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电动多角度坐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8395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全电动多角度坐立结构,包括床框、背框、坐框和腿部框架,背框和腿部框架分别以相互平行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床框上,腿部框架位于背框后方并连接床框尾端,背框的转动路径不低于床框所在平面,腿部框架的转动路径不高于床框所在平面,床框上分别设有驱动背框转动的背部电机和驱动腿部框架转动的腿部电机,坐框水平固定在床框顶端面并位于背框和腿部框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得病人具有不同的坐立姿态,从而满足不同的坐立、活动需求,不仅如此,电动驱动的方式给医护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病人能实现自主调节坐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医护病床中。

A fully electric multi angle sitt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 electric multi angle sitting structure, including a frame, a back frame, a frame and a leg frame. The frame of the back and the leg frame are connected to the bed frame by parallel rotating shaft. The frame of the leg is located behind the back frame and connected to the end of the frame. The rotating path of the back frame is not lower than the plane of the bed frame and the leg frame. The rotation path of the frame is not higher than the plane of the bed frame. The back motor that drives the back frame and the leg motor that drives the frame of the leg are arranged on the bed frame. The sitting frame is fixed on the top end of the frame and between the frame of the back frame and the leg.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patient have different sitting posture, so as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sitting and moving, not only so, the electric driving way brings great convenience to the medical care, and the patient can realize the self-regulated sitting posture.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the medical care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电动多角度坐立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电动多角度坐立结构。
技术介绍
医疗病床一般都具有背部调节的功能,即可以使躺卧的病人的背部抬起,以方便病人就餐和日常的简单活动。目前,背部抬起大多是使用手摇式的机械结构进行驱动,这种驱动方式较为可靠,但是需要医护人员额外进行手动操作,比较不方便。另外,当病人通过背部抬起使得人体坐起后,其腿部还是处于伸直状态,这种体位一方面不舒服,另一方面腿部也不能得到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电动多角度坐立结构,能够具有多个坐立姿态。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电动多角度坐立结构,包括床框、背框、坐框和腿部框架,所述背框和腿部框架分别以相互平行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床框上,腿部框架位于背框后方并连接床框尾端,背框的转动路径不低于床框所在平面,腿部框架的转动路径不高于床框所在平面,床框上分别设有驱动背框转动的背部电机和驱动腿部框架转动的腿部电机,所述坐框水平固定在床框顶端面并位于背框和腿部框架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部电机的固定端转动连接床框,输出端转动连接背框,所述腿部电机的固定端转动连接床框,输出端转动连接腿部框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腿部框架包括大腿支撑框、小腿支撑框和水平升降机构,所述大腿支撑框铰接在床框尾端,小腿支撑框铰接在大腿支撑框尾端并保持水平,水平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小腿支撑框,所述腿部电机通过驱动水平升降结构的水平升降来带动腿部框架相对于坐框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升降机构包括长力臂、铰接在长力臂底端的小腿支架,小腿支架与小腿支撑框固定连接,小腿支架还铰接大腿支撑框,所述长力臂平行于大腿支撑框并通过水平的腿部转轴与床框转动连接,腿部转轴、长力臂、小腿支架和大腿支撑框构成平行四边形平面连杆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腿支架底端设有滑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腿部转轴上接有短力臂,所述腿部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短力臂,短力臂、腿部转轴和腿部电机构成曲柄滑块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框尾端的底部设有三角变量固定铁,三角变量固定铁的尾部和前部分别铰接有短三角变量铁和长三角变量铁,短三角变量铁和长三角变量铁均与床框铰接,从而短三角变量铁、长三角变量铁、背框和床框构成四连杆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床框的尾端转动连接有腿部框架,病人在病床上坐起后通过转动腿部框架、背框,并将腿部框架和背框定位至不同的高度可以使得病人具有不同的坐立姿态,从而满足不同的坐立、活动需求,不仅如此,腿部框架和背框均有电机驱动,这种电动驱动的方式给医护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病人能实现自主调节坐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全电动多角度坐立结构,可以看作是一张医护用的病床,其包括床框1、背框2、坐框3和腿部框架4。床框1呈水平矩形状,其包括两根纵梁11和两根横梁12,床框1的中部还焊接有一根吊耳梁13。背框2用于支撑并未图示的背部板,用以支撑人体背部,腿部框架4用于安装并未图示的腿部板材,用以支撑人体腿部。背框2和腿部框架4分别以相互平行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床框1的两纵梁11上,从而均能相对于平行于横梁12的水平转轴在一定范围内旋转。其中,背框2位于床框1的中前部,其转动路径不低于床框1所在平面,即可以在床框1上方转动,最低位置是与床框1所在的平面平行;腿部框架4位于背框2后方并连接床框1尾端,其转动路径不高于床框1所在平面,即可以在床框1下方转动,最高位置是与床框1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的坐框3用于人体坐立而支撑人体臀部,其水平固定在床框1顶端面并位于背框2和腿部框架4之间。当腿部框架4和背框2均平行于床框1所在平面是,两者的顶端面大致与坐框3的顶端面在一平面上,从而比较舒适的支撑人体。病人在病床通过转动背框2可以坐起,坐起后通过转动腿部框架4,并将腿部框架4定位至不同的高度可以使得病人具有不同的坐立姿态,从而满足不同的坐立、活动需求。实施例中,在床框1上分别设有驱动背框2转动的背部电机5和驱动腿部框架4转动的腿部电机6,这种电动驱动的方式给医护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病人能实现自主调节坐姿。实施例中,背部电机5的固定端转动连接一个电机吊耳51,该电机吊耳51连接床框1上的吊耳梁13,背部电机5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背部电机吊耳52,该背部电机吊耳52固定连接背框2。所述的腿部电机6的固定端转动连接有吊耳,该并未能在图中看到的吊耳固定连接吊耳梁13,腿部电机6的输出端转动连接腿部框架4。实施例中的腿部框架4包括大腿支撑框41、小腿支撑框42和水平升降机构。大腿支撑框41的前端接有大腿连接头411,该大腿连接头411铰接有坐框连接头31,所述坐框连接头31固定在坐框3上,从而可以看成是大腿支撑框41铰接在床框1尾端,所述的小腿支撑框42直接或间接地铰接在大腿支撑框41尾端并保持水平。所述的水平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小腿支撑框42,腿部电机6通过驱动水平升降结构的水平升降来带动腿部框架4相对于坐框3转动。一般来说在处于睡姿的时候,大腿支撑框41和小腿支撑框42支撑人体的大腿和小腿位置;当处于坐立时,小腿支撑框42支撑人体小腿和脚部,而大腿支撑框41则并不会支撑大腿位置。图中大腿支撑框41分别垂直于坐框3和小腿支撑框42,此时病人可以坐直;若大腿支撑框4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那么小腿支撑框42也在水平方向上斜向上上升,此时病人可以斜着坐。进一步优选的,水平升降机构包括长力臂43和铰接在长力臂43底端的小腿支架44。小腿支架44与小腿支撑框42固定连接并且一直处于水平状态,小腿支架44的前端和在前端相对靠后的位置分别铰接长力臂43和大腿支撑框41,长力臂43平行于大腿支撑框41并通过水平的腿部转轴与床框1转动连接。所述的腿部转轴可以是一根水平的圆管9,该圆管9的两端分别接有腿部支架吊耳91,所述的腿部支架吊耳91固定在纵梁11上。圆管9的端部插接有用于限位的限位销。圆管9、长力臂43、小腿支架44和大腿支撑框41构成平行四边形平面连杆结构,当圆管9转动的时候平行四边形平面连杆结构保持整体的斜向升降。进一步,小腿支架44底端设有滑轮45,在小腿支架44带动小腿支撑框42水平斜向升降的过程中,滑轮45可以与地面接触而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优选的,腿部转轴(圆管9)可以通过以下结构进行旋转驱动。圆管9上接有短力臂71,腿部电机6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短力臂71,短力臂71、圆管9和腿部电机6构成曲柄滑块结构。背框2的升降可以通过以下结构实现。背框2尾端的底部焊接三角变量固定铁81,三角变量固定铁81的尾部和前部分别铰接有短三角变量铁82和长三角变量铁83,短三角变量铁82和长三角变量铁83均铰接有三角变量吊耳84,两个三角变量吊耳84固定在床框1上,从而短三角变量铁82、长三角变量铁83、背框2和床框1构成四连杆结构。实施例的坐立结构可以通过调整背框2的斜度来调整病人的仰卧后者坐立,并且坐立、仰卧的角度可调,另外通过调整大腿支撑框41、小腿支撑框42的相对位置来调整病人坐立时腿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电动多角度坐立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电动多角度坐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框(1)、背框(2)、坐框(3)和腿部框架(4),所述背框(2)和腿部框架(4)分别以相互平行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床框(1)上,腿部框架(4)位于背框(2)后方并连接床框(1)尾端,背框(2)的转动路径不低于床框(1)所在平面,腿部框架(4)的转动路径不高于床框(1)所在平面,床框(1)上分别设有驱动背框(2)转动的背部电机(5)和驱动腿部框架(4)转动的腿部电机(6),所述坐框(3)水平固定在床框(1)顶端面并位于背框(2)和腿部框架(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电动多角度坐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框(1)、背框(2)、坐框(3)和腿部框架(4),所述背框(2)和腿部框架(4)分别以相互平行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床框(1)上,腿部框架(4)位于背框(2)后方并连接床框(1)尾端,背框(2)的转动路径不低于床框(1)所在平面,腿部框架(4)的转动路径不高于床框(1)所在平面,床框(1)上分别设有驱动背框(2)转动的背部电机(5)和驱动腿部框架(4)转动的腿部电机(6),所述坐框(3)水平固定在床框(1)顶端面并位于背框(2)和腿部框架(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电动多角度坐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电机(5)的固定端转动连接床框(1),输出端转动连接背框(2),所述腿部电机(6)的固定端转动连接床框(1),输出端转动连接腿部框架(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电动多角度坐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框架(4)包括大腿支撑框(41)、小腿支撑框(42)和水平升降机构,所述大腿支撑框(41)铰接在床框(1)尾端,小腿支撑框(42)铰接在大腿支撑框(41)尾端并保持水平,水平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小腿支撑框(42),所述腿部电机(6)通过驱动水平升降结构的水平升降来带动腿部框架(4)相对于坐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健峰
申请(专利权)人:厚福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