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734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6:42
一种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可实现高性能化。该电子设备具备: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导电层(L1);以及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导电层(L2),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桥接线(BW),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桥接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以及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桥接线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及所述桥接线形成线圈(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被应用于各种领域。关于这样的显示装置,公开有为了进行灰度显示的处理而对显示装置的各个像素设置存储器的技术。此外,有的显示装置不仅具备显示功能还具备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例如,作为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协议,有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例如,已知有利用NFC功能收发信息且安装于便携式电话机等小型通信装置的天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高性能化的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导电层,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桥接线,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桥接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以及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桥接线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及所述桥接线形成线圈。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基板为玻璃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柔性基板。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片电阻值为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桥接线中至少一方的片电阻值的十倍以上。也可以是,所述线圈具有在同一平面上无重叠的环形。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边,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沿所述第一基板的整个所述第一边的第二边,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边形成。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边,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沿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边的一部分的第二边,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边形成。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边,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边的第二边,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没有沿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边形成。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第一基板,具有扫描线、信号线以及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信号线位于不同层的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导电层,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桥接线,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桥接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以及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桥接线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及所述桥接线形成线圈。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玻璃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柔性基板。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片电阻值为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桥接线中至少一方的片电阻值的十倍以上。也可以是,所述线圈具有在同一平面上无重叠的环形。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边,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沿所述第一基板的整个所述第一边的第二边,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边形成。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边,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沿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边的一部分的第二边,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边形成。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边,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边的第二边,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没有沿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边形成。也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还具备:显示功能层,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以及反射电极,位于所述信号线与所述功能层之间,并被施加用以显示图像的电位;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信号线与所述反射电极之间。也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还具备连接配线,所述连接配线位于所述扫描线与所述反射电极之间,所述反射电极为具有多个局部电极的像素电极,所述多个局部电极中至少任意两个经由所述连接配线相互连接。也可以是,所述显示功能层为液晶层。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部的垫盘,所述第一导电层经由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的配线和与所述信号线位于同一层的配线中至少一方与所述垫盘相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经由所述垫盘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相连接。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虚拟电极,所述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同一层,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层中的所述线圈隔开距离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图2为示出上述显示面板的构成及等效电路的图。图3A为示出适用MIP方式的段(segment)的构成的图。图3B为用以说明上述适用MIP方式的段的动作的时序图。图4为示出上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截面图。图5为示出上述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且为示出线圈、虚拟电极等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图6为示出图5中所示的线圈的一区域的放大俯视图。图7为示出图5中所示的线圈的其他区域的放大俯视图。图8为示出图5中所示的线圈的其他区域的放大俯视图。图9为示出图5中所示的线圈的其他区域的放大俯视图。图10为示出沿图5的线X-X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且为示出阵列基板的端部和印制电路板的一部分的图。图11为示出沿图5的线XI-XI的印制电路板的截面图。图12为示出上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另一个截面图。图13为示出第一导电层及连接配线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14为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且为示出线圈、虚拟电极等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5为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图16为示出将上述实施方式适用于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公开仅是一个示例,对于能够容易想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保留技术的宗旨基础上而进行的适当变更,自然也包含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此外,关于附图,为了使说明更加清楚,与实际的方式相比,存在对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进行示意性表示的情况,但毕竟仅为一个示例,并非旨在限定本技术的解释。此外,本说明书和各个附图中,针对与在前述附图中说明的要素相同的元素标注同一符号,有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首先,对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DSP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将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进行公开。该显示装置例如可适用于智能电话、平板终端、便携式电话机终端、个人电脑、电视机图像接收装置、车载装置、游戏设备,以及在所谓的交通系统IC卡等上搭载了显示器的卡显示器等各种装置。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DSP具备反射型的显示面板PNL。接下来,对显示面板PNL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1为示出显示面板PNL的截面图。图1示出了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中显示面板PNL的截面。图示的显示面板PNL为液晶显示面板。此外,这里仅对说明所需的构成进行图示。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PNL具备作为第一基板的阵列基板SUB1、对置基板SUB2、液晶层LC、及光学元件OD。液晶层LC相当于显示功能层。阵列基板SUB1具备第一绝缘基板10、第一绝缘膜11、第二绝缘膜12、第三绝缘膜13、第一导电层L1、第四绝缘膜14、像素电极PE、第一取向膜AL1等。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基板10为玻璃基板。但是,第一绝缘基板10也可以是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树脂基板等除玻璃基板以外的绝缘基板。第一绝缘膜11位于第一绝缘基板10的上方。第二绝缘膜12位于第一绝缘膜11的上方。第三绝缘膜13位于第二绝缘膜12的上方。第一导电层L1形成线圈AT的一部分。第一导电层L1位于第三绝缘膜13的上方。第一导电层L1被第四绝缘膜14所覆盖。像素电极PE位于第四绝缘膜14的上方。即,像素电极PE位于第一绝缘基板10的上层,第一导电层L1位于第一绝缘基板10和像素电极P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导电层,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桥接线,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桥接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以及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桥接线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及所述桥接线形成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25 JP 2016-164689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导电层,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桥接线,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桥接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以及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桥接线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及所述桥接线形成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为玻璃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柔性基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片电阻值为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桥接线中至少一方的片电阻值的十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具有在同一平面上无重叠的环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边,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沿所述第一基板的整个所述第一边的第二边,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边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边,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沿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边的一部分的第二边,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边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边,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边的第二边,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没有沿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边形成。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基板,具有扫描线、信号线以及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信号线位于不同层的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导电层,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桥接线,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桥接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以及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桥接线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及所述桥接线形成线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大地水桥比吕志仓泽隼人铃木祐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