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925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包括承压机构、设置在承压机构上的垫板以及设置在垫板上的管道,所述管道穿过所述承压机构,所述管道与所述承压机构之间还设置有垫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其能够保护管道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变形和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地铁隧道掘进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地铁工程中的重点问题。城市综合管线错综复杂,部分管线如污水管、雨水管等管径大、埋深很深,盾构隧道距离管道的竖向距离很小,由此盾构掘进施工对管线的保护难度也相当大。尽管国内的盾构机先进水平以及施工精度已经很发达,但是地下工程由于环境、地质、人类开发等复杂的不确定因素,重要管道的破坏对工程的实施以及人民的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能够保护地下管道在盾构推进过程中不发生变形破坏,提高盾构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管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其能够保护管道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变形和破坏。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包括承压机构、设置在承压机构上的垫板以及设置在垫板上的管道,所述管道穿过所述承压机构,所述管道与所述承压机构之间还设置有垫圈。所述承压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与地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上还设置有供所述管道穿过的孔,所述孔内设置有所述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管道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为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120°-145°的夹角,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120°-145°的夹角。所述垫板为泡沫垫板。还包括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所述承压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正上方,第一连接部、第一盾构管片、第二盾构管片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线形成倒立正梯形。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第一盾构管片的端部与第一盾构管片的最外侧的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第一盾构管片的最外侧切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第三连接部靠近第二盾构管片的端部与第二盾构管片的最外侧的连线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二连线与第二盾构管片的最外侧切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其将管道设置在承压机构内,管道不会因为土层扰动而发生大的变形,并在管道与承压机构支架设置垫板,在管道与承压机构之间设置垫圈,可以对管道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防止管道受到地铁隧道施工的破坏;承压机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均为钢筋混凝土板并浇筑至地面,更为牢固,不会受到外部施工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包括承压机构1、设置在承压机构1上的垫板2以及设置在垫板2上的管道3,所述管道3穿过承压机构1,所述管道3与所述承压机构1之间还设置有垫圈4。承压机构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第三连接部13,垫板2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2上,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三连接部13均与地面连接,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三连接部13上还设置有供所述管道穿过的孔,所述孔内设置有所述垫圈4,垫圈4套设于管道3上。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第三连接部13均为钢筋混凝土板。第二连接部12在管道3下方浇筑,并位于第一盾构管片5和第二盾构管片6上方。第一连接部11、第一盾构管片5、第二盾构管片6和第二连接部12之间的连线形成倒立正梯形。第一连接部11靠近第一盾构管片5的端部与第一盾构管片5的最外侧的连线为第一连线7,所述第一连线7与第一盾构管片的最外侧切线8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本实施例中为45°;第三连接部13靠近第二盾构管片6的端部与第二盾构管片6的最外侧的连线为第二连线9,所述第二连线9与第二盾构管片6的最外侧切线10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本实施例中为45°。浇筑宽度为3倍管道直径且不小于1m。第二连接部12两端从底板浇筑至地面,与底板整体浇筑。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三连接部13根据管道的直径大小预留孔洞浇筑,预留孔洞直径比管道直径大约30cm。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之间形成120°-145°的夹角,第三连接部13与第二连接部12之间形成120°-145°的夹角。垫板2为泡沫垫板,为PVC材质。垫圈4也为PVC材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根据所需保护管道的覆土深度、管道的自重以及路面荷载等,设计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板,在管道底部整体浇筑并养护至14天龄期达到设计强度,再铺设具有弹性的PVC泡沫垫板,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在管道底部浇筑钢筋混凝土板克服了由地层扰动引起的管道变形移位的问题。盾构掘进过程中,由于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持作用,位于上部的管道不会因为土层扰动而发生大的变形。在动力荷载下,泡沫垫板以及泡沫垫圈可以对管道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不仅在施工阶段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长期运营阶段亦能发挥作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压机构、设置在承压机构上的垫板以及设置在垫板上的管道,所述管道穿过所述承压机构,所述管道与所述承压机构之间还设置有垫圈;所述承压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与地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上还设置有供所述管道穿过的孔,所述孔内设置有所述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管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压机构、设置在承压机构上的垫板以及设置在垫板上的管道,所述管道穿过所述承压机构,所述管道与所述承压机构之间还设置有垫圈;所述承压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与地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上还设置有供所述管道穿过的孔,所述孔内设置有所述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管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为钢筋混凝土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盾构法施工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120°-145°的夹角,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才王世君丰土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