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活塞环的氮化装置及氮化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7648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铸铁活塞环的氮化装置及其氮化工艺;该氮化装置包括氮化炉,所述氮化炉设置有氮气进气管、氨气进气管、混合气体排出管、四氯化碳滴定装置和炉内压力指示装置;所述混合气体排出管另一端连接氨分解率测定仪;工艺过程为:氮化前的准备工作,氮化过程的准备阶段、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合理,工艺流程合理,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处理后的产品性能可靠,完全能满足客户需求,适用于车用铸铁活塞环气环或油环的氮化;满足市场需要,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铁活塞环热处理
,更具体涉及一种铸铁活塞环的氮化装置及氮化 工艺。技术背景氮化是一种将氮元素渗入活塞环表面层的化学热处理方法,以强化活塞环表面为目的,使 活塞环具有1、更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2.更高的疲劳强度;3、更小的变形;4、较高 的抗"咬合"性能;5、提高抗蚀性。目前,国内大部分活塞环生产厂家只对钢质活塞环进行氮 化处理,且氮化过程、工艺等比较成熟,而对铸铁活塞环的氮化过程、工艺等不甚了解,产 品难以满足客户要求。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铸铁活塞环氮化技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市 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铸铁活塞环的氮化装置及其氮化工艺;该装置结构合理,工艺 流程合理,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处理后的产品性能可靠,完全能满足客户需求,适用于 车用铸铁活塞环气环或油环的氮化。本专利技术的铸铁活塞环的氮化装置包括氮化炉,所述氮化炉设置有氮气进气管、氨气进气 管、混合气体排出管、四氯化碳滴定装置和炉内压力指示装置;所述混合气体排出管另一端 连接氨分解率测定仪。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工艺的过程为(1) 氮化前的准备工作清洗、干燥、酸洗、清洗和烘干;(2) 氮化,使用工业氮化炉,采用气体氮化A、 准备阶段a) 检査氨气、氮气、干燥剂是否充足;b) 清洁炉膛、炉盖、挂具,疏通管道并确认管道畅通;c) 将酸洗干净、无油污和水渍的环平整紧密装挂在挂具上,开口朝上;d) 将挂好的环缓慢地吊入炉内;e) 在密封圈上涂上一层硅胶与陶土混合剂,盖上炉盖并紧固螺栓;f) 插入热电偶,接好氨气、废气管道;g) 调整废气入水位置,使炉内压力为600 700mm水柱;B、 升温阶段a) 正常升温至540'C后,点滴四氯化碳,点滴速度为8滴/分钟,时间为1小时,每炉总量 为60~100ml,当氨气分解率超高时点滴时间按上限控制;b) 每半小时检查一次氨气分解率,调整氨气流量,使氨气分解率符合工艺曲线; C)四氯化碳滴定完后,打开废气出口,以后每半小时打开一次;d)保持540'C,保温4小时。 C、降温阶段a) 保温结束,停止加热;b) 关闭氨气,通入氮气,并注意炉内压力;此时炉内压力保持在600 700mm水柱;c) 当炉温降至200'C时,关闭氮气,出炉,空气中冷却。 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合理,工艺流程合理,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处理后的产品性能可靠,完全能满足客户需求,适用于车用铸铁活塞环气环或油环的氮化;满足市场需要,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简易示意图,其中l氨分解率测定仪;2炉内压力指示装置;3四 氯化碳滴定装置;4氮化炉;5氮气储气瓶;6氨气发生装置;7水槽;8干燥器;9混合 气体排出管;10氮气进气管,11氨气进气管。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氮化工艺流程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铸铁活塞环的氮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氮化炉4,所述氮化炉设置有氮气进气管10、 氨气进气管ll、混合气体排出管9、四氯化碳滴定装置3和炉内压力指示装置2;所述混合气体排出管9另一端连接氨分解率测定仪1;氮气进气管10另一端连接有氮气储气瓶5;氨气进气管另一端通过干燥器8连接氨气发生装置6。氮化工艺过程为(1) 氮化前的准备工作清洗、干燥、酸洗、清洗和烘干;(2) 氮化,使用工业氮化炉,采用气体氮化-A、准备阶段a) 检查氨气、氮气、干燥剂是否充足;b) 清洁炉膛、炉盖、挂具,疏通管道并确认管道畅通;C)将酸洗干净、无油污和水渍的环平整紧密装挂在挂具上,开口朝上;d) 将挂好的环缓慢地吊入炉内;e) 在密封圈上涂上一层硅胶与陶土混合剂,盖上炉盖并紧固螺栓;f) 插入热电偶,接好氨气、废气管道;g) 调整废气入水位置,使炉内压力为600 700mm水柱; B、升温阶段a) 正常升温至540'C后,点滴四氯化碳,点滴速度为8滴/分钟,时间为1小时,每炉总 量为60~100ml,当氨气分解率超高时点滴时间按上限控制;b) 每半小时检查一次氨气分解率,调整氨气流量,使氨气分解率符合工艺曲线; C)四氯化碳滴定完后,打开废气出口,以后每半小时打开一次;d)保持54(TC,保温4小时。 C、降温阶段a) 保温结束,停止加热;b) 关闭氨气,通入氮气,并注意炉内压力;此时炉内压力保持在600 700mm水柱;c) 当炉温降至200'C时,关闭氮气,出炉,空气中冷却。 清洗为除去活塞环表面的油渍、锈斑或其它渣滓,所述清洗剂一般采用汽油,清洗后的活塞环及时吹干或晾干。酸洗为除去活塞环表面的氧化膜,酸洗一般采用体积浓度为5%稀硫酸或加入少量的体 积浓度为3%稀硝酸溶液,时间3 5分钟,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时间30秒 1 分钟,用流动水冲洗。烘干一般在专用的烘干炉中进行,烘干后的活塞环表面呈土黄色。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氮化工艺过程为(3) 氮化前的准备工作清洗、干燥、酸洗、清洗和烘干;(4) 氮化,使用工业氮化炉,采用气体氮化 A、准备阶段a) 检査氨气、氮气、干燥剂是否充足;b) 清洁炉膛、炉盖、挂具,疏通管道并确认管道畅通;C)将酸洗干净、无油污和水渍的环平整紧密装挂在挂具上,开口朝上;d) 将挂好的环缓慢地吊入炉内;e) 在密封圈上涂上一层硅胶与陶土混合剂,盖上炉盖并紧固螺栓;f) 插入热电偶,接好氨气、废气管道;g)调整废气入水位置,使炉内压力为600mm水柱;B、升温阶段:a)b)c)d)正常升温至54(TC后,点滴四氯化碳,点滴速度为8滴/分钟,时间为1 小时,每炉总量为60ml,当氨气分解率超高时点滴时间按上限控制; 每半小时检査一次氨气分解率,调整氨气流量,使氨气分解率符合工艺 曲线;四氯化碳滴定完后,打开废气出口,以后每半小时打开一次; 保持540'C,保温4小时。C、降温阶段d)e)0保温结束,停止加热;关闭氨气,通入氮气,并注意炉内压力;此时炉内压力保持在600mm水 柱;当炉温降至200'C时,关闭氮气,出炉,空气中冷却。 清洗为除去活塞环表面的油渍、锈斑或其它渣滓,所述清洗剂一般采用汽油,清洗后的 活塞环及时吹干或晾干。酸洗为除去活塞环表面的氧化膜,酸洗一般采用体积浓度为5%稀硫酸溶液,时间3分 钟,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时间30秒,用流动水冲洗。烘干一般在专用的烘干炉中进行,烘干后的活塞环表面呈土黄色。 实施例2氮化工艺过程为(1) 氮化前的准备工作清洗、干燥、酸洗、清洗和烘干;(2) 氮化,使用工业氮化炉,采用气体氮化A、 准备阶段a) 检査氨气、氮气、干燥剂是否充足;b) 清洁炉膛、炉盖、挂具,疏通管道并确认管道畅通;c) 将酸洗干净、无油污和水渍的环平整紧密装挂在挂具上,开口朝上;d) 将挂好的环缓慢地吊入炉内;e) 在密封圈上涂上一层硅胶与陶土混合剂,盖上炉盖并紧固螺栓;f) 插入热电偶,接好氨气、废气管道;g) 调整废气入水位置,使炉内压力为700mm水柱;B、 升温阶段:a)b)c)d)正常升温至540'C后,点滴四氯化碳,点滴速度为8滴/分钟,时间为1 小时,每炉总量为100ml,当氨气分解率超高时点滴时间按上限控制; 每半小时检查一次氨气分解率,调整氨气流量,使氨气分解率符合工艺 曲线;四氯化碳滴定完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铁活塞环的氮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氮化炉,所述氮化炉设置有氮气进气管、氨气进气管、混合气体排出管、四氯化碳滴定装置和炉内压力指示装置;所述混合气体排出管另一端连接氨分解率测定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信福
申请(专利权)人:南平华闽汽车配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