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装配机链耳夹总成协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8769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拉链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拉链装配机链耳夹总成协作装置,包括链耳总成装置及安装于链耳总成装置上的机械手装置,机械手装置由气缸推动进行转动;所述链耳总成装置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架设相互平行设置的内滑杆、外滑杆,内滑杆上滑动设置内滑座,外滑杆上滑动设置外滑座,所述内滑座、外滑座上均设有链耳夹;内滑杆、外滑杆上均设有导槽,所述第二支架设有两个分别对内滑座、外滑座进行缓冲的缓冲头。该装置可有效节省场地,节省人工,提高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拉链的自动化生产。

Cooperating device for chain ear clamp assembly of zipper assembly machin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zipper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relates to a coordination device for the chain ear clamp assembly of a zipper assembly machine, including a chain ear assembly device and a manipulator device mounted on a chain ear assembly device. The manipulator device is driven by a cylinder. The chain ear assembly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bracket and a first bracket arrange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e two bracket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upport and the second bracket, and the inner slide bar and the outer slide bar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each other. The inner slippery seat is slid on the inner slide bar, and the outer sliding rod is slid to set the outer sliding seat. The inner slide seat and the outer slide are provided with a chain ear clip on the outer sliding seat and the outer slide bar. The inner slide bar and the outer slide bar are provided with a guide slot, and the second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two points. Do not buffer the inner slide seat or the outer slide seat. The device can save field effectively, save labor, improve qualit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realize automatic production of zipp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链装配机链耳夹总成协作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拉链生产设备
,涉及一种拉链装配机链耳夹总成协作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制造业不再具备人工成本优势,多功能智能机械设备大量涌现出来,以取代人工,达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拉链制造行业也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纯手工发展成机械半自动化,进而发展成单功能全自动化。但这仍然无法满足拉链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拉链装配机链耳夹总成协作装置,该装置可有效节省场地,节省人工,提高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拉链的自动化生产。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拉链装配机链耳夹总成协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链耳总成装置及安装于链耳总成装置上的机械手装置,机械手装置由气缸推动进行转动;所述链耳总成装置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架设相互平行设置的内滑杆、外滑杆,内滑杆上滑动设置内滑座,外滑杆上滑动设置外滑座,所述内滑座、外滑座上均设有链耳夹;内滑杆、外滑杆上均设有导槽,所述第二支架设有两个分别对内滑座、外滑座进行缓冲的缓冲头;所述第一支架上还滑动设置两根连接杆,两根连接杆分别与内滑座、外滑座固定连接,两根连接杆的外端部与连接杆固定块相连接;机械手装置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摇头主体座、摇头盖板,摇头主体座与摇头盖板形成的腔体内设置上止机械手装置和拉头机械手装置;所述拉头机械手装置包括拉头袋座,拉头袋座上安装第一拉头袋和第二拉头袋,拉头顶通过其表面的导向杆与拉头袋座的滑槽滑动配合连接,拉头袋座两侧形成的凸起限位块对应置于摇头盖板与摇头主体座上分别设置的导向槽中,拉头顶上连接下挂簧销,摇头盖板上连接上挂簧销,所述上挂簧销与下挂簧销通过拉伸弹簧相连接;所述上止机械手装置包括上止模固定块,所述上止模固定块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竖槽、第二竖槽,第一竖槽中滑动配合设置拉头挡杆,第二竖槽中滑动配合设置上止模体,上止模体上端为上止上模,上止模体下端为上止下模,第一上止离位检测针设置于上止模体的安装工位上,上止模固定块底面的两个连接部上分别连接一个上止模,两个上止模之间设置第一上止离位检测针、第二上止离位检测针,所述第一上止离位检测针、第二上止离位检测针两者上端分别与上止离位传递杆相连接,上止模固定块上方设置检测针座,检测针座上安装上止感知杆和上止离位感知杆,所述上止离位感知杆和上止感知杆上均套设有弹簧,上止模固定块通过上止滑块固定销限位固定于摇头主体座的腔体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滑座、外滑座上分别设有左夹座、右夹座,所述左夹座、右夹座上分别设置一个链耳夹,链耳夹的上夹及下夹与内滑座或外滑座之间通过销转动连接,链耳夹的上夹与下夹之间外端处设置钢珠,链耳夹的上夹与下夹之间内端设有链耳夹弹簧,内滑座、外滑座上分别转动设置链耳夹开闭杆,所述链耳夹包括上夹和下夹,上夹和下夹之间设有用于控制链耳夹开闭的钢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缓冲头分别安装于滑杆右盖板和内缓冲座上,第二支架上对应于滑杆右盖板处设有缓冲挡板,缓冲挡板与滑杆右盖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连接杆固定块上还设置有链耳夹驱动块,链耳夹驱动块上转动设置轴承,连接杆与第一支架之间设置轴承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滑座、外滑座均包括滑座内盖板、滑座外盖板、滑座下盖板,所述滑座下盖板底面固定有连接块,连接杆通过连接杆套与连接块相连接,滑座内盖板顶面设有轨道,所述内滑杆、外滑杆两者靠近第一支架一侧端部均设置有滑杆定位板,滑杆定位板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置有活动导轨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头袋座上沿竖直方向设置两条拉头袋滑槽,第一拉头袋、第二拉头袋分别通过拉头袋安装销与相应的拉头袋滑槽相连接,拉头袋座的滑槽设置于两条拉头袋滑槽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头袋座的两条拉头袋滑槽通过第一滑槽盖、第二滑槽盖压紧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头袋座两侧形成的凸起限位块上分别通过一根滚圈销设置一滚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产品安装于拉链生产设备上后在工作时,先切出链耳,然后穿拉头打上止,再切断,在形成第一条拉链的同时形成第二条的链耳,循环实现穿拉头打上止。传统机械在没穿拉链头,打上止前是不能切断的,它要依靠链带在拖带轮的作用下实现穿拉头、打上止等,只有拉链上所有附件安装完毕,才由切断机切断链带形成单条拉链完成品,那么链带上每条拉链之间的切口必须足够长,否则在穿头时极有可能将拉链撕开而无法穿头。所以传统拉链切口为40~45MM,而本机则只需要30MM切口即可,当然长切口照样能行。它将为拉链企业节约成本提供基础。另外本装置的专利技术为后续开发新的拉链装配设备提供了新思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链耳夹总成装置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7为图4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机械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左视图。图10为机械手装置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10中,包括链耳总成装置A、第一支架A-1、第二支架A-2、轴承套A-3、外滑杆盖板A-4、内滑杆盖板A-5、滑杆定位板A-6、滑杆右盖板A-7、调节螺栓A-8、链耳夹驱动块A-9、连接杆固定块A-10、轴承A-11、连接杆A-12、连接块A-13、内滑杆A-14、内滑座A-15、滑座内盖板A-16、滑座下盖板A-17、连接杆套A-18、内缓冲座A-19、缓冲头A-20、缓冲挡板A-21、链耳夹开闭杆A-22、销轴A-23、外滑杆A-24、外滑座A-25、活动导轨座A-26、滑座外盖板A-27、链耳夹A-28、钢珠A-29、轴承销A-30、销A-31、链耳夹弹簧A-32、刀口调节板A-33、左夹座A-34、右夹座A-35、机械手装置B、拉头袋安装销B-1、滚圈销B-2、拉头挡杆B-3、上止感知杆B-4、检测针座B-5、上止离位感知杆B-6、上止模固定块B-7、第一竖槽B-7-1、第二竖槽B-7-2、摇头主体B-8、上止滑块固定销B-9、上止上模B-10、上止离位传递杆B-11、第一上止离位检测针B-12、上止下模B-13、第二上止离位检测针B-14、第一滑槽盖B-15、第二滑槽盖B-16、拉头顶B-17、第一拉头袋B-18、第二拉头袋B-19、上止模B-20、滚圈B-21、摇头盖板B-22、上挂簧销B-23、拉头袋滑槽B-24、下挂簧销B-25、拉头袋座B-26、导向槽B-27、气缸C等。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拉链装配机链耳夹总成协作装置,包括链耳总成装置A及安装于链耳总成装置A上的机械手装置B,机械手装置B由气缸C推动进行转动;所述链耳总成装置A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A-1和第二支架A-2,所述第一支架A-1和第二支架A-2上架设相互平行设置的内滑杆A-14、外滑杆A-24,内滑杆A-14上滑动设置内滑座A-15,外滑杆A-24上滑动设置外滑座A-25,所述内滑座A-15、外滑座A-25上均设有链耳夹A-28;内滑杆A-14、外滑杆A-24上均设有导槽,所述第二支架A-2设有两个分别对内滑座A-15、外滑座A-25进行缓冲的缓冲头A-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拉链装配机链耳夹总成协作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链装配机链耳夹总成协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链耳总成装置(A)及安装于链耳总成装置(A)上的机械手装置(B),机械手装置(B)由气缸(C)推动进行转动;所述链耳总成装置(A)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A‑1)和第二支架(A‑2),所述第一支架(A‑1)和第二支架(A‑2)上架设相互平行设置的内滑杆(A‑14)、外滑杆(A‑24),内滑杆(A‑14)上滑动设置内滑座(A‑15),外滑杆(A‑24)上滑动设置外滑座(A‑25),所述内滑座(A‑15)、外滑座(A‑25)上均设有链耳夹(A‑28);内滑杆(A‑14)、外滑杆(A‑24)上均设有导槽,所述第二支架(A‑2)设有两个分别对内滑座(A‑15)、外滑座(A‑25)进行缓冲的缓冲头(A‑20);所述第一支架(A‑1)上还滑动设置两根连接杆(A‑12),两根连接杆(A‑12)分别与内滑座(A‑15)、外滑座(A‑25)固定连接,两根连接杆(A‑12)的外端部与连接杆固定块(A‑10)相连接;机械手装置(B)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摇头主体座(B‑8)、摇头盖板(B‑22),摇头主体座(B‑8)与摇头盖板(B‑22)形成的腔体内设置上止机械手装置和拉头机械手装置;所述拉头机械手装置包括拉头袋座(B‑26),拉头袋座(B‑26)上安装第一拉头袋(B‑18)和第二拉头袋(B‑19),拉头顶(B‑17)通过其表面的导向杆与拉头袋座(B‑26)的滑槽滑动配合连接,拉头袋座(B‑26)两侧形成的凸起限位块对应置于摇头盖板(B‑22)与摇头主体座(B‑8)上分别设置的导向槽(B‑27)中,拉头顶(B‑17)上连接下挂簧销(B‑25),摇头盖板(B‑22)上连接上挂簧销(B‑23),所述上挂簧销(B‑23)与下挂簧销(B‑25)通过拉伸弹簧相连接;所述上止机械手装置包括上止模固定块(B‑7),所述上止模固定块(B‑7)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竖槽(B‑7‑1)、第二竖槽(B‑7‑2),第一竖槽(B‑7‑1)中滑动配合设置拉头挡杆(B‑3),第二竖槽(B‑7‑2)中滑动配合设置上止模体,上止模体上端为上止上模(B‑10),上止模体下端为上止下模(B‑13),第一上止离位检测针(B‑12)设置于上止模体的安装工位上,上止模固定块(B‑7)底面的两个连接部上分别连接一个上止模(B‑20),两个上止模(B‑20)之间设置第一上止离位检测针(B‑12)、第二上止离位检测针(B‑14),所述第一上止离位检测针(B‑12)、第二上止离位检测针(B‑14)两者上端分别与上止离位传递杆(B‑11)相连接,上止模固定块(B‑7)上方设置检测针座(B‑5),检测针座(B‑5)上安装上止感知杆(B‑4)和上止离位感知杆(B‑6),所述上止离位感知杆(B‑6)和上止感知杆(B‑4)上均套设有弹簧,上止模固定块(B‑7)通过上止滑块固定销(B‑9)限位固定于摇头主体座(B‑8)的腔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装配机链耳夹总成协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链耳总成装置(A)及安装于链耳总成装置(A)上的机械手装置(B),机械手装置(B)由气缸(C)推动进行转动;所述链耳总成装置(A)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A-1)和第二支架(A-2),所述第一支架(A-1)和第二支架(A-2)上架设相互平行设置的内滑杆(A-14)、外滑杆(A-24),内滑杆(A-14)上滑动设置内滑座(A-15),外滑杆(A-24)上滑动设置外滑座(A-25),所述内滑座(A-15)、外滑座(A-25)上均设有链耳夹(A-28);内滑杆(A-14)、外滑杆(A-24)上均设有导槽,所述第二支架(A-2)设有两个分别对内滑座(A-15)、外滑座(A-25)进行缓冲的缓冲头(A-20);所述第一支架(A-1)上还滑动设置两根连接杆(A-12),两根连接杆(A-12)分别与内滑座(A-15)、外滑座(A-25)固定连接,两根连接杆(A-12)的外端部与连接杆固定块(A-10)相连接;机械手装置(B)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摇头主体座(B-8)、摇头盖板(B-22),摇头主体座(B-8)与摇头盖板(B-22)形成的腔体内设置上止机械手装置和拉头机械手装置;所述拉头机械手装置包括拉头袋座(B-26),拉头袋座(B-26)上安装第一拉头袋(B-18)和第二拉头袋(B-19),拉头顶(B-17)通过其表面的导向杆与拉头袋座(B-26)的滑槽滑动配合连接,拉头袋座(B-26)两侧形成的凸起限位块对应置于摇头盖板(B-22)与摇头主体座(B-8)上分别设置的导向槽(B-27)中,拉头顶(B-17)上连接下挂簧销(B-25),摇头盖板(B-22)上连接上挂簧销(B-23),所述上挂簧销(B-23)与下挂簧销(B-25)通过拉伸弹簧相连接;所述上止机械手装置包括上止模固定块(B-7),所述上止模固定块(B-7)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竖槽(B-7-1)、第二竖槽(B-7-2),第一竖槽(B-7-1)中滑动配合设置拉头挡杆(B-3),第二竖槽(B-7-2)中滑动配合设置上止模体,上止模体上端为上止上模(B-10),上止模体下端为上止下模(B-13),第一上止离位检测针(B-12)设置于上止模体的安装工位上,上止模固定块(B-7)底面的两个连接部上分别连接一个上止模(B-20),两个上止模(B-20)之间设置第一上止离位检测针(B-12)、第二上止离位检测针(B-14),所述第一上止离位检测针(B-12)、第二上止离位检测针(B-14)两者上端分别与上止离位传递杆(B-11)相连接,上止模固定块(B-7)上方设置检测针座(B-5),检测针座(B-5)上安装上止感知杆(B-4)和上止离位感知杆(B-6),所述上止离位感知杆(B-6)和上止感知杆(B-4)上均套设有弹簧,上止模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道雄
申请(专利权)人:嘉成伟业无锡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