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丝竹的容器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21060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丝竹的容器育苗方法,包括苗床准备、容器选择、基质配制、插穗选择及处理、扦插和扦插后管理工序,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向阳背风处搭建苗床,选用底部设有通气孔的营养袋为育苗容器,竹枝叶、竹秆、腐殖土、黄土和细沙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制备育苗基质,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1年生的吊丝竹作为母竹,对母株进行修剪处理后获得节段竖埋于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内,将育苗容器铺设于苗床上,浇透水,搭建遮阴棚,在出苗期和幼苗生长期适当浇水,扦插20天后出苗。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容器育苗方法,且在容器中育苗,可以促进吊丝竹苗木的初期生长,使苗木根系生长快,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缩短育苗周期,植树绿化见效快。 1

A method for raising seedling of a kind of suspension bamboo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raising seedlings of the sling and bamboo, 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seedbed, the selection of the container, the matrix preparation, the selec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cuttings, the cutting and the post cutting management. Bamboo stalk, humus soil, loess and fine sand are mixed to prepare seedling matrix according to a certain volume ratio. The 1 year old sling bamboo is selected as the parent bamboo. After pruning and treating the mother plant, the segment is buried in the nursery container with the nursery matrix, and the Yu Miaorong is laid on the seedling bed, pouring water and building the shade. Shade shed was properly watered at seedling stage and seedling growth stage, and 20 days after cuttage. The method of seedling raising and seedling raising in the container can promote the early growth of the seedlings of the seedlings, make the root growth of the seedlings fast, further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afforestation, shorten the period of the seedling raising, and make the greening of the tree planting fast.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丝竹的容器育苗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无性繁殖
,涉及一种吊丝竹的容器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吊丝竹是广西重要用材竹种之一,也是石漠化治理出类拔萃的先锋树种。吊丝竹分枝高,竹秆清秀挺直,竹材韧性强,篾性好,既可用于园林绿化,又可劈篾编制各式竹器。在广西,有石山的地方几乎都有吊丝竹生长。密密匝匝的吊丝竹林常从石山脚铺种至山顶,形成大石山区风景独好的竹子绿坡景观。吊丝竹有效截留降水,保护石缝土壤功能显著,为不可多得的“治漠先锋”。因此,发展吊丝竹竹资源,市场前景广阔。吊丝竹很少开花,不易结实,种子育苗困难,目前,吊丝竹的苗木供应多采取移母竹栽植,但是繁殖率极低。扦插容器育苗繁殖简单易行,是培育林木种苗的重要手段,也是竹子快速繁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竹子的扦插育苗仍存在成活率低、扦插苗木质量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简单,出苗快,苗木质量稳定,成活率高的吊丝竹的容器育苗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吊丝竹的容器育苗方法,包括苗床准备、容器选择、基质配制、插穗选择及处理、扦插和扦插后管理工序,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向阳背风处搭建苗床,选用底部设有通气孔的营养袋作为育苗容器,竹枝叶、竹秆、腐殖土、黄土和细沙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制备育苗基质,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1年生的吊丝竹作为母竹,对母株进行修剪处理后获得节段竖埋于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内,将育苗容器铺设于苗床上,浇透水,搭建遮阴棚,在出苗期和幼苗生长期适当浇水,保持育苗基质湿润,扦插20天后出苗;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向阳背风处搭建苗床;(2)容器选择:选用高18cm,直径8cm,底部设有通气孔的营养袋作为育苗容器;(3)基质配制:选取竹枝叶、竹秆、腐殖土、黄土和细沙按体积比为1∶1∶2∶5∶1混合制成育苗基质,同时向其加入质量百分比为2%的钙酸磷肥充分混匀;育苗前10天用质量浓度0.2%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淋,再用塑料薄膜盖紧进行杀菌消毒;(4)插穗选择及处理: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1年生的吊丝竹作为母竹,将母竹齐地砍断,用利刀将母竹截成带两节竹节的节段,节上保留5cm,节下保留5cm,节部枝条保留竹枝及侧枝3cm-5cm;向节上部分灌入浓度为10mg.kg-1硝酸镧[Ce(N03)3·6H20]溶液,浸泡50min;(5)扦插:在春季4月初,降雨充沛时进行扦插;扦插前,先将备好的育苗基质填入育苗容器中,并在节段两端的切口内塞满育苗基质,采用竖埋方式进行扦插,埋入后再向育苗容器内覆盖一层育苗基质,最后将育苗容器铺设于苗床上,浇透水,搭建遮阴棚适当遮阴;(6)扦插后管理:在出苗期和幼苗生长期适当浇水,保持育苗基质湿润,扦插20天后出苗。以上所述的苗床是选择在气候为年平均气温大于13℃,极端最低气温6℃,最高气温40℃;年降水量>1100mm;海拔<500m,坡度<10°的平原山谷;土层厚度>50cm;交通便利,离二级公路<2km处。以上所述的营养袋为灰色塑料营养袋;所述的通气孔设有三个,直径均为0.4cm;通气孔呈品字形排列。步骤(3)所述的竹枝叶是将竹林内的枝叶磨碎后过40目筛而得;所述的竹杆是将3年生的老竹的竹杆磨碎后过40目筛而得;所述的腐殖土是选用竹林内的腐殖土敲碎过40目筛,除去石块和杂质后获得。步骤(3)所述的育苗基质配制时,先将基质原材料分层,由下到上,底层为竹秆,第二层为竹枝叶,第三层为黄土,第四层为腐殖土、第五层为细沙,分层铺好后,浇水,保持基质含水量30%;每隔2-3天翻动一次,在翻动的过程中添加钙酸磷肥;育苗前10天,每次翻动时还用质量浓度0.2%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淋,翻动后用塑料薄膜盖紧。步骤(4)所述的1年生的吊丝竹是指当年发笋、第2年成竹的吊丝竹;所述的母竹的直径为3-4cm。在步骤(5)所述的扦插过程中,每个育苗容器内放入两段节段。保证苗木生长整齐、健壮。步骤(5)所述的遮阴棚的棚高2cm,遮光度为20%-50%;当遇到阴雨天气时,去除遮光;当气温低于30℃时,遮光度为20%-40%;当气温超过38℃时,遮光度为40%-50%。步骤(6)所述的浇水是选择在上午8时-9时;扦插20天后出苗后,向苗木喷洒0.1mg.kg-1的ABT1号溶液。步骤(6)所述的扦插后管理还包括在竹苗萌发出土期间,及时除草;每15天按常规方法施用稀薄复合肥液一次。对比于现有的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选择1年生的吊丝竹竹株作为母株进行埋节育苗,该竹株生长旺盛,幼化效果好;插穗采集时保留2节竹节,竹节容易成活,能有效提高育苗成活率。2、本专利技术采用容器育苗方法,且在容器中育苗,生产高度集中,病虫害易于控制,节省育苗的土地和劳力,可以促进苗木的初期生长,使苗木根系生长快,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缩短育苗周期,植树绿化见效快。3、本专利技术选用的育苗基质主要成分包括竹枝叶、竹秆、腐殖土、黄土和细沙,其中竹枝叶和竹杆是在竹林里直接获取,不仅能提供竹子生长的营养成分,还因竹子独特的纤维结构而具有优良的通气、吸收保湿性,竹林内自然腐熟的腐殖土、易获取的黄土及细沙提供了能促进吊丝竹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各类营养物质,同时有效抵抗病虫害;基质配比时原材料均为当地易收集、成本低、无化学成分且自然腐熟程度高的农林附带产品,满足了吊丝竹容器苗的生长需求,提高了竹株的生理生态指标值,后期管理方便高效,有效提高了苗木质量和增强了苗木抗逆性。4、本专利技术在竖埋之前,在竹节两端灌满了育苗基质,使得扦插节段充分吸收营养物质,进一步提高扦插成活率。5、本专利技术在扦插前对插穗的节上部分灌入浓度为10mg.kg-1硝酸镧[Ce(N03)3·6H20]溶液,镧(1anthanum,La)作为常用农用稀土元素,其对吊丝竹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其抗逆性,刺激容器苗生长,缩短育苗周期;出苗后向苗木喷洒ABT1号溶液,保持苗木活力,强化了苗木营养的调节能力,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措施,可进一步提高移栽成活率。6、本专利技术的苗木出圃时不存在起苗、假植等作业,有利于实现育苗过程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成本低,操作简单,扩繁快,繁殖系数高,获得的苗木数量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2015年4月,在气候为年平均气温大于13℃,极端最低气温6℃,最高气温40℃;年降水量>1100mm;海拔<500m,坡度<10°的平原山谷;土层厚度>50cm;交通便利,离二级公路<2km处,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向阳背风处搭建苗床。选用高18cm,直径8cm,底部设有三个直径均为0.4cm的通气孔的营养袋作为育苗容器,通气孔呈品字形排列。选取竹枝叶、竹秆、腐殖土、黄土和细沙按体积比为1∶1∶2∶5∶1混合制成育苗基质,同时向其加入质量百分比为2%的钙酸磷肥充分混匀;育苗前10天用质量浓度0.2%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淋,再用塑料薄膜盖紧进行杀菌消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丝竹的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苗床准备、容器选择、基质配制、插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丝竹的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苗床准备、容器选择、基质配制、插穗选择及处理、扦插和扦插后管理工序,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向阳背风处搭建苗床,选用底部设有通气孔的营养袋作为育苗容器,竹枝叶、竹秆、腐殖土、黄土和细沙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制备育苗基质,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1年生的吊丝竹作为母竹,对母株进行修剪处理后获得节段竖埋于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内,将育苗容器铺设于苗床上,浇透水,搭建遮阴棚,在出苗期和幼苗生长期适当浇水,保持育苗基质湿润,扦插20天后出苗;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向阳背风处搭建苗床;(2)容器选择:选用高18cm,直径8cm,底部设有通气孔的营养袋作为育苗容器;(3)基质配制:选取竹枝叶、竹秆、腐殖土、黄土和细沙按体积比为1∶1∶2∶5∶1混合制成育苗基质,同时向其加入质量百分比为2%的钙酸磷肥充分混匀;育苗前10天用质量浓度0.2%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淋,再用塑料薄膜盖紧进行杀菌消毒;(4)插穗选择及处理: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1年生的吊丝竹作为母竹,将母竹齐地砍断,用利刀将母竹截成带两节竹节的节段,节上保留5cm,节下保留5cm,节部枝条保留竹枝及侧枝3cm-5cm;向节上部分灌入浓度为10mg.kg-1的硝酸镧溶液,浸泡50min;(5)扦插:在春季4月初,降雨充沛时进行扦插;扦插前,先将备好的育苗基质填入育苗容器中,并在节段两端的切口内塞满育苗基质,采用竖埋方式进行扦插,埋入后再向育苗容器内覆盖一层育苗基质,最后将育苗容器铺设于苗床上,浇透水,搭建遮阴棚适当遮阴;(6)扦插后管理:在出苗期和幼苗生长期适当浇水,保持育苗基质湿润,扦插20天后出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丝竹的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苗床是选择在气候为年平均气温大于13℃,极端最低气温6℃,最高气温40℃;年降水量>1100mm;海拔<500m,坡度<10°的平原山谷;土层厚度&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萍徐振国邓艳潘文张幸李月娟田红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