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9534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2:45
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若干依次设置的外罐,各外罐内均设有一内罐,内罐外周壁下部与外罐内部连通,内罐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前一或者后一外罐外周壁上部连通,或者内罐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前一或者后一内罐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前端的外罐或者最前端的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流入污水,最后端的外罐的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后端的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流出污水,污水从最前端的外罐或者从最前端的内罐依次流过各外罐和各内罐,并且污水从各内罐的外周壁下部流入或者流出各内罐;该装置使用时,污水流进时的冲击力对外罐与内罐之间过水以及污水流出几乎没有影响,外罐和内罐中污水的平稳缓慢流动,从而有利于污水固液分离,提高出水质量。

Combined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A combined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includes a number of outer cans arranged in turn, and an inner tank is arranged in each outer tank.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ner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tank,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inner tank is connected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outer circumferential wall of the adjacent one or the next outer tank, or the front or the next inside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tank. The upper part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tank is connected, the outer wall of the most front end or the top of the inner tank is used to flow into the sewage. The upper part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nal end or the upper part of the inner tank of the final end is used to outflow the sewage. And the sewage flow from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tank into or out of the inner tank. When the device is used, the impact force of the sewage flow in the tank and the inner tank is almost no influence, the sewage in the tank and the inner tank is steady and slow flow,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separation of sewag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fflu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村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十三五”规划强调农村是重中之重,环境问题是突出短板。农村环境既是最薄弱的难点,也是最有潜力的突破点和创新点。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污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而被无序排放。如何实现经济有效的农村污水处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研发有效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高效低耗一体化设备对响应“十三五”规划和改善农村环境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现有的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要求。鉴于我国农村地区多居住分散,且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管网建设投资大、设备安装不便、运营维护成本高和处理效果不明显等诸多痛点。为适应农村多种多样的环境条件、既可满足农村户厕改革需求又可经调整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并达到相应排放标准,需要一种运输便利、安装迅速、操作方便、处理高效、成本较低、功能多样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若干依次设置的外罐,所述外罐封闭设置,各所述外罐内均设有一内罐,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与所述外罐的内部连通,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前一或者后一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或者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前一或者后一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前端的所述外罐或者最前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流入污水,最后端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后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流出污水,污水从最前端的所述外罐或者从最前端的所述内罐依次流过各所述外罐和各所述内罐,并且污水从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流入或者流出各所述内罐。进一步地,所述外罐之前还设有至少一化粪罐,所述化粪罐封闭设置,最前端的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与污水管连通,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与最前端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前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进一步地,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外周壁上部与最前端的所述外罐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前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之间连接有一水平管,所述水平管的顶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间隔设置在所述化粪罐与所述外罐之间;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内部设有用于将其内的污水输送到最前端的所述外罐或者最前端的所述内罐中的气提过水装置,所述气提过水装置的上端设置在所述水平管内,所述气提过水装置的下端与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的底面间隔设置;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内部还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挡水管,所述挡水管竖直设置,所述气提过水装置的下端间隔设置在所述挡水管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和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均设有用于在所述外罐和化粪罐埋地时使混凝土进入其内部从而使所述外罐和化粪罐抗浮的凹槽。具体地,所述外罐和所述内罐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化粪罐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与污水管连通,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与最前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前端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与中间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中间的所述内罐与最后端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后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与出水管连通。具体地,各所述外罐和各所述化粪罐均包括一具有磁吸式暗销的上盖,所述上盖的底面固设有若干沿其周向设置的卡位,所述上盖的内部活动嵌设有竖直设置的磁吸式活动销,所述磁吸式活动销的上端活动设置在所述上盖内部,所述磁吸式活动销的下端垂直贯穿所述上盖的底面;各所述外罐的内壁上部和各所述化粪罐的内壁上部均固设有若干与所述卡位卡接的第一凸台;各所述外罐的内壁上部和各所述化粪罐的内壁上部均固设有上表面与磁吸式活动销的下端抵接的凸环,各所述凸环分别沿各所述外罐的内壁上部或者各所述化粪罐的内壁上部周向设置,所述凸环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外罐密封时与所述上盖上的磁吸式活动销配合的定位槽。进一步地,所述外罐内壁与所述内罐的上端通过一支架固定,所述支架包括横截面为腰形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弧形侧面以及两相对设置的竖直侧面,所述固定环的内环对应内罐的开口,所述固定环的上表面外边缘固设有沿其周向设置的异形片,所述异形片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环的两弧形侧面上的弧形片,若干所述弧形片分别向所述固定环上方延伸,若干所述弧形片的上部竖直设置,若干所述弧形片的外侧面上部用于与所述外罐的内壁抵接,各所述弧形片的内侧面下部分别向外凹陷;所述外罐的内壁上端固设有若干位于所述凸环下方的第二凸台,若干第二凸台沿所述外罐的内壁周向设置,所述弧形片的外侧面上部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外罐内壁上的第二凸台卡接的定位孔;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的两相对侧分别向所述内罐的内侧凹陷形成两对称且竖直设置的平位,所述固定环的底面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端紧密配合的腰形槽,所述腰形槽的开口向下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开设有若干沿其周向设置过泥孔,所述过泥孔为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长轴竖直设置;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还开设有若干沿其周向设置的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位于所述过泥孔的上方;所述外罐的内部底面上设置有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一环形隔板以及若干竖直设置在所述环形隔板底面上的支撑柱,所述环形隔板套设在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且所述环形隔板位于所述过泥孔和所述过水孔之间,所述环形隔板的表面开设有垂直贯穿其下表面的过滤孔。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一供气管和一回流管,所述供气管和回流管分别贯穿各所述外罐、内罐和化粪罐;所述外罐、内罐和化粪罐内部设有与所述供气管连通的曝气管装置,最后端的所述外罐内固设有与所述回流管连通的气提回流装置。具体地,所述外罐和内罐内放置有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为厌氧填料、好氧填料或者好氧厌氧复合填料中的任一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使用时,污水在各外罐和设置于该外罐中的内罐中的流向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污水从外罐的外周壁上部流进外罐,外罐内的污水从内罐的外周壁下部流入内罐,内罐的污水从内罐的外周壁上部流出;另一种情况下,污水从内罐的外周壁上部流入内罐,内罐中的污水从内罐的外周壁下部流入外罐内,外罐的污水从外罐的外周壁上部流出;污水的流进和流出分别在是在不同的罐的外周壁上部实现的,外罐与设置于该外罐中的内罐之间必须通过内罐的外周壁下部过水,污水流进时的冲击力对外罐与内罐之间过水以及污水流出几乎没有影响,这样就便于保证外罐和内罐中污水的平稳缓慢流动,从而有利于污水固液分离,提高出水质量。该装置的外罐、内罐和化粪罐的数量可以根据污水量和出水要求进行设置,外罐和内罐中的填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置,灵活性很高,外罐、内罐和化粪罐本身体积不大、重量很轻,便于人工搬运和安装;该装置既可在地面使用,也可埋地使用,埋地使用时外罐的外周壁和化粪罐的外周壁利用混泥土进行填充固定,这样就能确保抗浮;外罐和内罐的上盖内部暗藏磁吸式活动销,这样一方面便于保证上盖的美观,另一方面便于操作和管理,避免非工作人员开启外罐和化粪罐;该装置上的化粪罐和外罐排列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呈直线、折线或者坡度设置,这样就便于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依次设置的外罐,所述外罐封闭设置,各所述外罐内均设有一内罐,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与所述外罐的内部连通,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前一或者后一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或者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前一或者后一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前端的所述外罐或者最前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流入污水,最后端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后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流出污水,污水从最前端的所述外罐或者从最前端的所述内罐依次流过各所述外罐和各所述内罐,并且污水从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流入或者流出各所述内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依次设置的外罐,所述外罐封闭设置,各所述外罐内均设有一内罐,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与所述外罐的内部连通,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前一或者后一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或者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前一或者后一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前端的所述外罐或者最前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流入污水,最后端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后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流出污水,污水从最前端的所述外罐或者从最前端的所述内罐依次流过各所述外罐和各所述内罐,并且污水从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流入或者流出各所述内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之前还设有至少一化粪罐,所述化粪罐封闭设置,最前端的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与污水管连通,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与最前端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前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外周壁上部与最前端的所述外罐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前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之间连接有一水平管,所述水平管的顶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间隔设置在所述化粪罐与所述外罐之间;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内部设有用于将其内的污水输送到最前端的所述外罐或者最前端的所述内罐中的气提过水装置,所述气提过水装置的上端设置在所述水平管内,所述气提过水装置的下端与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的底面间隔设置;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内部还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挡水管,所述挡水管竖直设置,所述气提过水装置的下端间隔设置在所述挡水管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和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均设有用于在所述外罐和化粪罐埋地时使混凝土进入其内部从而使所述外罐和化粪罐抗浮的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和所述内罐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化粪罐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与污水管连通,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与最前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前端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与中间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中间的所述内罐与最后端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后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与出水管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外罐和各所述化粪罐均包括一具有磁吸式暗销的上盖,所述上盖的底面固设有若干沿其周向设置的卡位,所述上盖的内部活动嵌设有竖直设置的磁吸式活动销,所述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然荣李文生李可余泽堂黄新华吕政李子武廖彬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合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