用甲基硫菌灵500倍液喷洒土地,每亩移栽6400株苗,移栽时淘汰茎部已膨大的苗子,以免早期抽苔;(5)追肥:种植后1周每亩追施尿素4kg,在莲座期每亩追施尿素4kg和硫酸钾2kg,在快速生长初期每亩追施尿素9kg和硫酸钾2.5kg;(6)采收:当莴笋主茎顶端和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就可采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晚秋莴笋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晚秋莴笋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施肥: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每亩施入生物菌肥肥1-1.2吨,硫酸钾复合肥50kg,晒垡7-10天后精细整地起畦,畦宽约1m,畦高20-30cm,将土壤调理剂撒于地表,每亩30-40kg,深翻20-30cm;(2)适时播种:9月初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kg,种子播好后,用细土覆盖,盖土厚度以看不见种子露出为宜,然后在上面盖上稻草、树叶;(3)定值:在秧苗达到四叶一心时开始移栽,移栽前用甲基硫菌灵500倍液喷洒土地,每亩移栽6300-6700株苗,移栽时淘汰茎部已膨大的苗子,以免早期抽苔;(4)追肥:种植后1周每亩追施尿素3-4kg,在莲座期每亩追施尿素4-6kg和硫酸钾2-2.5kg,在快速生长初期每亩追施尿素8-9kg和硫酸钾2-2.5kg;(5)采收:当莴笋主茎顶端和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就可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晚秋莴笋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土壤调理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草炭土40-50、老陈醋10-20、炉灰渣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文
申请(专利权)人:陈利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