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489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包括平衡臂、塔帽、吊臂、中控室和塔身,还包括升降机构和防风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导轨、防护组件和两个升降块,防风机构包括基板、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两个第一连接键、两个第二连接键和两个第二驱动组件,该便于驾驶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中,通过升降机构驱动中控室升降,不仅提高了操作人员上下塔吊的便捷性,当操作人员在塔吊上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控制中控室快速下降到地面,从而加快了操作人员逃生的速度,通过防风机构,使塔吊的平衡臂和吊臂可以根据风向自动调节,从而使平衡臂和吊臂与风向平行,减小了塔吊的迎风面面积,提高了塔吊的防风效果。

A windproof tower crane for emergency evacuation of operator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indproof tower cran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operator to escape urgently. It includes a balance arm, a tower cap, a hoist arm, a middle control room and a tower body. It also includes a lifting mechanism and a wind proof mechanism. The lif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rst drive component, a guide rail, a protective assembly and two lifting blocks. The wind proof mechanism includes a base plate and a first guide plate. The second guide board, the two first connection keys, the two second connection keys and two second drive components, which facilitate the driver's emergency escape of the windproof tower crane, drive the middle control room up and down through the lifting mechanism, not only improves the convenience of the operator up and down tower crane, when the operator is in danger on the tower crane, The control room can be controlled quickly to the ground, thus speeding up the speed of operators escaping. Through the anti wind mechanism, the balance arm and hanger arm of the tower crane can be automatically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wind direction, thus the balance arm and the hanger arm are parallel to the wind direction, and the windward surface area of the tower crane is reduced, and the windproof effect of the tower crane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
技术介绍
塔吊是建筑设备中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又名塔式起重机,用来吊施工用的钢筋、木楞、混凝土、钢管等施工的原材料,塔吊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设备,塔吊尖的功能是承受臂架拉绳及平衡臂拉绳传来的上部荷载,并通过回转塔架、转台、承座等的结构部件,将荷载直接通过转台传递给塔身结构。一般塔吊的中控室都设置在塔身的高处,操作人员需要爬上塔身才能进入中控室,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而且当操作人员在使用塔吊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不利于操作人员逃生,不仅如此,一般塔吊在遇到大风天气的时候,塔吊顶部容易发生晃动,降低了塔吊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包括平衡臂、塔帽、吊臂、中控室和塔身,所述塔帽设置在塔身的上方,所述平衡臂和吊臂分别设置在塔帽的两侧,所述中控室设置在塔身的一侧,还包括升降机构和防风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塔身的一侧,所述防风机构设置在平衡臂上远离塔身的一侧;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导轨、防护组件和两个升降块,所述导轨设置在塔身的一侧,两个升降块的内部均设有通孔,所述导轨穿过两个升降块,两个升降块均设置在中控室的一侧,所述防护组件设置在中控室靠近导轨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导轨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中控室传动连接;所述防风机构包括基板、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两个第一连接键、两个第二连接键和两个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基板设置在平衡臂的下方远离塔身的一侧,两个第一连接键均设置在基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板的上端铰接在两个第一连接键之间,所述第一导向板的下端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一个第二连接键,所述第二导向板的上端铰接在两个第二连接键之间,两个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两侧,两个第二驱动组件均与第二导向板传动连接。作为优选,为了给中控室的升降提供动力,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绞盘、第二齿轮、钢丝绳、定滑轮、第一电机、底座、连接轴和支撑杆,所述底座设置在导轨的上方,所述连接轴竖向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二齿轮与绞盘均套设在连接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绞盘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底座的上方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底座的上方的另一侧,所述定滑轮铰接在支撑杆的上端,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卷绕在绞盘上,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设置在中控室的上方。作为优选,为了防止中控室掉落,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限位杆、弹簧和电磁铁,所述限位杆的上端铰接在中控室靠近导轨的一侧,所述弹簧设置在限位杆与中控室之间,所述电磁铁设置在中控室靠近限位杆的一侧,所述电磁铁与限位杆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作为优选,为了将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进行折叠,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丝杆和驱动环,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与丝杆传动连接,所述丝杆穿过驱动环,所述丝杆与驱动环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环铰接在第二导向板的下端的一侧。作为优选,为了降低中控室在快速下降的时候与地面之间的冲击力,所述中控室的下方还设有气囊。作为优选,为了使限位杆可以卡在导轨上,从而防止中控室掉落,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电磁铁对限位杆的吸力,所述限位杆的下端靠近电磁铁的一侧还设有磁钢。作为优选,为了增大导轨和限位杆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导轨靠近限位杆的一侧还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齿。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绞盘的驱动力,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的直径。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电机的驱动能力,所述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中,通过升降机构驱动中控室升降,不仅提高了操作人员上下塔吊的便捷性,当操作人员在塔吊上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控制中控室快速下降到地面,从而加快了操作人员逃生的速度,与传统升降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防护组件使中控室可以静止在导轨的任意高度,降低了电机的负荷,不仅如此,通过防风机构,使塔吊的平衡臂和吊臂可以根据风向自动调节,从而使平衡臂和吊臂与风向平行,减小了塔吊的迎风面面积,提高了塔吊的防风效果,与传统防风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的收放,降低了塔吊在正常工作中,风对塔吊工作的影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的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的防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平衡臂,2.塔帽,3.吊臂,4.中控室,5.导轨,6.塔身,7.升降块,8.限位杆,9.弹簧,10.电磁铁,11.磁钢,12.第一齿轮,13.绞盘,14.第二齿轮,15.钢丝绳,16.定滑轮,17.第一电机,18.底座,19.连接轴,20.支撑杆,21.第二电机,22.基板,23.第一连接键,24.丝杆,25.第一导向板,26.第二连接键,27.第二导向板,28.驱动环。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包括平衡臂1、塔帽2、吊臂3、中控室4和塔身6,所述塔帽2设置在塔身6的上方,所述平衡臂1和吊臂3分别设置在塔帽2的两侧,所述中控室4设置在塔身6的一侧,还包括升降机构和防风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塔身6的一侧,所述防风机构设置在平衡臂1上远离塔身6的一侧;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导轨5、防护组件和两个升降块7,所述导轨5设置在塔身6的一侧,两个升降块7的内部均设有通孔,所述导轨5穿过两个升降块7,两个升降块7均设置在中控室4的一侧,所述防护组件设置在中控室4靠近导轨5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导轨5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中控室4传动连接;其中,通过两个升降块7将中控室4固定在导轨5上,通过第一驱动组件提供动力,从而驱动中控室4沿着导轨5升降,当中控室4上升到导轨5的某一高度的时候,通过防护组件可以对中控室4进行固定,防止中控室4从导轨5上滑落,从而实现了中控室4的自动升降;如图4所示,所述防风机构包括基板22、第一导向板25、第二导向板27、两个第一连接键23、两个第二连接键26和两个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基板22设置在平衡臂1的下方远离塔身6的一侧,两个第一连接键23均设置在基板22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板25的上端铰接在两个第一连接键23之间,所述第一导向板25的下端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一个第二连接键26,所述第二导向板27的上端铰接在两个第二连接键26之间,两个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基板22的两侧,两个第二驱动组件均与第二导向板27传动连接;其中,通过两个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导向板2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包括平衡臂(1)、塔帽(2)、吊臂(3)、中控室(4)和塔身(6),所述塔帽(2)设置在塔身(6)的上方,所述平衡臂(1)和吊臂(3)分别设置在塔帽(2)的两侧,所述中控室(4)设置在塔身(6)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和防风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塔身(6)的一侧,所述防风机构设置在平衡臂(1)上远离塔身(6)的一侧;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导轨(5)、防护组件和两个升降块(7),所述导轨(5)设置在塔身(6)的一侧,两个升降块(7)的内部均设有通孔,所述导轨(5)穿过两个升降块(7),两个升降块(7)均设置在中控室(4)的一侧,所述防护组件设置在中控室(4)靠近导轨(5)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导轨(5)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中控室(4)传动连接;所述防风机构包括基板(22)、第一导向板(25)、第二导向板(27)、两个第一连接键(23)、两个第二连接键(26)和两个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基板(22)设置在平衡臂(1)的下方远离塔身(6)的一侧,两个第一连接键(23)均设置在基板(22)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板(25)的上端铰接在两个第一连接键(23)之间,所述第一导向板(25)的下端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一个第二连接键(26),所述第二导向板(27)的上端铰接在两个第二连接键(26)之间,两个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基板(22)的两侧,两个第二驱动组件均与第二导向板(27)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包括平衡臂(1)、塔帽(2)、吊臂(3)、中控室(4)和塔身(6),所述塔帽(2)设置在塔身(6)的上方,所述平衡臂(1)和吊臂(3)分别设置在塔帽(2)的两侧,所述中控室(4)设置在塔身(6)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和防风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塔身(6)的一侧,所述防风机构设置在平衡臂(1)上远离塔身(6)的一侧;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导轨(5)、防护组件和两个升降块(7),所述导轨(5)设置在塔身(6)的一侧,两个升降块(7)的内部均设有通孔,所述导轨(5)穿过两个升降块(7),两个升降块(7)均设置在中控室(4)的一侧,所述防护组件设置在中控室(4)靠近导轨(5)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导轨(5)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中控室(4)传动连接;所述防风机构包括基板(22)、第一导向板(25)、第二导向板(27)、两个第一连接键(23)、两个第二连接键(26)和两个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基板(22)设置在平衡臂(1)的下方远离塔身(6)的一侧,两个第一连接键(23)均设置在基板(22)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板(25)的上端铰接在两个第一连接键(23)之间,所述第一导向板(25)的下端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一个第二连接键(26),所述第二导向板(27)的上端铰接在两个第二连接键(26)之间,两个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基板(22)的两侧,两个第二驱动组件均与第二导向板(27)传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操作人员紧急逃生的防风型塔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12)、绞盘(13)、第二齿轮(14)、钢丝绳(15)、定滑轮(16)、第一电机(17)、底座(18)、连接轴(19)和支撑杆(20),所述底座(18)设置在导轨(5)的上方,所述连接轴(19)竖向设置在底座(18)的上方,所述第二齿轮(14)与绞盘(13)均套设在连接轴(19)上,所述第二齿轮(14)与绞盘(1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电机(17)设置在底座(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如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县拓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