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KYB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叶片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7078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9:14
叶片泵(100)包括:转子(2),其被驱动从而旋转;叶片(3),其滑动自如地插入到转子(2);泵室(6),其划定于相邻的叶片(3)之间;吸入口(14、15),其用于向泵室(6)引导工作油;吸入压力室(13),其与吸入口(14、15)相连通且用于储存工作油;以及吸入通路(12),其连接于吸入压力室(13)并具有开口于泵体(10)的外表面的吸入开口端(12a)。在搭载有叶片泵(100)的状态下,吸入压力室(13)设于吸入通路(12)的吸入开口端(12a)的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叶片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叶片泵。
技术介绍
在JP2013-087751A中记载了一种包括转子和多个叶片的叶片泵;上述转子在放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狭缝;上述叶片能够滑动地收纳于各狭缝,该叶片的顶端面与定子的凸轮面滑动接触。通过开口于叶片泵的下方的吸入口向该叶片泵引导容器内的工作油。
技术实现思路
JP2013-087751A所述的叶片泵通常配置于容器内,因此泵内的通路被工作油充满。但是,在出于空间的考虑,无法将泵配置于容器内而配置于容器外的情况下,泵内的工作油在使泵停止之后会通过吸入口返回到容器。因此,在再次驱动泵时,喷出压力的上升有可能延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无论搭载部位如何都促进叶片泵的喷出压力的上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用作流体压供给源的叶片泵包括:转子,其被驱动从而旋转;多个叶片,其滑动自如地插入到所述转子;定子,随着所述转子进行旋转,该定子供所述叶片的顶端部滑动接触;泵体,其用于收纳所述定子;泵盖,其用于密封所述泵体;泵室,其划定于相邻的所述叶片与所述定子之间;吸入口,其用于向所述泵室引导工作流体;储存室,其与所述吸入口相连通且用于储存工作流体;以及吸入通路,其具有连接于所述储存室的连接部和开口于所述泵体的外表面的吸入开口端,在搭载有所述叶片泵的状态下,所述储存室设于所述吸入通路的所述吸入开口端的下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叶片泵的剖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1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3中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3中的VI-VI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叶片泵100。叶片泵100配置在用于储存工作流体的容器的外部,并用作用于向搭载于车辆等的流体压设备、例如动力转向装置、无级变速机等供给加压的工作流体的流体压供给源。工作流体是工作油、其他的水溶性替代液等。如图1和图2所示,叶片泵100包括:泵体10,其形成有泵收纳凹部10a;泵盖20,其覆盖泵收纳凹部10a,并固定于泵体10;驱动轴1,其借助轴承7、8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泵体10和泵盖20;转子2,其连结于驱动轴1,并收纳于泵收纳凹部10a;多个狭缝2a,其开口于转子2的外周,并形成为放射状;叶片3,其滑动自如地收装于各狭缝2a;以及定子4,其收纳转子2和叶片3,并具有供叶片3的顶端部3a滑动接触的内周凸轮面4a。叶片泵100被例如发动机(未图示)等驱动,其通过将连结于驱动轴1的转子2驱动而使转子2如图2的箭头所示地顺时针旋转从而产生流体压。将叶片泵100搭载于动力转向装置、无级变速机等流体压设备和发动机、电动马达等驱动源以使在图1~图4中记载为“上方”的方向为铅垂上方。叶片3滑动自如地插入到各狭缝2a且具有作为自狭缝2a突出的方向上的端部的顶端部3a和作为与顶端部3a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的基端部3b。在狭缝2a的底部侧形成有背压室5,该背压室5由叶片3的基端部3b划分且用于引导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叶片3在背压室5的压力的作用下沿着自狭缝2a突出的方向被推压。定子4是具有作为呈大致长圆形状的内周面的内周凸轮面4a的环状的构件。若叶片3在背压室5的压力的作用下沿着自狭缝2a突出的方向被推压,则叶片3的顶端部3a与定子4的内周凸轮面4a滑动接触。由此,在定子4的内部,利用转子2的外周面、定子4的内周凸轮面4a以及相邻的两个叶片3划定出泵室6。由于定子4的内周凸轮面4a为大致长圆形状,因此在随着转子2的旋转而在内周凸轮面4a上滑动接触的各叶片3之间划分出的泵室6的容积反复扩张和收缩。在泵室6进行扩张的吸入区域吸入工作油,在泵室6进行收缩的喷出区域喷出工作油。泵室6在转子2旋转一周的期间里分别进行两次扩张和收缩。叶片泵100具有两个吸入区域和两个喷出区域,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具有1个或3个以上吸入区域和1个或3个以上喷出区域的结构。叶片泵100还包括设于泵收纳凹部10a的底面与转子2之间的圆盘状的主体侧侧板30和设于转子2与泵盖20之间的圆盘状的盖侧侧板40。主体侧侧板30和盖侧侧板40以彼此相对的状态配置于转子2和定子4的两侧面,转子2与主体侧侧板30和盖侧侧板40滑动接触,并且定子4抵接于该主体侧侧板30和盖侧侧板40。主体侧侧板30具有用于引导从泵室6喷出的工作油的喷出口31、划定出用于向泵室6引导工作油的第1吸入口14的第1吸入用凹部32、以及划定出用于向泵室6引导工作油的第2吸入口15的第2吸入用凹部33。喷出口31隔着转子2的旋转中心C相对地设于两处。喷出口31贯通主体侧侧板30而形成,使泵室6和形成于泵体10的后述的高压室16相连通。第1吸入用凹部32和第2吸入用凹部33隔着转子2的旋转中心C相对地设于与定子4相抵接的抵接面30a。如图5和图6所示,第1吸入用凹部32和第2吸入用凹部33形成为一端开口于泵室6、另一端开口于主体侧侧板30的径向外侧的凹形状。如图5所示,第1吸入用凹部32与相对的定子4的主体侧抵接面4b一同划定出第1吸入口14,如图6所示,第2吸入用凹部33与相对的定子4的主体侧抵接面4b一同划定出第2吸入口15。如图3所示,盖侧侧板40具有切去盖侧侧板40的外缘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第1吸入缺口部41和第2吸入缺口部42。如图5所示,第1吸入缺口部41与相对的定子4的盖侧抵接面4c一同划定出第1吸入口14,如图6所示,第2吸入缺口部42与相对的定子4的盖侧抵接面4c一同划定出第2吸入口15。泵室6通过由定子4、主体侧侧板30及盖侧侧板40划定出的第1吸入口14和第2吸入口15与后述的吸入压力室13相连通。第1吸入口14和第2吸入口15在叶片泵100搭载于流体压设备等的状态下配置在通过转子2的旋转中心C的水平线H上。于是,在叶片泵100搭载于流体压设备等的状态下,第1吸入口14向泵室6中的、在转子2的旋转中心C的下方被压缩的泵室6引导工作油,第2吸入口15向泵室6中的、在转子2的旋转中心C的上方被压缩的泵室6引导工作流体。在泵体10的泵收纳凹部10a收纳有主体侧侧板30、转子2、定子4以及盖侧侧板40,通过将泵盖20安装于泵体10从而将泵收纳凹部10a密封。叶片泵100还包括:吸入通路12,其具有开口于泵体10的外表面的吸入开口端12a;以及吸入压力室13,其通过连接部12b与吸入通路12相连接。在吸入开口端12a连接有一端连接于容器60的吸入管61的另一端。通过吸入管61向吸入通路12引导储存于容器60内的工作油。吸入通路12的吸入开口端12a设为在叶片泵100搭载于流体压设备等的状态下该吸入开口端12a位于第1吸入口14和第2吸入口15的上方。吸入压力室13形成于泵体10内,其作为储存通过第1吸入口14和第2吸入口15向泵室6吸入的工作油的储存室发挥功能。吸入压力室13具有使第1吸入口14和第2吸入口15相连通的连通部13a。吸入压力室13和第1吸入口14在比吸入压力室13和第2吸入口15相连通的部分更接近连接部12b的部位相连通。因此,在驱动叶片泵100时,相比于第2吸入口15优先向第1吸入口14供给工作油。像图2和图3所记载的那样,连通部13a在从第1吸入口14所开口的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叶片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叶片泵,其用作流体压供给源,其中,该叶片泵包括:转子,其被驱动从而旋转;多个叶片,其滑动自如地插入到所述转子;定子,随着所述转子进行旋转,该定子供所述叶片的顶端部滑动接触;泵体,其用于收纳所述定子;泵盖,其用于密封所述泵体;泵室,其划定于相邻的所述叶片与所述定子之间;吸入口,其用于向所述泵室引导工作流体;储存室,其与所述吸入口相连通且用于储存工作流体;以及吸入通路,其具有连接于所述储存室的连接部和开口于所述泵体的外表面的吸入开口端,在搭载有所述叶片泵的状态下,所述储存室设于所述吸入通路的所述吸入开口端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21 JP 2015-2069511.一种叶片泵,其用作流体压供给源,其中,该叶片泵包括:转子,其被驱动从而旋转;多个叶片,其滑动自如地插入到所述转子;定子,随着所述转子进行旋转,该定子供所述叶片的顶端部滑动接触;泵体,其用于收纳所述定子;泵盖,其用于密封所述泵体;泵室,其划定于相邻的所述叶片与所述定子之间;吸入口,其用于向所述泵室引导工作流体;储存室,其与所述吸入口相连通且用于储存工作流体;以及吸入通路,其具有连接于所述储存室的连接部和开口于所述泵体的外表面的吸入开口端,在搭载有所述叶片泵的状态下,所述储存室设于所述吸入通路的所述吸入开口端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泵,其中,所述吸入口具有隔着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相对地设置的第1吸入口和第2吸入口,所述储存室具有使所述第1吸入口和所述第2吸入口相连通的连通部。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義之中川智行杉原雅道
申请(专利权)人:KYB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