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消除青铜器的有害铜锈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7236 阅读:1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消除青铜器的有害铜锈的方法,其特征是用氨水和氰化物溶液浸泡青铜器,除去青铜器中的有害物质CuCl,消除青铜病。本方法不损伤青铜器的本底金属,不改变青铜器的固有色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文物保护技术。文物青铜器,由于经受长期的地下埋藏,受化学环境的影响,常常含有CuCl,它被文物保护专家称为有害铜锈。青铜器被发掘出土后,常常会发生所谓青铜病,即由CuCl引起青铜器的进一步锈蚀,直至穿孔,对文物造成重大损害。国内外文物保护专家常用的治理青铜病的方法基本是用Ag2O封护和用苯骈三氮唑溶液浸泡,这些方法是可用的,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尚未完全解决青铜病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是经上述方法处理的青铜器的原有色泽稍有改变,虽然暂可为文物保护接受,但不失为一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氨水和氰化物消除青铜的有害铜锈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对青铜器消除有害铜锈可分两个步骤进行,本专利技术的步骤一是对青铜器采用预处理措施,以减免青铜病的发生,这是过去未曾被重视的。其预处理方法是将尚未发病的青铜器,包括刚出土的青铜器清洗去泥污后,置于有任意浓度的氨水溶液的容器中浸泡,其最佳浓度范围是3%-15%。在室温下进行。容器加盖,浸泡的时间因器具的几何构形复杂程度而定,结构复杂,难于与氨水接触的所需时间愈长。在浸泡中不时取出用软木件擦去器具表面的沉积泥等污垢。浸泡后的器具用蒸馏水充分淋洗,然后用蒸馏水浸泡并更换蒸馏水数次,直至浸泡液的PH值为7.0,最后取出风干保存。本专利技术的步骤二是对于长期保管下的青铜器出现了青铜病,必须预以治理。用任意浓度的氰化物溶液浸泡青铜器,氰化物溶液的最佳浓度范围是3%-15%,操作步骤亦同“预处理”,但用蒸馏水浸泡的次数,以其液中不含Cl-时终止。它们的化学反应是这样便将有害的难溶盐CuCl变成可溶物而除掉,消除青铜病的根源。本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无需专用设备,不损伤青铜器的本底金属,不改变青铜器的固有色泽。权利要求1.一种消除青铜器的有害铜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是用氨水和氰化物溶液浸泡青铜器,具体方法步骤①预防青铜病的发生,是用任意浓度的氨水溶液浸泡青铜器,最佳浓度范围是3%-15%;其反应式为②青铜器出现了青铜病,是用任意浓度的氰化物溶液浸泡青铜器,最佳浓度范围是3%-15%;其反应式为③青铜器放在有上述化学药剂的容器内,容器加盖;④在浸泡中不时取出青铜器用软木件擦去器具表面污垢;⑤浸泡后的青铜器用蒸馏水充分淋洗、浸泡,并更换蒸馏水,当用氨水浸泡青铜器时,直至浸泡液的PH值为7.0;当用氰化物浸泡时,直至浸泡液中不含Cl-时终止,最后取出风干保存。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消除青铜器的有害铜锈的方法,其特征是用氨水和氰化物溶液浸泡青铜器,除去青铜器中的有害物质CuCl,消除青铜病。本方法不损伤青铜器的本底金属,不改变青铜器的固有色泽。文档编号C23G1/20GK1239156SQ9811359公开日1999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程昌炳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青铜器的有害铜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是用氨水和氰化物溶液浸泡青铜器,具体方法步骤:①预防青铜病的发生,是用任意浓度的氨水溶液浸泡青铜器,最佳浓度范围是3%-15%;其反应式为:CuCl+2NH↓[3]=[Cu(NH↓[3 ])↓[2]]Cl②青铜器出现了青铜病,是用任意浓度的氰化物溶液浸泡青铜器,最佳浓度范围是3%-15%;其反应式为:CuCl+2CN↑[-]=Cu(CN)↓[2]↑[-]+Cl↑[-]③青铜器放在有上述化学药剂的容器内,容器加盖 ;④在浸泡中不时取出青铜器用软木件擦去器具表面污垢;⑤浸泡后的青铜器用蒸馏水充分淋洗、浸泡,并更换蒸馏水,当用氨水浸泡青铜器时,直至浸泡液的PH值为7.0;当用氰化物浸泡时,直至浸泡液中不含Cl↑[-]时终止,最后取出风干保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昌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