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821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结合固定在振膜下方的音圈;振膜包括与发声器外壳固定的固定部,与固定部一体设置的折环部以及位于折环部内的中央部;沿振膜振动方向固定部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结合固定有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通过振膜彼此隔绝;音圈的两根引线分别通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声器通过对发声器振动系统及音圈电连接方式的改进,可有效避免音圈引线断裂、偏振等问题,且优化了振膜与发声器壳体的连接方式,提高了发声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声器
本技术涉及电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声器。
技术介绍
发声器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器件,属于最基本的发声单元,其广泛应用于手机等终端设备中。发声器包括形成有容纳空间的外壳和收容于外壳内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音圈通过引出的两条音圈引线与外部控制电路的正、负极电连接形成回路,外部控制电路将电能经由音圈引线输入音圈,音圈受到磁路系统安培力的作用产生振动,音圈振动带动振膜振动发声,从而使电能转化为声能,实现发声器的发声功能。在传统发声器中,音圈引线一般通过与壳体焊盘焊接实现与外部电路传输电信号,这就导致了音圈引线通常顺线路径很长,不可避免的存在随音圈振动,音圈引线易发生断线或产生偏振等的缺陷,并且传统发声器壳体内部即需要提供给音圈引线走线的空间,还要避免音圈引线产生的碰撞杂音,给器件内部结构的设计增大了难度。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声器,该发声器通过对振动系统及音圈电连接方式的改进,可有效避免音圈引线断裂、偏振等问题,且优化了振膜与发声器壳体的连接方式,提高了发声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发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结合固定在所述振膜下方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与发声器外壳固定的固定部,与固定部一体设置的折环部以及位于折环部内的中央部;所述固定部沿振膜振动方向上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结合固定有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通过振膜彼此隔绝;所述音圈的引线分别通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连接。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为与固定部对应的闭合的金属环状结构。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振膜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侧边及两个相对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侧边位置或两个第二侧边位置。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一导电片沿所述振膜的上表面由振膜边缘向中央部延伸,该第一导电片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电连接,另一端由所述振膜的下表面露出并与所述音圈的一根引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沿所述振膜的下表面由振膜边缘向中央部延伸,该第二导电片的一端与第二导电件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音圈的另一根引线连接。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与所述折环部上表面贴合固定的第一弧形部,以及由第一弧形部两侧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结合固定在第一导电件的下表面与固定部的上表面之间,第二连接部的下表面由所述振膜的下表面露出并与音圈的一根引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包括与所述折环部下表面贴合固定的第二弧形部,以及由第二弧形部两侧向外延伸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结合固定在第二导电件的上表面与固定部的下表面之间,第四连接部与音圈的另一根引线连接。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下表面设有连接音圈引线的焊盘。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振膜还包括与振膜中央部结合固定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位于中央部的靠近或远离音圈的一侧。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振膜中央部的中央镂空,所述补强部覆盖振膜中央部的镂空区域。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补强部的边沿位于振膜中央部外侧边沿的内侧,或者补强部的边沿与振膜中央部外侧边沿齐平。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音圈与补强部的下表面结合固定,或者与振膜中央部的边缘下表面结合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发声器通过在振膜上设置导电件及导电片,可大幅度减少音圈引线顺线路径的长度,可有效避免由引线过长所带来的引线断裂、偏振等问题,且音圈引线占用壳体内部空间少,避免了音圈引线与壳体碰撞产生的碰撞杂音,简化了器件内部结构设计的难度。并且本技术还优化了振膜与发声器壳体的连接方式,其中导电件既可对振膜起支撑作用,又起导通音圈的作用,提高了发声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延长了发声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所提供发声器中振动系统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2示出本技术所提供发声器中振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示出本技术所提供发声器中振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示出本技术所提供发声器中第一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本技术所提供发声器中第二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解决传统发声器音圈引线顺线路径很长,占用壳体内空间大,音圈引线易与壳体发生碰撞产生碰撞杂音,且音圈引线在随音圈振动,易发生断线或产生偏振等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声器结构,该结构发声器通过对发声器振动系统及音圈电连接方式的改进,可有效避免音圈引线断裂、偏振等问题,且优化了振膜与发声器壳体的连接方式,提高了发声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具体的,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发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图未示出),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1及结合固定在所述振膜1下方的音圈2;所述振膜1包括与发声器外壳固定的固定部11,与固定部11一体设置的折环部12以及位于折环部12内的中央部13。沿振膜1振动方向所述固定部11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结合固定有第一导电件3和第二导电件4;所述第一导电件3与第二导电件4通过振膜1彼此隔绝。所述音圈2的两根引线21、22分别通过第一导电片5和第二导电片6与所述第一导电件3和第二导电件4电连接,其中第一导电片5和第二导电片6可采用导电膜。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片5沿所述振膜1的上表面由振膜边缘向中央部延伸,该第一导电片5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3电连接,另一端由所述振膜1的下表面露出并与所述音圈2的一根引线21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6沿所述振膜1的下表面由振膜边缘向中央部延伸,该第二导电片6的一端与第二导电件4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音圈2的另一根引线22连接。本技术图示结构中,所述振膜1呈圆角长方形结构,其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侧边(短轴边)及两个相对的第二侧边(长轴边);与所述振膜1固定部11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件3和第二导电件4为与固定部11对应的连续的金属环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5和第二导电片6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侧边(短轴边)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仅是提供一种具体的振膜结构,显然对于振膜其也可为正方形结构,且根据音圈引线的位置不同,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也可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二侧边(长轴边)位置,本技术对此并不加以限制。由于本技术中导电片通过振动系统结构引入,为了便于设置导电片,且在保证导电片与振膜结合固定强度下,使其可与振膜一同振动,避免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发生碰撞,引入杂音,影响发声器的声学性能,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体的导电片结构,具体为,结合图4、5,所述第一导电片5包括与振膜1折环部12上表面贴合固定的第一弧形部51,以及由第一弧形部51两侧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部52和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声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结合固定在所述振膜下方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与发声器外壳固定的固定部,与固定部一体设置的折环部以及位于折环部内的中央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沿振膜振动方向上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结合固定有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通过振膜彼此隔绝;所述音圈的引线分别通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结合固定在所述振膜下方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与发声器外壳固定的固定部,与固定部一体设置的折环部以及位于折环部内的中央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沿振膜振动方向上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结合固定有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通过振膜彼此隔绝;所述音圈的引线分别通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为与固定部对应的闭合的金属环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侧边及两个相对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侧边位置或两个第二侧边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沿所述振膜的上表面由振膜边缘向中央部延伸,该第一导电片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电连接,另一端由所述振膜的下表面露出并与所述音圈的一根引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沿所述振膜的下表面由振膜边缘向中央部延伸,该第二导电片的一端与第二导电件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音圈的另一根引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丹霍新祥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