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9534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包括定容器,定容器的顶部、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定容器的顶部连接有筒体,定容器的底部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导流管,该导流管内设有用于供物料通过的下料口;还包括直线驱动件,该直线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运动导杆,运动导杆由上至下依次穿过筒体、进料口、出料口和下料口,运动导杆的下端连接有锤头;运动导杆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进料口匹配的第一活塞、与出料口匹配的第二活塞和与下料口匹配的第三活塞;所述导流管的下端连接有电解质刮刷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在实现打壳下料一体化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进料均匀、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A device for laying down the shell of an aluminum electrolytic cell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luminum reduction tank feeding device, including a fixed container, the top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xed container are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port and a feeding port respectively. The top of the fixed container is connected with a cylinder,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xed container is connected with a vertical downward Guide pipe. The output end of the straight drive part is connected with a moving guide. The motion guide rod passes from top to bottom through the cylinder body, the feeding mouth, the outlet and the feeding mouth. The lower end of the motion guide is connected with a hammer head, and from top to bottom, the moving guide has a first piston matching the feeding port and second live matching with the outlet port. The piston is matched with the third piston,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guide tube is connected with an electrolyte scraper.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uniform feeding, not easy to clog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属于铝冶炼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上世纪80年代点式下料技术开始广泛的应用在铝电解槽上,和传统的边部下料技术相比,点式下料技术有诸多优点,但是随着铝电解槽工艺技术的改进,比如低极距技术和低过热度的工艺路线,使得铝电解槽对氧化铝加料过程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现有加料装置进行改进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铝电解槽加料过程为用锤头在电解质结壳上方打出下料口火眼,形成下料通道,然后按已设定所需氧化铝粉的量,将其加入到电解槽的熔融的电解质中,以实现铝电解槽的电解化学反应,在其阴极生成铝液。但实现氧化铝加料过程需要在电解槽上部桁架结构上安装打壳装置和下料装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打壳和下料两种装置极为不便,导致现有的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结构复杂。另外铝电解槽在下料过程中,需要将下料装置放入料箱中,定容器上方的氧化铝的量不能控制,使运动导杆和活塞与氧化铝粉末发生摩擦,使电解槽的使用寿命降低。由于现有铝电解槽存在上述缺点,不仅影响铝电解槽的运行,而且还会在铝电解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维护,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生产操作成本增加。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7130259A公开了一种铝电解槽氧化铝加料装置,虽然避免了氧化铝粉末的飞扬,但是其装置的下料口与下料口火眼距离过近,下料装置的壳头易腐蚀,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同时设计装置过于复杂。申请人此前申请的专利《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一体化装置》(CN2017111341944),可有效避免电解槽出现欠料状态,提高工作效率,精准的定位下料口火眼,不仅维修方便,而且可降低设备成本和操作成本。但其定位销的使用使装置结构复杂,也没有解决锤头起包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根据现有铝电解槽的加料装置的不足,专利技术了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在实现铝电解槽打壳下料一体化的同时,解决现有打壳下料装置锤头易起包、使用寿命不长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包括定容器,定容器的顶部、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出料口,所述定容器的顶部连接有筒体,定容器的底部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导流管,该导流管内设有用于供物料通过的下料口;还包括竖向设置的直线驱动件,该直线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运动导杆,所述运动导杆由上至下依次穿过筒体、进料口、出料口和下料口,运动导杆的下端连接有锤头;所述运动导杆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进料口匹配的第一活塞、与出料口匹配的第二活塞和与下料口匹配的第三活塞;所述导流管的下端连接有电解质刮刷器,该电解质刮刷器上开设有与锤头匹配的开口;当运动导杆向下运动至打壳工位时,第一活塞向下伸入并堵住进料口,第三活塞向下伸入并堵住下料口,第二活塞与出料口之间形成可供物料通过的间隙;当运动导杆向上运动至下料工位时,第一活塞与进料口之间形成可供物料流入定容器内的间隙,第三活塞与下料口之间形成可供物料落下的间隙,第二活塞向上伸入并堵住出料口。电解质刮刷器的设置,每次打壳完成后,锤头向上运动时,锤头上黏附的电解质可及时被刮下,有效防止锤头起包,影响后续打壳下料过程。作为优选,所述电解质刮刷器包括第一环状件和与锤头匹配的第二环状件,所述第一环状件和第二环状件之间通过多个固定件连接,第一环状件、第二环状件、固定件围成供物料落下的间隙。这样锤头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第二环状件可对锤头产生有效刮擦,及时将锤头上附着物清除;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固定杆,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杆的数量至少为三个,第一环状件、第二环状件、固定件形成结构较强的“网状结构”,这样有利于刮下的液态、半凝固态、凝固态电解质及时落下,防止电解质凝固堵塞导流管。作为优选,所述筒体的底侧开设有供料孔。筒体和供料孔配合作用,可有效减少过多的物料(如氧化铝)进入而导致第一活塞与物料粉末反复的摩擦损耗,可使得进料更均匀,并延长铝电解槽打壳下料器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供料孔为圆形孔,直径为20-100mm,优选为40-60mm。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为圆筒。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活塞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台部和与进料口匹配的第一圆柱部,所述第一圆台部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圆柱部的长度为30-200mm。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台部和第一圆柱部的中心线重合。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活塞的形状为圆台状,且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出料口的形状与第二活塞形状匹配。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活塞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二圆台部和与下料口匹配的第二圆柱部,所述第二圆台部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圆柱部的长度为30-200mm。优选地,所述第二圆台部和第二圆柱部的中心线重合。本专利技术中,将第一活塞和第三活塞中圆柱部的设计,可使得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满足不同打壳深度的需求。作为优选,所述直线驱动件包括气缸、油缸中的一种,优选为气缸,方便适应现有铝电解槽结构,降低使用或改造成本。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定容器与筒体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设有与进料口匹配的开口;定容器的顶部设有第二固定板,可方便本装置的拆装,且和合理变换筒体大小,减小第一活塞与物料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获得最佳的打壳进料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定容器与筒体一体连接。本专利技术中,直线驱动件可固定于铝电解槽的横梁钢结构上。一种铝电解槽,安装有如上所述的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采用圆筒作为支撑,可有效减少过多的物料进入而导致进料口活塞与氧化铝粉末反复的摩擦损耗,不仅进料均匀,而且有利于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的使用寿命的延长。2.本专利技术的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其导料管下端设有电解质刮刷器,可有效的解决打壳锤头起包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的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第三活塞固定在运动导杆上,相比专利CN2017111341944,避免了定位销的使用,使其结构简单,不易堵塞。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进料均匀、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器的下料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器的打壳进料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器的电解质刮刷器三视图,(a)主视图,(b)侧视图,(c)俯视图。图中:1-直线驱动件、2-横梁钢结构、3-连接轴、4-第二固定板、5-上螺母、6-筒体、7-运动导杆、8-第一活塞、9-第一固定板、10-进料口、11-下螺母、12-进料口、13-定容器、14-出料口、15-双头螺母、16-第二活塞、17-导流管、18-物料暂存区、19-第三活塞、20-下料口、21-锤头、22-电解质刮刷器、23-第一环状件、24-第二环状件、25-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包括定容器13,定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包括定容器(13),定容器(13)的顶部、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12)、出料口(1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容器(13)的顶部连接有筒体(6),定容器(13)的底部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导流管(17),该导流管(17)内设有用于供物料通过的下料口(20);还包括竖向设置的直线驱动件(1),该直线驱动件(1)的输出端连接有运动导杆(7),所述运动导杆(7)由上至下依次穿过筒体(6)、进料口(12)、出料口(14)和下料口(20),运动导杆(7)的下端连接有锤头(21);所述运动导杆(5)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进料口匹配的第一活塞(8)、与出料口匹配的第二活塞(16)和与下料口(20)匹配的第三活塞(19);所述导流管(17)的下端连接有电解质刮刷器(22),该电解质刮刷器(22)上开设有与锤头(21)匹配的开口;当运动导杆(7)向下运动至打壳工位时,第一活塞(8)向下伸入并堵住进料口(12),第三活塞(19)向下伸入并堵住下料口(20),第二活塞(16)与出料口(14)之间形成可供物料通过的间隙;当运动导杆(7)向上运动至下料工位时,第一活塞(8)与进料口(12)之间形成可供物料流入定容器内的间隙,第三活塞(19)与下料口(20)之间形成可供物料落下的间隙,第二活塞(11)向上伸入并堵住出料口(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包括定容器(13),定容器(13)的顶部、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12)、出料口(1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容器(13)的顶部连接有筒体(6),定容器(13)的底部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导流管(17),该导流管(17)内设有用于供物料通过的下料口(20);还包括竖向设置的直线驱动件(1),该直线驱动件(1)的输出端连接有运动导杆(7),所述运动导杆(7)由上至下依次穿过筒体(6)、进料口(12)、出料口(14)和下料口(20),运动导杆(7)的下端连接有锤头(21);所述运动导杆(5)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进料口匹配的第一活塞(8)、与出料口匹配的第二活塞(16)和与下料口(20)匹配的第三活塞(19);所述导流管(17)的下端连接有电解质刮刷器(22),该电解质刮刷器(22)上开设有与锤头(21)匹配的开口;当运动导杆(7)向下运动至打壳工位时,第一活塞(8)向下伸入并堵住进料口(12),第三活塞(19)向下伸入并堵住下料口(20),第二活塞(16)与出料口(14)之间形成可供物料通过的间隙;当运动导杆(7)向上运动至下料工位时,第一活塞(8)与进料口(12)之间形成可供物料流入定容器内的间隙,第三活塞(19)与下料口(20)之间形成可供物料落下的间隙,第二活塞(11)向上伸入并堵住出料口(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刮刷器(22)包括第一环状件(23)和与锤头(22)匹配的第二环状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军张恒星韩泽勋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