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45646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育苗容器,该育苗容器包括底托和的盆体。盆体由可拆卸的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盆体通过边沿上的侧凸部和侧凹部配接,而后在相互叠加的凸缘部穿以插销即可组合成盆体,拆装方便,利于带土移植。盆体和底托通过盆体外壁和底托内壁配接。利用本育苗容器的拆装方便的优势,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苗木培育过程中随着苗木的成长需要不断更换容器以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的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苗木换盆过程中,只需要侧面拆开盆体,将苗木随盆土一同移植到大一号拆装容器中,避免了从原种植盆内取出苗木时,对苗木造成伤根、缓苗的问题大大提高织物成活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与冲突种植方法比较,有效种植面积可以增加数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苗木培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育苗容器领域。
技术介绍
容器育苗技术在国内是一种常见的普及型技术,常见的育苗容器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有外壁,内盛培养基,如各种育苗盆、育苗盘、育苗箱等。按制盆的材料不同,又可分为土盆、陶盆和草盆以及近几年应用较多的泥炭盆、纸盆、塑料盆和塑料袋等。此外,和呈树脂以及岩棉等也可用作容器材料,另一类无外壁,将充分腐熟的厩肥或泥炭加园土,并混合少量化肥压制成盆体或快状,供育苗用。现有种植技术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无论是无土栽培技术还是容器立体栽培技术都存在时间与空间利用方面有明显的不足,1空间上:植被在初始种植时,便留有充足的生长空间,这样在植被由幼苗之成苗生长过程中,不能完全利用充裕的空间,因此造成空间的浪费;2、时间上:传统种植是以单个容器为基础,频繁更换容器,会对植被造成伤根,并且需要缓苗,影响植被生长,降低植被成活率,因此,传统种植模式无法克服植被在生长过程中的流动性,不能随植被的生长,及时更换育苗容器,最终造成培育时间太长。2015年9月29日,授予公告号为201510633239.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育苗容器及利用育苗容器的移动式育苗方法,该育苗容器包括可以有内至外一次套设的育苗盆、生长盆、成熟盆,所述育苗盆、所述生长盆和所述成熟盆均匀可自动讲解材料制成。其特点在于,每一个盆都是由自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但为了快速降解,由降解材料制成的盆必须非常薄,而后在盆内放入栽培土,苗木栽培于其上,随着苗木生长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可将薄壁盆连着泥土和苗木直接套设在更大的同样的栽培盆中,实现不伤苗移植;其缺点是,1.薄壁盆很薄,且在放置过程中会有部分降解,在移植的过程中很容易散架,2.每一个盆都是一次性的,虽然套设的方式解决了空间和时间上问题,但大大提高了培育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植育苗容器,其解决了当前可移植育苗容器不能重复利用的缺陷,具有在解决传统种植模式时间和空间利用方面不足的前提下,减少培育成本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育苗容器,包括盆体和底托,其特征是:所述盆体可沿径向拆开分为盆体第一部和盆体第二部,所述盆体第一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盆体第二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盆体第一部和盆体第二部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组合为盆体。采用上述结构,盆体自身以及盆体和底托采用可分离式的结构,苗木在移植时就可以连着泥土整体移植,避免对根部造成伤害,避免了缓苗的情况;分离的盆体第一部和盆体第二部可以通过嵌合重新组装在一起,这样就形成盆体的重复利用。进一步优选为: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位于所述盆体第一部的中部偏上,呈圆环状包围在所述盆体第一部的外壁,所述第一凸缘超出所述侧边一部分,所述第一凸缘部超出所述侧边的部分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一耳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凸缘部,所述第二凸缘部的位置在于第二凸缘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凸缘部的下表面在所述盆体组装嵌合之后刚好接触重叠,呈圆环状包围在所述盆体第二部的外壁,所述第二凸缘部超出所述侧边一部分,所述超出所述侧边的部分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二耳孔,在所述盆体第一部侧边和所述盆体第二部侧边嵌合的时候,第一耳孔和对应的第二耳孔同心,所述同心的耳孔用以配合锁紧件固定盆体第一部和盆体第二部;所述锁紧件包含插销,所述插销包含一个头部和一个杆部,所述杆部直径大小与所述耳孔直径适配,所述头部直接大于所述耳孔直径,插销用于固定嵌合后的盆体第一部和盆体第二部。采用上述结构,凸缘的设计使用户在移动苗木时能有一个比较舒服的着力点,搬运更加方便,在组装时,盆体第一部和盆体第二部嵌合之后,凸缘突出部分有对应同心的耳孔,插入对应的插销,能进一步加固组装后的稳定性,操作方便。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各自都包含包括两个侧壁拆分面和底面拆分面,所述侧壁拆分面包括侧凸部和侧凹部,所述侧凸部和所述侧凹部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的侧壁拆分面上,所述侧凸部沿垂直于侧边方向凸起,所述侧凹部沿垂直于侧边方向内凹,第一连接部的侧凸部和侧凹部与第二连接部的侧凹部和侧凸部分别相互嵌合。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指出的了盆体第一部和盆体第二部的嵌合方式,即由盆体第一部的侧凸部和侧凹部与盆体第二部的侧凹部和侧凸部分别相互嵌合,这种配合方式就限制了盆体第一部和盆体第二部在侧边平面的径向方向的位移以及所述径向方向为轴的旋转,配合插销限定的垂直于侧边方向上的位移,组装后的盆体就处于稳定状态不会随意分离。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底托包括栅格槽,所述栅格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托内侧底面上,所述栅格槽与底托内侧壁齐边,所述盆体和所述底托是间隙嵌合。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盆体和底托是间隙嵌合,且栅格槽与底托内侧壁齐边壁,也就是说,每个栅格槽都有一部分与空气直接接触,栅格槽各自都是连续的,所栅格槽内部的空气和外界空气直接交换,同时栅格槽是低于底托底面的凹槽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蓄水能力。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盆体底部有若干个呈不规格分布细孔。采用上述结构,细孔在盆底不规则分布,也就是说,细孔会有部分分布在栅格槽上,有部分分布在凸起上,分布在栅格槽上的细孔给盆内泥土提供空气交换,分布在凸起上的细孔由于虹吸效果,在内部泥土比较干燥时可以增加湿度。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盆体的底面的中心包含一个通孔,所述底托的底面中心包含一个凸起,所述通孔与所述凸起间隙配合。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底托中心凸起进一步达到定位效果,使盆的外壁和底托的内壁间隙均匀,使所有栅格槽都能达到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拆分和组装,且拆装方便,在苗木种植培育期、生长期、成熟期等不同的阶段可以实现整体移植,不伤及根部,防止缓苗的情况出现,且不同时期使用不同大小的育苗容器,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间,同时不同时期的苗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不同,本技术可以有效的分离培养,在每盆苗木进入下个时期的移植完成之后,盆体重新组装使用,实现育苗容器的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外观图,示出了盆体和底托的基本结构;图2是本实施例整体以耳孔为截面的剖视图,示出了盆体和底托的连接关系以及盆体各部之间的连接关系;图3是本实施例图2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拆分后盆体第一部的整体结构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拆分后盆体第二部的整体结构图;图6是本实施例图5的俯视图;图7是本实施例的底托的整体结构图;图8是本实施例图7的剖视图。图中,1、底托;11、栅格槽;12、凸起;2、盆体;21、盆体第一部;22、盆体第二部;23、侧凸部;24、侧凹部;25、凹孔;3、侧孔;4、凸缘部;41、第一凸缘部;42、第二凸缘;431、第一耳孔;432、第二耳孔;5、插销;6、细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一种育苗容器,如图1所示,育苗容器包括盆体2和底托1,盆体2可沿径向拆开分为盆体第一部21和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育苗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育苗容器,包括盆体(2),其特征是:所述盆体(2)可沿径向拆开分为盆体第一部(21)和盆体第二部(22),所述盆体第一部(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盆体第二部(2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盆体第一部(21)和盆体第二部(2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扣接为盆体,盆体第一部(21)与盆体第二部(22)拆分的部位为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育苗容器,包括盆体(2),其特征是:所述盆体(2)可沿径向拆开分为盆体第一部(21)和盆体第二部(22),所述盆体第一部(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盆体第二部(2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盆体第一部(21)和盆体第二部(2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扣接为盆体,盆体第一部(21)与盆体第二部(22)拆分的部位为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凸缘部(41),所述第一凸缘部(41)位于所述盆体第一部(21)的中部偏上呈圆环状包围在所述盆体第一部(21)的外壁,所述第一凸缘部(41)超出所述侧边一部分,所述第一凸缘部(41)超出所述侧边的部分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一耳孔(431);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凸缘部(42),所述第二凸缘部(42)的位置在于第二凸缘部(42)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凸缘部(41)的下表面在所述盆体(2)组装嵌合之后刚好接触重叠,呈圆环状包围在所述盆体第二部(22)的外壁,所述第二凸缘部(42)超出所述侧边一部分,超出所述侧边的部分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二耳孔(432),在所述盆体第一部(21)的侧边和所述盆体第二部(22)的侧边嵌合的时候,第一耳孔(431)和对应的第二耳孔(432)同心,所述同心的耳孔用以配合锁紧件固定盆体第一部(21)和盆体第二部(22)。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浩赵晓阳卢锦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