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油泵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7708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泵驱动装置的油泵(1)的转子(6)具有形成中空状的空间的内周部(17)。仅沿单向将从发动机侧输入的动力向转子(6)传递的第一单向离合器(18)以及仅沿上述单向将从电动马达侧输入的动力向转子(6)传递的第二单向离合器(19)配置于转子(6)的内周部(17)的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油泵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装于汽车的油泵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作为汽车具备的向油压式助力转向装置、油压式无级变速器等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油的油泵,采用了具有接收动力的转子的叶片泵、内啮合齿轮泵(下述专利文献1、2)。在搭载有在规定的停止条件下使发动机停止,并在踩踏加速踏板等规定的启动条件下使发动机启动的控制装置的汽车中,在发动机停止时,通过电动马达驱动油泵。专利文献2公开的油泵驱动装置具备将从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油泵的路径、以及将从电动马达输出的动力传递至上述油泵的路径,上述路径具有分别进行传递与切断动力向油泵的传递的单向离合器,上述单向离合器的锁定方向(能够传递动力的单向)设定为相同。这种油泵驱动装置能够通过发动机以及电动马达的任一个驱动相同的油泵。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790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06543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2公开的油泵驱动装置在油泵的两侧配置有单向离合器,因此对它们进行收容的壳体的全长在轴向变长,从而难以搭载于发动机、变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背景,本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课题是在轴向上缩短能够通过发动机以及电动马达的任一个来驱动相同的油泵的油泵驱动装置。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结构,即:上述油泵驱动装置具备:一台油泵,其具有接收动力的转子;第一单向离合器,其仅沿单向将从发动机侧输入的动力向上述转子传递;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其仅沿上述单向将从电动马达侧输入的动力向上述转子传递,其中,上述转子具有形成中空状的空间的内周部,上述第一单向离合器以及上述第二单向离合器配置于上述转子的内周部的内侧。根据上述结构,对于一台油泵的转子,能够经由第一单向离合器仅沿单向传递从发动机侧输入的动力,另外经由第二单向离合器仅沿上述单向传递从电动马达侧输入的动力,因此能够通过发动机以及电动马达的任一个来驱动相同的油泵。由于该转子具有形成中空状的空间的内周部,所以能够在该内周部的内侧(中空状的空间)配置向转子传递动力的第一单向离合器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将转子的轴向宽度活用于两个单向离合器的配置,将油泵驱动装置在轴向缩短。专利技术的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轴向上缩短通过发动机以及电动马达的任一个来驱动相同油泵的油泵驱动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油泵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表示向图1的油泵驱动装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路径的图。图3是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例子的实施方式的油泵驱动装置。如图2所示,该油泵驱动装置具备:一台油泵1;将从发动机2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油泵1的发动机侧传递路径3;以及将从电动马达4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油泵1的马达侧传递路径5。如图1所示,油泵1为叶片泵,其具有:接收动力的转子6;以包围转子6的方式配置的凸轮环7;保持于转子6的多个叶片8;以及收容转子6与凸轮环7的壳体9。以下,将沿着转子6的旋转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该轴向成为直角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该旋转中心轴线的圆周方向称为“周向”。如图3所示,若转子6接收动力而进行旋转,则由转子6的槽部而保持为能够在放射方向进退的叶片8通过从与该槽部的终端交叉的油压回路给予的油压及离心力的作用,被按压于凸轮环7的偏心的内侧面10且沿该内侧面10旋转。此时,由在周向相邻的叶片8、凸轮环7的内侧面以及壳体9所划分出的油室(泵室)11的容积变化,起到相对于油室11吸入、排出油的作用。在凸轮环7以及壳体9设置有多个油排出路径12,使得从进行压缩工序的油室11连通至壳体9的外部,另外,还设置有多个油吸入路径13,使得从进行吸入工序的油室11连通至壳体9的外部。如图1所示,壳体9具有:能够在轴向上收容凸轮环7以及转子6的分割构造的壳体主体14和壳体盖15;以及配置于壳体主体14与壳体盖15之间的密封圈16。此外,作为油泵1,例示出叶片泵,但可以采用如下形式的油泵,即:转子通过从发动机侧传递路径或者马达侧传递路径接收到的动力而进行旋转,通过该转子的旋转起到泵的作用。例如,油泵也可以为专利文献2那样的内啮合齿轮泵,在该情况下,作为接收动力的转子,可以采用具有该内啮合齿轮的内转子。转子6具有内周部17,内周部17形成在轴向上贯通转子6的中空状的空间。在转子6的内周部17的内侧配置有第一单向离合器18和第二单向离合器19。第一单向离合器18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19分别成为图2所示的对应的发动机侧传递路径3或者马达侧传递路径5的终端。如图1、图4所示,第一单向离合器18具有:第一输入轴20,其从轴向一侧(图1中左侧)插入转子6的内周部17的内侧;第一卡合件21,其在转子6的内周部17与第一输入轴20之间传递动力;第一保持架22,其保持第一卡合件21;以及第一弹性部件23,其以对第一卡合件21施力的方式安装于第一保持架22。如图1、图3所示,第二单向离合器19具有:第二输入轴24,其从轴向另一侧(图1中右侧)插入内周部17的内侧;第二卡合件25,其在内周部17与第二输入轴24之间传递动力;第二保持架26,其保持第二卡合件25;以及第二弹性部件27,其以对第二卡合件25施力的方式安装于第二保持架26。如图2所示,第一输入轴20以及第二输入轴24分别在壳体9的外部与对应的发动机侧传递路径3或者马达侧传递路径5连接,由此第一输入轴20以及第二输入轴24成为传递从发动机2输出的动力或者从电动马达4输出的动力的扭矩传递轴。如图1所示,夹设于壳体9与第一输入轴20之间的第一径向轴承28以及夹设于壳体9与第二输入轴24之间的第二径向轴承29分别将对应的第一输入轴20或者第二输入轴24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9相对旋转,并受到双向的轴向负载。第一径向轴承28以及第二径向轴承29分别成为带两个密封件的滚动轴承,具有与形成于壳体9的轴承座嵌合的外圈、与对应的第一输入轴20或者第二输入轴24的外周嵌合的内圈以及两侧的接触密封件。在第一径向轴承28的外侧以及第二径向轴承29的外侧分别配置有用于防止油从壳体9泄漏的油封S1、S2。上述油封S1、S2安装于壳体盖15的开口端部内周、壳体主体14的开口端部内周。如图1、图4所示,在转子6的内周部17的内侧,第一输入轴20与第二输入轴24在轴向以及径向上以具有间隙30的方式对置。因此,第一输入轴20与第二输入轴24中的一方的轴端部成为中空轴状,另一方的轴端部插入一方的轴端部的中空内。配置于间隙30的环状空间的轴承31将第二输入轴24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第一输入轴20相对旋转。轴承31成为滚针轴承。作为轴承31,例示出具有在两个输入轴20、24的轴端部形成的内外的轨道面,并将带保持架的滚针配置于间隙30的轴承,但也可以为具备轨道圈的滚动轴承,还可以为球轴承。在第一输入轴20中的、位于转子6的内周部17的内侧的外周部,形成有第一圆筒面32。在转子6的内周部17,沿周向以规定间隔形成有第一凸轮面33,在该第一凸轮面33与第一圆筒面32之间形成有楔形空间。第一凸轮面33与圆筒面32之间的楔形空间向图中逆时针的周向变窄。第一圆筒面32、第一凸轮面33也可以作为构成对应的输入轴或者转子的部件而形成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泵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泵驱动装置,其具备:一台油泵,其具有接收动力的转子;第一单向离合器,其仅沿单向将从发动机侧输入的动力向所述转子传递;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其仅沿所述单向将从电动马达侧输入的动力向所述转子传递,所述油泵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具有形成中空状的空间的内周部,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内周部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24 JP 2015-1868781.一种油泵驱动装置,其具备:一台油泵,其具有接收动力的转子;第一单向离合器,其仅沿单向将从发动机侧输入的动力向所述转子传递;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其仅沿所述单向将从电动马达侧输入的动力向所述转子传递,所述油泵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具有形成中空状的空间的内周部,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内周部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具有:第一输入轴,其插入所述转子的内周部的内侧;以及第一卡合件,其在所述转子的内周部与所述第一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合正浩斋藤隆英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