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除油除锈液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7185 阅读:5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处理金属表面的高效除油除锈剂及其制造方法,其主要由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磷酸、磷酸三钠、硅酸钠、乌洛托品、硫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柠檬酸、糖精、OP-10和水组成。该产品在使用时所需的设备工艺简单,只需要一个池子即可,不需要高温加热,不需用刷子刷洗,只需在常温下浸泡,油和锈可自动脱落。使除油、除锈、防锈三道工序合一,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法金属材料清洗
,具体涉及金属材料的一种化学除油除锈剂。金属表面的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在不同的氧化条件下,其成份具有很大的差异。而金属材料在如电镀、喷镀、浸镀等涂装前,其表面必须进行处理,即除去其表面的油垢、杂质和锈层。目前除锈的方法基本有两种类,一种是机械方法,一种是化学方法,但是机械方法由于需要用刀刮或用金属刷子刮刷,不能完全消除锈,并且需要很多劳动力。所以化学除锈的方法是较流行的。目前,国内外有很多种对金属材料的化学除锈剂,它们都是直接使用无机酸或氨的衍生物为主料,配以表面活性剂、缓蚀剂等添加辅料制成的。在中国专利号为CN86107238A中,公开了一种除油除锈剂,其组成为铝粉、氢氧化钠、六次甲基四胺、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环氧乙烷、水、磷酸,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的,这种除油除锈剂虽然效率较高,同时缩短了生产周期,但是因为环氧乙烷性质不稳定,又有毒性,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另外,其生产的成本很高。专利号为CN1004429A中也公开了一种除锈钝化剂,其成份是磷酸、磷酸二氢锌、草酸、硝酸锌、聚乙二醇辛基烷基醚、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但是由于醚类物质性质不稳定,所以产品的保存时间短,很容易失效。同时其除锈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科技日报》在2000年8月7日报道了北京德北公司研制的“MX-1水基金属除锈防锈剂”技术产品。该产品主要是对金属有除锈功能,但是其需要在80℃的条件下加热使用,如在特殊的情况下还需用刷子刷后才能达到除锈效果,同时该产品的防锈功能主要是在金属表明涂上新防锈油后才能达到金属防锈的效果。针对上述专利技术所产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除锈效果好,除锈速度快,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安全且没有环境污染,对人体和金属无刺激或损害,安全、无毒、无挥发的除油除锈剂。本专利技术产品的组成成份和配制方法如下(单位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组份的配比5-40ml浓盐酸(36%)、10-60ml浓硫酸(98%)、5-40ml浓硝酸、5-60ml浓磷酸(比重1.67)、5-30克磷酸三钠、5-10克硅酸钠、0.5-3克乌洛托品、0.5-3克硫脲、0.5-5克十二烷基本磺酸钠、1-10克柠檬酸、0.5-10克糖精、0.5-6克OP-10,其余为水。组份的最佳配比30ml浓盐酸(36%)、40ml浓硫酸(98%)、20ml浓硝酸、40ml磷酸(比重1.67)、20克磷酸三钠、8克硅酸钠、1克乌洛托品、1克硫脲、2克十二烷基本磺酸钠、6克柠檬酸、6克糖精、3克OP-10,其余为水。配制方法室温下在1000ml玻璃容器中加入5-40ml浓盐酸(36%),用50ml水稀释;然后另取一个250ml烧杯用80ml水稀释10-60ml浓硫酸(98%)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然后另取一个100ml烧杯用50ml水稀释5-40ml浓硝酸,加入到1000ml容器中;然后另取一个250ml烧杯用80ml水稀释5-60ml磷酸(比重1.67),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5-30克磷酸三钠溶于85℃的8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5-10克硅酸钠溶于30℃的2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0.5-3克乌洛托品、0.5-3克硫脲溶于室温下1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0.5-5克十二烷基本磺酸钠、1-10克柠檬酸溶于室温下3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0.5-10克糖精溶于室温下2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0.5-6克OP-10溶于85℃的2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最后将溶液用水稀释至500ml。最佳使用配比的配制方法室温下在1000ml玻璃容器中加入30ml浓盐酸(36%),用50ml水稀释;然后另取一个250ml烧杯用80ml水稀释40ml浓硫酸(98%)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然后另取一个100ml烧杯用50ml水稀释20ml浓硝酸,加入到1000ml容器中;然后另取一个250ml烧杯用80ml水稀释40ml磷酸(比重1.67),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20克磷酸三钠溶于80℃的8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8克硅酸钠溶于30℃的2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1克乌洛托品、1克硫脲溶于室温下1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2克十二烷基本磺酸钠、6克柠檬酸溶于室温下3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6克糖精溶于室温下2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3克OP-10溶于85℃的2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最后将溶液用水稀释至500ml。本专利技术产品的使用方法是只需在常温下浸泡需要除锈除油的金属工件8到30分钟,油和锈可自动脱落。处理后用清水冲洗,工件干燥后可待用。本专利技术产品在使用时所需的设备工艺简单,只需要一个池子即可,不需要高温加热,不需用刷子刷洗,只需在常温下浸泡,油和锈可自动脱落。使除油、除锈、防锈三道工序合一,同时还可提高除油、除锈的速度和防锈的质量。在使用中耗量少、成本低,能省去除油工序和加热设备,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经济效益高,同时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除油除锈剂”新技术产品于1998年12月通过了冶金部湖北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检验报告编号为省检站159号。于1999年9月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测,监测报告编号为99021。经国家权威机构的检验证明,本专利技术新技术产品能达到并好于国家污水二级排放标准。本专利技术新技术产品为白色透明液体,味淡无臭,对人体及金属均无刺激或损害,安全、无毒、无挥发,该液体可以循环使用,不污染环境,社会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到这些实施例仅仅为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举例说明,并不意味着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制。实施例1室温下在1000ml玻璃容器中加入30ml浓盐酸(36%),用50ml水稀释;然后另取一个250ml烧杯用80ml水稀释40ml浓硫酸(98%)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然后另取一个100ml烧杯用50ml水稀释20ml浓硝酸,加入到1000ml容器中;然后另取一个250ml烧杯用80ml水稀释40ml磷酸(比重1.67),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20克磷酸三钠溶于80℃的8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8克硅酸钠溶于30℃的2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1克乌洛托品、1克硫脲溶于室温下1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2克十二烷基本磺酸钠、6克柠檬酸溶于室温下3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6克糖精溶于室温下2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3克OP-10溶于85℃的2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最后将溶液用水稀释至500ml。得到除油除锈剂。从已经严重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除油除锈液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室温下在1000ml玻璃容器中加入5-40ml浓盐酸,用50ml水稀释;然后另取一个250ml烧杯用80ml水稀释10-60ml浓硫酸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然后另取一个100ml烧杯用50ml水稀释5-40ml浓硝酸,加入到1000ml容器中;然后另取一个250ml烧杯用80ml水稀释5-60ml浓磷酸,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5-30克磷酸三钠溶于85℃的8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5-10克硅酸钠溶于30℃的2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0.5-3克乌洛托品、0.5-3克硫脲溶于室温下1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0.5-5克十二烷基本磺酸钠、1-10克柠檬酸溶于室温下3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0.5-10克糖精溶于室温下2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再于100ml烧杯中将0.5-6克OP-10溶于85℃的20ml水中后加入到1000ml容器中,最后将溶液用水稀释至500ml。...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光甫耿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宇泰化工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