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进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713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9:16
压缩机的进气结构具有:进气管道,其形成在远离压缩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开口的进气口;以及喇叭口,其形成从压缩机的入口朝向进气管道的内部空间扩展的环状流路,该喇叭口包括将位于环状流路的内侧的内侧壳体和位于环状流路的外侧的外侧壳体连结起来的多个支柱,多个支柱中的多个横向支柱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位于通过压缩机的中心轴线的假想面上的后缘,并且,具有相对于假想面位于进气口侧的前缘,其中,所述多个横向支柱相对于通过压缩机的中心轴线和进气口的中心的中心面位于两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缩机的进气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的进气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设置于压缩机的上游侧的向压缩机引导进气气体的进气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压缩机的进气结构100。具体而言,进气结构100包括:进气管道120,其形成进气口121;以及喇叭口130,其形成从压缩机110的入口朝向进气管道120的内部空间扩展的环状流路133。在图11中,进气口121在与压缩机110的轴向垂直的向上方向上开口。喇叭口130包括位于环状流路133的内侧的内侧壳体131和位于环状流路133的外侧的外侧壳体132,这些壳体131、132之间通过多个支柱140而连结。各支柱140沿着以压缩机110的中心轴线111为中心的径向延伸。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295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进气结构100中,在从压缩机110的轴向观察时,从进气口121向进气管道120内朝下流入的进气气体以从环状流路133的整周朝向中心聚集的方式流动。尤其在环状流路133的左右两侧和下侧,进气气体的流动方向从朝下变化成朝向横向或朝上(换言之,进气气体以从侧方或下方环绕的方式流动)。针对这样的进气气体的流动,存在支柱成为阻碍的倾向,由此,进气气体通过环状流路时的压力损失变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进气气体通过环状流路时的压力损失的压缩机的进气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进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其具有:进气管道,其形成在远离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开口的进气口;以及喇叭口,其形成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朝向所述进气管道的内部空间扩展的环状流路,该喇叭口包括位于所述环状流路的内侧的内侧壳体、位于所述环状流路的外侧的外侧壳体以及将所述内侧壳体和所述外侧壳体连结起来的多个支柱,所述多个支柱中的多个横向支柱的至少一个具有位于通过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线的假想面上的后缘,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假想面位于所述进气口侧的前缘,其中,所述多个横向支柱相对于通过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线和所述进气口的中心的中心面而位于两侧。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横向支柱中的至少一个朝向进气口倾倒,因此,在从进气口流入进气管道内的进气气体在环状流路内朝向压缩机的入口改变方向时,横向支柱不易成为进气气体的流动的阻碍。因此,能够减小进气气体通过环状流路时的压力损失。也可以是,所述多个横向支柱中的至少一个以所述进气口侧的侧面为凹面的方式从所述前缘朝向所述后缘弯曲。根据该构成,能够使进气气体的流动方向沿着横向支柱中的至少一个顺畅地变化。也可以是,所述多个横向支柱中的至少一个以将该横向支柱在宽度方向上二等分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在所述后缘处与所述假想面相接的方式弯曲。根据该构成,能够使横向支柱在后缘处为沿着进气气体的流动的形状,能够更加显著地获得减小压力损失的效果。也可以是,所述多个横向支柱在所述中心面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至少设有两个,分别在所述中心面的一侧和另一侧,远离所述进气口的横向支柱以大于接近所述进气口的横向支柱的曲率弯曲。根据该构成,能够更加显著地获得减小压力损失的效果。或者,也可以是,所述多个横向支柱在所述中心面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至少设有两个,分别在所述中心面的一侧和另一侧,接近所述进气口的横向支柱与远离所述进气口的横向支柱以彼此相同的曲率弯曲。根据该构成,能够降低喇叭口的制造成本。例如,所述多个支柱可以设置于所述环状流路中流动的进气气体在所述压缩机的径向上的第1速度分量大于在所述压缩机的轴向上的第2速度分量的区域中,也可以设置于第1速度分量小于第2速度分量的区域。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小进气气体通过环状流路时的压力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进气结构的纵剖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横剖视图。图3是横向支柱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1和图2所示的进气结构造成的在压缩机的入口处的压力损失的解析结果。图5是示出使全部的横向支柱与纵向支柱相同时的在压缩机的入口处的压力损失的解析结果。图6是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进气结构的横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进气结构的纵剖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VIII-VIII线的横剖视图。图9A和图9B是横向支柱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圆锥面的环状流路的展开图。图11是以往的压缩机的进气结构的纵剖视图。图12是沿图11中的XII-XII线的横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进气结构1A。该进气结构1A设置于压缩机2的上游侧,向压缩机2引导进气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2是轴流压缩机。轴流压缩机被组装到例如燃气涡轮发动机中。但是,压缩机2也可以是离心压缩机或斜流压缩机。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2的中心轴线21与水平方向平行。但是,压缩机2的方向不限定于此,压缩机2的中心轴线21也可以与铅直方向平行,也可以倾斜。下文中,为了方便说明,也将压缩机2的中心轴线21的延伸方向中的进气气体的流动的上游侧称为前方,将下游侧称为后方。进气结构1包括进气管道3和喇叭口4。进气管道3使喇叭口4的周围的空间向一个方向开放。具体而言,进气管道3形成了在远离压缩机2的中心轴线21的方向上开口的进气口30。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口30在与压缩机2的轴向(中心轴线2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向上方向上开口。另外,在进气口30上也可以连接在与该进气口30的开口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中继管道。即,进气口30也可以是例如弯曲成90度的管道的弯曲部分。更加详细而言,进气管道3具有:与压缩机2的中心轴线21垂直并且彼此对置的前壁31和后壁32;以及从侧方和下方覆盖前壁31与后壁32之间的空间的U字状的侧壁33。即,由前壁31的上端、后壁32的上端以及侧壁33的一对上端而限定了进气口30。并且,在前壁31和后壁32上设置有以压缩机2的中心轴线21为中心的圆形的开口。在后壁32的开口处设置有朝向前方缩径的锥形壁34。另一方面,在前壁31的开口中嵌入有喇叭口4的后述的内侧壳体41。喇叭口4形成了从压缩机2的入口22朝向进气管道3的内部空间扩展的环状流路43。具体而言,喇叭口4包括位于环状流路43的内侧的内侧壳体41和位于环状流路43的外侧的外侧壳体42。内侧壳体41从接近压缩机2的转子23的位置朝向前方以朝向从压缩机2的轴向改变成径向的方式扩径,内侧壳体41与进气管道3的前壁31连接。例如,在内侧壳体41的内侧配置有对压缩机2的转子23进行支承的轴承(未图示)。外侧壳体42以从压缩机2的机壳24的前端朝向进气管道3的锥形壁34的内周缘翻转的方式扩径。因此,环状流路43在上游侧处朝向径向外侧开口,在下游侧处在压缩机2的轴向上开口。即,从进气口30流入进气管道3内的进气气体在环状流路43的整周上从进气管道3的内部空间流入环状流路43内,在环状流路43内在使压缩机2的轴向上的速度分量增加的同时流入压缩机2的入口22。内侧壳体41的前部与外侧壳体42通过多个(在图例中为6个)支柱5连结。各支柱5具有在压缩机2的周向上呈扁平的叶片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柱5被设置于在环状流路43中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缩机的进气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的进气结构,其具有:进气管道,其形成在远离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开口的进气口;以及喇叭口,其形成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朝向所述进气管道的内部空间扩展的环状流路,该喇叭口包括位于所述环状流路的内侧的内侧壳体、位于所述环状流路的外侧的外侧壳体以及将所述内侧壳体和所述外侧壳体连结起来的多个支柱,所述多个支柱中的多个横向支柱的至少一个具有位于通过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线的假想面上的后缘,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假想面位于所述进气口侧的前缘,其中,所述多个横向支柱相对于通过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线和所述进气口的中心的中心面而位于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14 JP 2015-2029801.一种压缩机的进气结构,其具有:进气管道,其形成在远离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开口的进气口;以及喇叭口,其形成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朝向所述进气管道的内部空间扩展的环状流路,该喇叭口包括位于所述环状流路的内侧的内侧壳体、位于所述环状流路的外侧的外侧壳体以及将所述内侧壳体和所述外侧壳体连结起来的多个支柱,所述多个支柱中的多个横向支柱的至少一个具有位于通过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线的假想面上的后缘,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假想面位于所述进气口侧的前缘,其中,所述多个横向支柱相对于通过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线和所述进气口的中心的中心面而位于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多个横向支柱中的至少一个以所述进气口侧的侧面成为凹面的方式从所述前缘朝向所述后缘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多个横向支柱中的至少一个以将该横向支柱在宽度方向上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口拓也寺内晃司追风惠次阪井直人谷村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