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0507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采集装置,包括Rogowski线圈、铁芯线圈、串行感应分压器和采集器,Rogowski线圈、铁芯线圈、串行感应分压器均与采集器连接;采集器包括第一抗干扰模块、第一AD转换模块、第二抗干扰模块、第二AD转换模块、第三抗干扰模块和第三AD转换模块,Rogowski线圈与第一抗干扰模块连接,第一抗干扰模块与第一AD转换模块连接,铁芯线圈与第二抗干扰模块连接,第二抗干扰模块与第二AD转换模块连接,串行感应分压器与第三抗干扰模块连接,第三抗干扰模块与第三AD转换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增加干扰释放途径,减小干扰强度;能增加输入回路阻抗,阻碍干扰进入系统;具有增强差模电压抵抗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压电流采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生产的采集器在分合断路器、或者拉合相近刀闸时,由于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高频、高压干扰,偶尔导致短时采集器异常:报通讯中断、采样数据无效、电压互感器波形出现截波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采集装置,本新型采集装置能增加干扰释放途径,减小干扰强度;能增加输入回路阻抗,阻碍干扰进入系统;具有增强差模电压抵抗能力。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采集装置,包括采集装置本体,所述采集装置本体包括Rogowski线圈、铁芯线圈、串行感应分压器和采集器,所述Rogowski线圈、铁芯线圈、串行感应分压器均与采集器连接;所述采集器包括第一抗干扰模块、第一AD转换模块、第二抗干扰模块、第二AD转换模块、第三抗干扰模块和第三AD转换模块,所述Rogowski线圈与第一抗干扰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抗干扰模块与第一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铁芯线圈与第二抗干扰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抗干扰模块与第二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串行感应分压器与所述第三抗干扰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抗干扰模块与第三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抗干扰模块、第二抗干扰模块和第三抗干扰模块均包括压敏电阻R1、电感L1、电感L2、Y电容、TVS管D1、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压敏电阻R1的两端与Rogowski线圈、铁芯线圈或串行感应分压器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1的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均与Y电容连接,所述Y电容连接有地线,所述TVS管D1的一端均与电阻R2的一端和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TVS管D1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3的一端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第一AD转换模块、第二AD转换模块或第三AD转换模块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Y电容包括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电容C1的一端均与电感L1的一端、TVS管D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均与电感L2的一端、TVS管D1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连接地线。本实施例中,所述Rogowski线圈和铁芯线圈均用于采集被测线缆中的电流信号,所述串行感应分压器用于采集被测电缆中的电压信号。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装置本体包括若干个,若干个采集装置本体均通过光纤连接有合并器,所述合并器用于接收多路采集装置本体的采样光信号并进行汇总,汇总后以光信号形式对外提供采集数据。本技术通过在第一AD转换模块、第二AD转换模块和第三AD转换模块之间增加了第一抗干扰模块、第二抗干扰模块和第三抗干扰模块,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采集器在分合断路器、或者拉合相近刀闸时,由于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高频、高压干扰。具体的有益效果如下:(1)增加干扰释放途径,减小干扰强度。回路中增加Y电容,有效释放干扰。释放的地线直接从汇控柜中引入。(2)增加输入回路阻抗,阻碍干扰进入系统。模拟量输入回路增加高频电感L1和电感L2。可以增加输入回路的高频阻抗,这样可以明显降低干扰幅度。(3)增强差模电压抵抗能力。使用二级吸收回路抵抗高电压干扰,使用压敏电阻R1吸收大容量干扰。TVS管D1的反应速度到ns级别,可以作为第二级吸收回路,抑制干扰脉冲输入。串接电阻R2和R3增加AD转换模块输入回路的阻抗,抑制干扰电流。(4)合并器可以接收多路采集器的采样光信号,汇总后以光信号形式对外提供采集数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采集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1和图2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一种新型采集装置,包括采集装置本体,所述采集装置本体包括Rogowski线圈、铁芯线圈、串行感应分压器和采集器,所述Rogowski线圈、铁芯线圈、串行感应分压器均与采集器连接;所述采集器包括第一抗干扰模块、第一AD转换模块、第二抗干扰模块、第二AD转换模块、第三抗干扰模块和第三AD转换模块,所述Rogowski线圈与第一抗干扰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抗干扰模块与第一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铁芯线圈与第二抗干扰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抗干扰模块与第二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串行感应分压器与所述第三抗干扰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抗干扰模块与第三AD转换模块连接;参见图2,所述第一抗干扰模块、第二抗干扰模块和第三抗干扰模块均包括压敏电阻R1、电感L1、电感L2、Y电容、TVS管D1、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压敏电阻R1的两端与Rogowski线圈、铁芯线圈或串行感应分压器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1的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均与Y电容连接,所述Y电容连接有地线,所述TVS管D1的一端均与电阻R2的一端和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TVS管D1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3的一端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第一AD转换模块、第二AD转换模块或第三AD转换模块连接。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Y电容包括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电容C1的一端均与电感L1的一端、TVS管D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均与电感L2的一端、TVS管D1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连接地线。本实施例中,所述Rogowski线圈和铁芯线圈均用于采集被测线缆中的电流信号,所述串行感应分压器用于采集被测电缆中的电压信号。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装置本体包括若干个,若干个采集装置本体均通过光纤连接有合并器,所述合并器用于接收多路采集装置本体的采样光信号并进行汇总,汇总后以光信号形式对外提供采集数据。采集装置与光纤连接位置设有光纤转换头,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合并器与光纤连接位置设有光纤转换头,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本技术的采集装置本体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等电位,传变后的电压和电流模拟量由采集器内的AD转换模块就地转换成数字信号。合并器是低压侧数据处理系统,并为高压侧采集器提供能源。合并器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多路采集器的采样光信号,汇总后按IEC-61850规约以光信号形式对外提供采集数据;以光能的形式,为采集器提供工作电源;接收来自站级或继电保护装置的同步信号,实现采集器间的采样同步。本技术适用于电压采集和电流采集,为了抑制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高频、高压干扰,可以对采集装置本体的信号输入回路进行整改,即增加了第一抗干扰模块、第二抗干扰模块和第三抗干扰模块。具体地,信号输入回路增加了高频电感L1、高频电感L2和Y电容,增加了基于ns级的TVS管D1用以对高频干扰进行隔离和释放,如图2所示。从一次设备的大电流大电压的一次信号经过串行感应分压器、Rogowski线圈、铁芯线圈等可以转变小模拟量二次信号。此时的二次信号大多为10伏以内的电压信号。通过设计采集器来分析处理此二次信号可以以数字量形式完整真实的还原一次信号。铁芯线圈为测量用线圈,Rogowski线圈为保护用线圈,Rogowski线圈采集的电流值的范围大于铁芯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采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装置本体,所述采集装置本体包括Rogowski线圈、铁芯 线圈、串行感应分压器和采集器,所述Rogowski线圈、铁芯 线圈、串行感应分压器均与采集器连接;所述采集器包括第一抗干扰模块、第一AD转换模块、第二抗干扰模块、第二AD转换模块、第三抗干扰模块和第三AD转换模块,所述Rogowski线圈与第一抗干扰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抗干扰模块与第一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铁芯 线圈与第二抗干扰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抗干扰模块与第二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串行感应分压器与所述第三抗干扰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抗干扰模块与第三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抗干扰模块、第二抗干扰模块和第三抗干扰模块均包括压敏电阻R1、电感L1、电感L2、Y电容、TVS管D1、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压敏电阻R1的两端与Rogowski线圈、铁芯 线圈或串行感应分压器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1的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均与Y电容连接,所述Y电容连接有地线,所述TVS管D1的一端均与电阻R2的一端和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TVS管D1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3的一端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第一AD转换模块、第二AD转换模块或第三AD转换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装置本体,所述采集装置本体包括Rogowski线圈、铁芯线圈、串行感应分压器和采集器,所述Rogowski线圈、铁芯线圈、串行感应分压器均与采集器连接;所述采集器包括第一抗干扰模块、第一AD转换模块、第二抗干扰模块、第二AD转换模块、第三抗干扰模块和第三AD转换模块,所述Rogowski线圈与第一抗干扰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抗干扰模块与第一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铁芯线圈与第二抗干扰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抗干扰模块与第二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串行感应分压器与所述第三抗干扰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抗干扰模块与第三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抗干扰模块、第二抗干扰模块和第三抗干扰模块均包括压敏电阻R1、电感L1、电感L2、Y电容、TVS管D1、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压敏电阻R1的两端与Rogowski线圈、铁芯线圈或串行感应分压器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1的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均与Y电容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建卫邵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