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851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互通式地下停车场,以交通道路的延伸方向为长度方向,其包括设置在路面以下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场地,中央场地包括中央行车道和两侧的停车位,在中央场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半环形进出通道,第一半环形进出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路面连通形成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入口设置在左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第一出口设置在右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第二半环形进出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路面连通形成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入口设置在右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第二出口设置在左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节约土地资源,缓解停车难、停车效率低的问题,且出入口形成互通结构,停车安全、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互通式地下停车场
本技术涉及停车场
,尤其是涉及一种互通式地下停车场。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汽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并进一步持续增长,汽车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停车难成为车主们最头疼的一件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大城市均出台了解决停车难的相关办法,但这些办法犹如杯水车薪,停车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目前,新建小均建有地下停车场,这些停车场基本不对外,而一些老的小区,只建有地上停车场,停车场不能满足现状需要。一些城市为了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将部分机动车道、人行道划为停车场,但在方便停车的同时确给交通带了障碍,影响人们出行。一些临街建筑尽管建有地下停车场,但停车场进出口只有一处,造成进出车辆拥堵的现象,加之停车位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停车场少,汽车多,造成机动车辆乱停放问题突出,部分城市通过开辟地上立体车库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但处于城市之中,土地资源有限,很难有合适的区域来建造地上停车场。目前大多数地下停车场只有一个进出口,车辆出入困难,停车效率低;且大部分停车场没有排水系统或排水能力小,一遇雨天,雨水会倒灌进入停车场,导致车辆被淹;另外,一些地下停车场的排风系统不完善,造成停车场内汽车尾气不能被及时排除而长期积累于停车场内,给人的呼吸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节约土地资源,缓解停车难、停车效率低的问题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的技术为一种互通式地下停车场,以路面上的交通道路的延伸方向为长度方向,以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为左侧,以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为右侧。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包括设置在所述路面以下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场地。所述中央场地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行车道和分设在所述中央行车道的两侧的多个停车位。在所述中央场地的沿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各自与所述中央行车道连通的第一半环形进出通道和第二半环形进出通道。所述第一半环形进出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路面以上连通形成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左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所述第一出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右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所述第二半环形进出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路面以上连通形成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右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所述第二出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左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所述第一入口的驶入方向、所述第二入口的驶入方向、所述第一出口的驶出方向以及所述第二出口的驶出方向均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另外,技术方案2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在技术方案1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中,在所述中央行车道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路面以上连通的供行人出入所述中央场地的行人通道,所述行人通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人行道上。另外,技术方案3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在技术方案1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中,在所述路面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的位置上还分别设置有能够阻挡水流进入所述中央场地的截水沟。另外,技术方案4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在技术方案1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中,在所述中央场地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收集所述中央场地中的积水的贮水池及与所述贮水池连通的排水管网。另外,技术方案5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在技术方案1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中,在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内部还安装有喷淋降温系统。所述喷淋降温系统包括热探测器、喷头和喷头控制处理器,所述热探测器和所述喷头分别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热探测器和多个所述喷头分别均匀分散设置在所述中央场地的内顶壁上,各个所述热探测器和各个所述喷头分别与所述喷头控制处理器连接。另外,技术方案6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在技术方案1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中,在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内部还安装有自动排风系统。所述自动排风系统包括能够将所述中央场地与所述路面连通的排风口、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央场地的内顶壁上的多个空气质量检测器和具有与各个所述空气质量检测器连接的排风控制处理器且能够将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场内空气自所述排风口排出的排风设备。所述排风控制处理器能够根据所述空气质量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场内空气的污染指数情况控制所述排风设备的启停。另外,技术方案7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在技术方案6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中,在所述排风口上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另外,技术方案8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在技术方案1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中,在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内部还安装有灯光调节系统。所述灯光调节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中央场地的内顶壁上且能够对人体进行感应的人体红外线感应器和具有与所述人体红外线感应器连接的灯光控制处理器的转向灯,所述灯光控制处理器能够根据所述人体红外线感应器感应到的人体活动情况控制所述转向灯的照明状态。另外,技术方案9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在技术方案1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中,在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收费站,在各个所述停车位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对出入各个所述停车位的车辆进行感应并对所述车辆的车牌进行识别的车辆感应器,所述收费站包括拦车杠和与各个所述车辆感应器连接的计费装置。另外,技术方案10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在技术方案1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中,在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内部还设置有场内状况监管设备。在各个所述停车位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对出入各个所述停车位的车辆进行感应并对所述车辆的车牌进行识别的车辆感应器。所述场内状况监管设备包括信号调理转接装置和与所述信号调理转接装置连接的信号控制传输装置以及GPS发射天线。所述信号控制传输装置包括停车位计数单元、用户停车计时单元和GPS定位单元。所述停车位计数单元和所述用户停车计时单元分别与各个所述车辆感应器连接,所述GPS定位单元与所述GPS发射天线连接,所述停车位计数单元、所述用户停车计时单元和所述GPS发射天线分别与外部网络中心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产生如下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大多城市解决停车难的办法是多开辟一些机动车道、人行车道作为停车场,但是这样做会影响城市交通,若开辟地上立体车库,需要提供大面积的土地资源,这样大大限制了停车场的建设。相对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互通式地下停车场,以路面上的交通道路的延伸方向为长度方向,以长度方向的一侧为左侧,以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为右侧,该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包括设置在路面以下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场地。以上中央场地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行车道和分设在中央行车道的两侧的多个停车位,在中央场地的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各自与中央行车道连通的第一半环形进出通道和第二半环形进出通道。第一半环形进出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路面以上连通形成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入口设置在交通道路的左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第一出口设置在交通道路的右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第二半环形进出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路面以上连通形成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入口设置在交通道路的右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第二出口设置在交通道路的左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互通式地下停车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其特征在于,以路面上的交通道路的延伸方向为长度方向,以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为左侧,以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为右侧,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包括设置在所述路面以下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场地,所述中央场地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行车道和分设在所述中央行车道的两侧的多个停车位,在所述中央场地的沿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各自与所述中央行车道连通的第一半环形进出通道和第二半环形进出通道,所述第一半环形进出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路面以上连通形成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左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所述第一出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右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所述第二半环形进出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路面以上连通形成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右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所述第二出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左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所述第一入口的驶入方向、所述第二入口的驶入方向、所述第一出口的驶出方向以及所述第二出口的驶出方向均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其特征在于,以路面上的交通道路的延伸方向为长度方向,以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为左侧,以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为右侧,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包括设置在所述路面以下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场地,所述中央场地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行车道和分设在所述中央行车道的两侧的多个停车位,在所述中央场地的沿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各自与所述中央行车道连通的第一半环形进出通道和第二半环形进出通道,所述第一半环形进出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路面以上连通形成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左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所述第一出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右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所述第二半环形进出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路面以上连通形成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右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所述第二出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左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所述第一入口的驶入方向、所述第二入口的驶入方向、所述第一出口的驶出方向以及所述第二出口的驶出方向均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央行车道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路面以上连通的供行人出入所述中央场地的行人通道,所述行人通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交通道路的人行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面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的位置上还分别设置有能够阻挡水流进入所述中央场地的截水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央场地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收集所述中央场地中的积水的贮水池及与所述贮水池连通的排水管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通式地下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互通式地下停车场的内部还安装有喷淋降温系统,所述喷淋降温系统包括热探测器、喷头和喷头控制处理器,所述热探测器和所述喷头分别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热探测器和多个所述喷头分别均匀分散设置在所述中央场地的内顶壁上,各个所述热探测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正学许哲何建琴颉丽董耀刚刘迪王国亚刘枭华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姚正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